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个阶段是天启朝的事了,在这个阶段基本上是围绕熊廷弼一个人的故事。稍微讲详细一点,萨尔浒之战后,朝廷提议兵部侍郎熊廷弼接替辽东经略。杨镐的叔叔杨渊因不满上任的熊廷弼没有上折帮兵败的杨镐说话,与京中东林党官员御史冯三元、大学士顾慥、尚书姚宗文联合参奏熊廷弼假名增税,勒索小民等罪名,最终导致熊廷弼被罢免。这是一个天启朝一个战略性错误,本来熊廷弼已经基本上平复了杨镐兵败后,辽东武装畏战的局面,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局。
萨尔浒之战是把双刃剑,明朝武装力量受到重创的同时,女真的武装力量也遭到了严重的损耗,不足以支持女真继续向明朝发动持续性的进攻。这里面其实是一个党争的恩怨,(这里不详细的解释了,放在以后文臣策里在叙说了)
在熊廷弼被拿下的以后,朝廷用东林党官员袁应泰为继,很快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相继丢失了重镇辽阳,沈阳,辽东诸地尽没,袁应泰畏罪自杀。朝廷又不得不复用熊廷弼辽东经略(这是个伪职,辽东已经尽末,他经略哪里?只得驻守山海关),但东林党官员依旧不死心,推出了时任首辅叶向高的弟子王化贞为辽东巡抚(辽东战局实际的掌握者)。天启二年,王化贞计划以李永芳(带路狗的巨大破坏力又爆发了)为内应伏击老野猪,却被李永芳将计就计用潜伏在王化贞队伍里的军事间谍孙德功临阵倒戈,在广宁重创王化贞军。后在辽西右屯,熊廷弼遇兵败逃出广宁的王化贞,收拢其残部退至山海关。魏忠贤借王化贞兵败参奏东林党贪渎辽饷,东林党官员为了保全东林党的利益,提出了兵败的主要责任在于熊廷弼未尽守土之责,未能死战,反而畏战退回山海关。东林党的观点是,当时熊廷弼接收王化贞的“战略性撤退”的部队,反攻努尔哈赤是能够取得巨大胜利的。所以整个兵败的责任在于熊廷弼未能执行东林党伟大的战略意图。随后,在魏忠贤和东林党的党争妥协中,楚党成员熊廷弼被杀,传首九边。至此,明朝对后金的局势已经彻底失控。
4.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吴三桂让出山海关,这个不是重点,不做过多累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