明朝吧 关注:738,538贴子:12,542,142

【转】明末破局——文臣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地址:http://forum.qidian.com/NewForum/Detail.aspx?threadid=181604846


IP属地:江苏1楼2014-09-22 23:24回复
    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延伸,代表着作者对于那段历史的了解和认知。对于这部作品来说,看的出作者是很努力的,但很多地方的认知定位不准确。


    IP属地:江苏2楼2014-09-22 23:25
    回复
      1.作者选定主角是帝王,既作者应当代表皇权君权。需要探讨的是君权到底是什么?君王称孤道寡,独夫也。优秀的君王不允许任何人或者势力强大到足矣挑战自己的权利,所以居上位者制衡永远是君王治国的王道,从古至今己未有变。


      IP属地:江苏3楼2014-09-22 23:25
      回复
        作者对于臣,宦,勋,贵四家明朝既得利益阶层的理解定位不准确,或者说作者不是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去审视着错综复杂的四家利益。这就造成了作者笔下的主角恍恍惚惚,真真假假......


        IP属地:江苏4楼2014-09-22 23:25
        回复
          君权,臣权自古有争之。从没有过优秀的帝王无条件的相信臣子的,因为利益不同,难免有无可避免的碰触。有明一朝,自朱元璋起到最后崇祯,完整的经历了一个君强臣弱,到臣强君弱的过程。朱元璋时期对待文臣是苛刻的,仅仅提供微博的收入,反之对待贪渎采用剥皮添草的酷政,甚至一度出现了空印案的极端现象。朱元璋还创造性的发明了锦衣卫系统,对待文臣的控制,君权的强大达到了历史各朝各代的顶峰。那个时候觉不会有人向朱元璋提出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愿望,否则直接面对他的就是朱元璋的诛族灭门政策。


          IP属地:江苏5楼2014-09-22 23:25
          回复
            说这里的核心内容是,作者把明末的败亡很大程度上归罪于魏忠贤,这个是不对的。明末的败亡最大的原因是君权对于臣权经过数代帝王后,全面的衰落,并最终导致了大明经济体系的崩溃,武装力量的崩溃,从而导致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动摇。


            IP属地:江苏7楼2014-09-22 23:25
            回复
              在明末文官已经偏离了最初朱元璋设定的明朝官吏模式。这里也说下朱元璋思想中官吏的形象。朱元璋本人对于官吏形象,崇尚的是孔子的原始儒家思想理念,追求忠君爱民,求贤做圣,以礼教治人,以礼仪治天下。这可以从他为朱允炆选定的黄子澄等作为教育和辅政来看出。老朱的思想是浪漫的,其实质上脱离了现实,脱离官僚,脱离群众的想当然思维模式。经历了朱元璋,朱棣两个强势帝王,特别是在土木堡惨变之后,明朝的文官阶层开始出现了巨大的转机,在君权和臣权的对抗中,开始出现了平衡,其文成追求的核心价值思想已经开始向孟子最早提出的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来靠拢。最明显的就是大礼仪事件,君权已经严重的受到了臣权的挑衅。到明末时期,文臣阶层出现了更加重大的变化,也逐渐达到了历史上文臣对于君权挑战的权利顶峰。在这个时期大多数文臣已经转变成了官僚地主阶级,集地主,官僚,商人三种身份于一体,他们利用特权,兼并土地,隐产逃税,放高利贷,谋取商业暴力,控制盐铁经营影响国家收入,大力发展走私......官员虽然不能世袭,但通过宗族的形式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整个阶级层面的既得利益。在这个时期,比如张江陵执政期间,皇帝纳妃,吃喝用度方面都受到臣子的软控制,一旦出现臣子不满,就拉帮结派的上折劝谏,既从处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博了一个好名声,还大大的限制了君权。再比如海禁,盐税,皇商等等,几乎每任帝王想做出增加国家收入的努力,都被文官集团斥责为与民争利,其实这个所谓的民不是处在最底层的老百姓,而是官僚地主阶级。可笑朱元璋在他执政期间杀贪官,治污吏从老百姓手中博取贤明已制衡文官集团,到后世子孙时期,却被文官集团的软刀子制衡的动弹不得,若是泉下有知,说不得要暴跳如雷,再还阳杀上个几进几出。


              IP属地:江苏8楼2014-09-22 23:25
              回复
                顾宪成在万历年间,因为荐官与万历不和,被罢免。遭到多数文官的同情,甚至有人提请起复,但遭到万历的拒绝。顾宪成削职反乡后与其弟顾允成,在无锡知县林宰的帮助下复修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在其讲学,并经常议论朝政,褒贬品评执政的大臣,逐渐与朝廷内一部分官员形成了遥相呼应,互通生气。其时期结党的最明显表现就是万历时期在京主持京察的是东林党的官员温纯,杨时乔就大力打击齐,楚,浙党官员,相反同年南京地区的京察由于是其他党派官员主持,也大力打击东林党党系官员。期间方从者和东林党叶向高的斗争就很明显严重干扰了明朝的政治统治。


                IP属地:江苏10楼2014-09-22 23:26
                回复
                  东林党后世的发展,得益于明朝独特的坐师制度。天地君亲师,学子通过科考后,必须理所当然的拜在当科主考的门下,成为其学生。本来科举是为皇帝选才,结果被这么一变,变成了被文官集团私人选才,这也是文官集团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您刚刚通过考试,参加工作,就被贴上了标签,跟随你的老师属于某某集团了,你的仕途发展,政治诉求就必须符合该集团的利益,否则您就欺师灭祖了。


                  IP属地:江苏11楼2014-09-22 23:26
                  回复
                    再随笔说几句本书中作者眼中的黑暗角色,叶向高。叶向高是典型的官僚地主阶级代表,叶向高的政治诉求是官员应当可以内斗,但外斗必须团结,坚决反对开启海禁,坚决反对收取矿税。万历年间因与方从哲为代表的其他党派斗争失败下野,泰昌元年起复,后天启年间因斗不过魏忠贤,见魏党王绍徽推出东林点将台,自己名列战犯榜首,随主动辞官求以安身自保。


                    IP属地:江苏12楼2014-09-22 23:26
                    回复
                      这就是历史记录上贤臣,名臣汇集的东林党。东林党从最开始就是一簇不得志的小官僚,通过不断的粉饰自己,以控制主流言论为手段,慢慢发展结党成型的官僚地主阶级结合体。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但有明确的经济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限制皇权君权,通过控制主要官吏阶层,保证以家族模式存在的整个官僚地主阶级利益。在经济利益方面与之有碰触的,就在政治方面不余遗力,不问缘由的进行打击。在这种经济利益为先,缺乏政治诉求的团体里,投降派,主和派,生存派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IP属地:江苏13楼2014-09-22 23:26
                      回复
                        2.宦,这里主要说的宦官,东厂,锦衣卫。
                        在朱元璋时期,宦官的命运比文官还凄惨,他们就是皇帝的家奴,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宦官集团真正的崛起是在朱棣时期,朱棣设定宦官的初衷有几点,一是靖难之后政局不稳,流言四起,二是最重要的一点,朱棣认为宦官身处皇宫,使用联系方便,且其势力来源于帝王,必须依靠帝王才能存在,不像锦衣卫因身处宫外,会逐渐的受到臣权的影响。东厂因为设立在北京东城区的东厂胡同,所以得名东厂。这时候你会发现,东厂,锦衣卫是两代强势帝王发明创造出的新体系,目的只有一个,帮助皇帝限制文臣的权利和动向。(这里不提武官,后面再说)


                        IP属地:江苏15楼2014-09-22 23:27
                        回复
                          再来说说天启时代的宦官和锦衣卫。
                          天启上位的时候,宦官的老大是王安。王安在移宫案中立保天启,并劝谏天启重用东林党官员杨涟等,因亲厚东林党官员,获天启不喜,被魏忠贤和王体乾合力借天启之手杀之。从站在皇帝的角度上来说,天启虽然在于郑贵妃和李选侍的移宫案中,借助东林党的帮助最终登上皇位。但从天启的角度上来说,是恐惧和厌恶东林党的。所以,虽然王安在天启上位过程中也出了力,因其亲厚东林党,还是最终被天启抛弃了。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皇帝是宦官的核心,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魏忠贤和王体乾杀掉王安石不可能的。


                          IP属地:江苏16楼2014-09-22 23:27
                          回复
                            作者书中天启时代的东厂首领魏朝,明史演义中魏朝是与客氏斯通的人,后客氏看中了更加年富力强的魏忠贤,随抛弃了魏朝。**爆发至天启帝前,在天启帝的支持下魏朝被赶出宫,发往南京。后客氏恨其,密使当地太监绞杀溢死。这里说明了两点,一魏朝是个缺心眼,摘花不成反被刺,客氏阴毒无可比,忠贤上位很艰难,既要卖名又卖身。二,皇帝是宦官的核心,宦官是皇帝的延伸,宦官贪渎也罢,滥权也好,皇帝要想纠正都是秒纠。


                            IP属地:江苏17楼2014-09-22 23:27
                            回复
                              通过这件事来看,并不是说明魏忠贤什么,只是说明党争的危害,东林党是霍乱明末的根源所在,而作为对抗东林党的魏忠贤虽然在贪渎上有问题,在政治决策上有眼光上差池,但其在明末阶段维护皇权统治起到了巨大的贡献,能够对抗东林党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IP属地:江苏20楼2014-09-22 2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