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火一代吧 关注:2贴子:349
  • 0回复贴,共1
1854年冬,湘军夺下湖北半壁山及田家镇后,东征兵锋直指九江。九江位于长江中游,上抵武汉,下达安庆,是江西的北大门。无论是湘军东征,还是太平军西征,九江都是必过的一道坎,双方将领都在打这儿的主意。
  经过此前武汉、半壁山等几次胜仗,曾国藩对湘军水师的实力颇为自信,意图“肃清江面,直捣金陵”。然而,江西的战事未如他所料,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九江、湖口织就罗网,将湘军裹挟其中,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拉开。这也是44岁的曾国藩、24岁的石达开第一次交手。
  这场战役,有人认为是石达开“最辉煌”的一次,在湘军史研究者眼中也“有特殊意义”,战场遗迹留存甚多,2013年7月,在湖口,还原这一场三年之战。
  “没镞饮羽,诚心石穿”,2013年7月22日下午,站在下石钟山北侧的码头边,湘军水师将领彭玉麟的朱红题刻,就在离我们不过几米远的灰白色崖壁上方。码头紧挨悬崖,抬头望去,崖壁嶙峋,竟无处落脚。
  1857年10月26日,在血战两昼夜后,彭玉麟指挥湘军内湖水师突破太平军防线,自题刻所在的悬崖处攀援而上,强攻石钟山。交战双方“炮震肉飞,血瀑石壁”。湘军最终攻下石钟山,外江、内湖水师也在长江会合,报了两年前湘军在湖口惨败的一箭之仇。
  【历史】
  彭玉麟有儒生风范,喜画梅,作战时又“以血肉之躯,植立船头,可避则避之,不可避者听之”
  1855年1月,九江城下。湘军陆营统领塔齐布,每天率军仰攻城墙,手下军士伤亡不断, 他本人也因为频频独身陷阵,被石头砸伤。塔齐布由最初长沙绿营的一个小小都司,成为湘军中独当一面的大将,成名久矣。但这次,他碰到了一生中的劲敌——太平军将领林启容。
  九江城久攻不下,哪怕是曾国藩亲自指挥,麾下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杨岳斌等将领,合力攻打九江各门,仍徒劳无功。
  曾国藩此时已经知道石达开的厉害之处:正当湘军为攻下湖北田家镇、半壁山而欢欣鼓舞时,石达开已紧急派遣燕王秦日纲、陈玉成、韦俊等在九江上游江北的武穴、黄梅等地布兵坚守。塔齐布、罗泽南的陆营与他们整整纠缠了一个月,才把太平军势力挤出湖北。太平军好整以暇,一个月内将九江、湖口的防御布置严密。等到塔齐布等回军渡江,“九江已屹然坚城,难以遽下矣”。(《十朝东华录》)
  没有湘军陆营辅助,水师统领杨岳斌、彭玉麟也不敢骤然深入九江、湖口等地。此前半壁山一役,湘军水师天下闻名。行伍出身的杨岳斌因战功升任常德营副将,加总兵衔。而祖籍衡阳的书生彭玉麟以知府记名。水师统领杨、彭二人的关系,正如同陆营统领塔齐布、罗泽南一样,因为出身不同,塔齐布、杨岳斌一开始都认为,罗、彭一介书生,无法带兵打仗。这样的成见,在湘军东征进程中,逐渐化解。
  彭玉麟确有儒生风范,他作战闲暇时,喜画梅花,所作“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劲挺处似童钰”,被称为“兵梅”。这与他的临阵沉稳、胆气过人分不开。湘军水师作战时,军士们曾想方设法躲避枪弹,有的是在船上撑起渔网、牛皮和藤牌,有的是把竹条编成细鳞一样的席子,把棉絮、人发覆盖在上面。但这些都不行,太平军的铅弹“一穿即过”。
  彭玉麟提出,“以血肉之躯,植立船头,可避则避之,不可避者听之”(《清史稿》),他作战时以身作则,甘冒炮火,率船队冲锋。待接近太平军后,对方的远程炮火失去优势,湘军士气则倍增。水师的这一战法,后来被陆营效仿。然而,即便湘军以如此凶猛的攻势逼进,但林启容仍不为所动,太平军仗着九江城墙异常坚固,用重火器往城下狂轰,湘军损失惨重。
  曾国藩“舍坚攻瑕”,石达开将计就计,将湘军水师隔断在内湖与长江
  打不下九江,湘军攻势已钝,1855年1月中旬,曾国藩决定“舍坚攻瑕”,仅留塔齐布围九江,大队人马转攻九江下游的梅家洲和湖口。但石达开此前已占先手,太平军在毗邻九江城的梅家洲上,早就修筑了木城,城上架设火炮,周边埋了木桩、竹签和地雷。还用俘获的战船,装上砂石,沉在鄱阳湖口,堵塞长江水路。
  湘军求战心切,石达开将计就计,命太平军频频扰敌。十多天之后,湘军人困马乏,粮草短缺,军心开始浮躁。1月29日,太平军40艘运粮船过九江,湘军水师以一百余艘舢板追击,一直赶到鄱阳湖口,顺势冲破了太平军在湖口的防线。运粮船在进入鄱阳湖后不知所终,太平军却将湖口防线的缺口重新堵上,湘军水师的舢板船队后路已断,大船被孤立于长江上。
  湘军水师的厉害之处,在于编制严谨,沿袭了湘军陆营“兵归将有,上下相维”的传统。同时掌握了“逆风逆水”、“逆风顺水”的作战规律,以适合江湖作战的长龙、快蟹、舢板大小三种战船搭配编队。长龙、快蟹行驶缓慢,载有重火炮,小舢板灵活机动,既可拱卫大船,又能在重火力的掩护下攻击敌船。反观太平军水师,营制机构庞大,人员臃肿,难以灵活调配,所用船只多为沿途征用的民船、商船,火炮性能也不如湘军。
  如今湘军水师一分为二,内湖的舢板船队被太平军压制,外江水师失去了机动作战能力,屡屡遭袭,战力锐减。甚至连曾国藩的指挥船也被太平军俘虏,公文、书籍,以及皇帝御赐的黄马褂、白玉四喜扳指、白玉巴图鲁翎管、玉靶小刀等都被夺去。曾国藩气得又一次投水自尽,被从人救起后,又想骑马冲向太平军,以死相搏。
  从东征以来,曾国藩把帅营扎在水师,却在靖港、湖口两度遇险。他觉得在陆地上指挥较稳妥,此后帅营很少跟随水师。
  塔齐布、罗泽南接连殒命,坐困南昌的曾,只能靠蜡丸藏信暗语传递情报
  九江、湖口两地攻取不利,湘军损失惨重,太平军趁势攻占江西13府中的8府50州县,并从陆路进取湖北武汉。江西战局陷入胶着状态。


1楼2014-09-22 18: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