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1月22日
漏签
0
天
李世民吧
关注:
21,499
贴子:
171,166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51
回复贴,共
4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李世民吧
>0< 加载中...
转贴:略论武德年间突厥入寇及李世民与李建成的作用-武德六年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楼敬太宗文皇陛下!
送TA礼物
1楼
2014-09-14 19:26
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二楼敬原创作者wuanguo,很喜欢这几篇据史分析的文章,征得安国大哥同意转贴到太宗吧!
2楼
2014-09-14 19:27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笔者在前一段时间发表了《略论武德年间突厥入寇及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相关作用-武德五年篇》(以下简称“武德五年篇”)。本文继续分析,讨论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的情况。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突厥入寇,主要集中在河东道的马邑,兼及关内道和河北道。本文以《资治通鉴》的记载为主线,同时补充其他史料的记载。
一、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上半年唐朝北方态势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初,刘黑闼、徐圆朗相继败亡。至此,还活跃在唐朝北方的割据势力,只剩下苑君璋、梁师都和高开道等少数几个了。其中,苑君璋割据马邑,威胁唐朝的河东道;梁师都割据夏州,威胁唐朝的关内道;高开道割据妫州,威胁唐朝的河北道。注意,本文为了行文方便,对于梁师都和高开道,一律以后来唐朝在其地设置的州名来称呼他们各自的割据地区。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上半年,这3个势力均有动向,并不同程度的导致了突厥在当年的大举入寇。现分别分析如下:
(一)马邑苑君璋
马邑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从附图1中看,马邑地处河东道北部的朔州,是唐朝河东道的门户。对于马邑的重要性,唐朝将领弘农郡公刘世让有过专门论述。刘世让说,“突厥比数为寇,良以马邑为之中顿故也”(《资治通鉴》),何为“中顿”?胡三省对此做了注解:“中顿者,谓中道有城有粮,可以顿食也。置食之所曰顿”,也就是说,马邑是突厥入寇的一个重要的粮食补给基地。
正因为马邑重要,所以唐朝此前曾试图夺取马邑,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代州总管李大恩就曾试图夺占马邑,结果在突厥援军与苑君璋的联合进攻下,最终兵败身死。
到了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刘世让再次提出了夺取马邑的新方略,“请以勇将戍崞城,多贮金帛,募有降者厚赏之,数出骑兵掠其城下,蹂其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馀,彼无所食,必降矣”。刘世让的方略,是派出勇将驻守崞城,崞城处于马邑以南,位于代州境内,具体位置可见附图1的代州。同时推进2种方法:一是用金帛收买苑君璋的部属,二是不断派兵抄略马邑,破坏其农业生产,造成马邑的粮食供应无法保障,从而迫使马邑投降。
李渊很赞赏刘世让的这一计划,就命令刘世让驻守崞城,亲自执行该计划,并取得了成效,《资治通鉴》说“马邑病之”。
对此,苑君璋曾试图使用军事手段打破这种局面,但是没有成功,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五月“戊戌,苑君彰将高满政寇代州,骠骑将军李宝言击走之”。
而到了六月,马邑内部却出现了问题,据《资治通鉴》记载,“六月,戊午(十四日),高满政以马邑来降。……是时,马邑人多不愿属突厥,上复遣人招谕苑君璋。高满政说君璋尽杀突厥戍兵降唐,君璋不从。满政因众心所欲,夜袭君璋,君璋觉之,亡奔突厥,满政杀君璋之子及突厥戍兵二百人而降”。即苑君璋的部将高满政,驱逐了苑君璋,率部投降了唐朝。
高满政的投降,对唐朝来讲是个喜讯,但是,由此也招来了突厥在当年的大举入侵。关于这一点,下文详细分析。
3楼
2014-09-14 19:33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二)夏州梁师都
梁师都割据的夏州,在附图2中可以看到,位于唐朝关内道的北部,位置也很重要。唐朝对其也在不断采取军事行动,力图拔除这颗钉子。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上半年,在唐朝的军事进攻和梁师都部属的反叛下,梁师都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据《资治通鉴》记载:
三月,庚子,梁师都将贺遂、索同以所部十二州来降。
四月,乙丑,鄜州道行军总管段德操击梁师都,至夏州,俘其民畜而还。
另外,在面对这种困难局面的同时,梁师都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使自己进一步孤立。据《新唐书》列传12记载,“先是,稽胡大帅刘屳成以众附师都,因谗见杀,其下疑惧,乃多叛”,《新唐书》将其附在武德六年梁师都部将以所部十二州投降唐朝以后,因此本文将其一并列在此处。
梁师都的处境确实困难,但是,梁师都有其自保的办法,据《新唐书》列传12记载,“师都日益蹙,遂往朝颉利,教使南略,故突厥盗边无宁岁”,亦即引导突厥不断南侵。梁师都的教唆作用,自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五月就很快显现了出来。据《资治通鉴》记载:
五月丙申,梁师都将辛獠儿引突厥寇林州。
六月壬戌,梁师都以突厥寇匡州。
关于林州,据《旧唐书》志18庆州华池县记载,“武德四年,……又于此置林州总管府,……其林州领华池一县”。可见林州在庆州华池县一带。
关于匡州,据《旧唐书》志18绥州延福县记载,“武德六年,置北吉州,领归义、洛阳二县,罗州领石罗、开善、万福三县;匡州领安定、源泉二县。贞观二年,三州及县并废,地并入延福”。可见匡州在绥州延福县一带。
庆州华池县和绥州延福县在附图2中均可看到,均位于关内道。
进入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下半年,突厥在关内道方向上又发起新的进攻,下文对此详述。
4楼
2014-09-14 19:36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三)妫州高开道
高开道割据的妫州,位于唐朝河北道幽州以北,附图3中可以看到,与其他2个割据势力相比,高开道所处的位置,并不对唐朝的统治中心关中构成直接的威胁。
由于高开道对唐朝的影响比其他2个势力都小,唐朝也并未派出李世民和李建成这种级别的主将,因此,高开道不在本文的重点讨论范围内。由于本文是论述武德六年突厥入侵的,考虑到文章的完整性,本文在此处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将高开道在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全年的行动做个汇总:
三月,癸未,高开道掠文安、鲁城,骠骑将军平善政邀击,破之。
五月癸卯,高开道引奚骑寇幽州,长史王诜击破之。
七月,高开道掠赤岸镇及灵寿、九门、行唐三县而去。
七月辛巳,高开道所部弘阳、统汉二镇来降。
八月,高开道以奚侵幽州,州兵击却之。
九月,庚寅,突厥寇幽州。
九月,壬寅,高开道引突厥二万骑寇幽州。
十二月,己巳,突厥寇定州,州兵击走之。
说明一点,引文中有几处是高开道引导奚入侵河北道,虽不是直接引导突厥,但是,据《旧唐书》突厥传记载,“颉利嗣位,以为突利可汗,牙直幽州之北。突利在东偏,管奚、霫等数十部”。可见,当时奚臣属于突厥,因此也一并总结于此。
面对突厥的这1路入侵,唐朝并未从关中派出部队,只依靠河北道、主要是幽州方面的镇守将领抵御。至于具体的将领,由于原幽州总管李艺已经于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入朝,因此新的镇守将领应该是庐江王李瑗和王君廓等人,本文亦不做详考。
关于河北道的情况,本文言尽于此,后面不再另外论述。
从马邑苑君璋和夏州梁师都的情况看,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上半年的态势对唐朝有利,而对突厥不利,而这也就导致了突厥的大举入侵。
5楼
2014-09-14 19:40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附图1:唐朝河东道地图
6楼
2014-09-14 19:42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附图2:唐朝关内道地图
7楼
2014-09-14 19:43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附图3:唐朝河北道南部地图
8楼
2014-09-14 19:44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二、唐朝关中十二军的设置及废弃
笔者“武德五年篇”发出后,网友在讨论中谈到了唐初关中地区的军队配置及防卫问题。笔者认为,该问题对于探讨突厥入侵关内道的兵力等问题,有较大的意义,而武德六年该问题又恰好发生了较大变故,因此,在此对其专章讨论。
(一)关中十二道(十二军)的设置
唐朝关中地区的军队配置,主要就是关中十二道及十二军的建立。
据《新唐书》志40兵志记载,“及诸起义以相属与降群盗,得兵二十万。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析关中为十二道,曰万年道、长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华州道、宁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泾州道、宜州道,皆置府。三年,更以万年道为参旗军,长安道为鼓旗军,富平道为玄戈军,醴泉道为井钺军,同州道为羽林军,华州道为骑官军,宁州道为折威军,岐州道为平道军,豳州道为招摇军,西麟州道为苑游军,泾州道为天纪军,宜州道为天节军;军置将、副各一人,以督耕战,以车骑府统之”。
这段记载很长,但是意思很简单,就是李渊在武德初年,将自晋阳起兵后陆续收拢的军队约20万人,配置在关中,将关中分为十二道,这20万军队分道镇守,武德三年,进一步设置十二军,每一道对应一军。
关于十二军的设置时间,《旧唐书》高祖本纪与《资治通鉴》均将十二军的设置记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七月。其时间与《新唐书》兵志有差异,但差异不大,本文对此不予详考。
关于关中的军队数量,据《玉海》卷138《兵制》援引苏冕的《会要》记载,“关内置府二百六十一,精兵士二十六万”,这26万的数字与《新唐书》兵志的20万,有所差异,但差异不大,本文对此亦不予详考。
本文重点探讨关中十二道(十二军)的兵力分布情况。
9楼
2014-09-14 19:52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隶诸卫”。这关内261府的分布情况如何呢?此外,上文所引关中十二道均以关内道的州县命名,则十二道与相应的州县之间有何种关系呢?
关于关内军府的分布,《新唐书》志27关内道有详细记载,而谷霁光的《府兵制度考释》一书又对《新唐书》的记载进行了补充考订。本文将二者记载均汇总如下:
10楼
2014-09-14 19:57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注释:
1、《新唐书》志27与《府兵制度考释》记载的关内道军府总数均超过了《新唐书》兵志记载的261府。谷霁光认为,261府是武德年间十二军时期已建立的府数。由于此后唐朝会增设部分军府,因此,上述二书记载的关中军府数超过了261府。
2、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而上述资料记载的关内军府为261府、273府或288府,以每府均为千人之府来匡算,则上文提到的关中有20万众或26万众,当是实际数字,并无夸张成分。
3、据《新唐书》志27关内道记载,万年、长安、富平、醴泉均为京兆府下属的县。至于宜州,据《新唐书》志27记载,“义宁二年以华原、宜君、同官置宜君郡,并置士门县以隶之。武德元年曰宜州,贞观十七年州废”,而华原为京兆府下属的县。
4、据《新唐书》志27记载,“凤翔府扶凤郡,……本岐州”。据该条下属县记载,唐初曾以麟游等县置州,“武德元年曰麟州。贞观元年州废,……以麟游、普润来属(凤翔府)”。
5、据《新唐书》志27邠州记载,“邠,故作“豳”,开元十三年以字类“幽”改”。
通过将关中十二道所用的州县名与关内道各州县的名字进行对应,我们发现,关中十二道名字中使用到的州县,一般都设置了数量较多的军府。但是,有部分州,虽然十二道名字中没有使用,但是也拥有不少的军府,例如鄜州、延州和庆州等。因此,关中十二道虽以州县为名,但是,其与州县并不完全一一对应。
11楼
2014-09-14 19:58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但是,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关内诸军府在关内道各州县的分布情况。这种分布是否可以反映出武德年间关中十二道(十二军)的兵力分布情况呢?
笔者认为,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
虽然总体而言,府兵具有兵农合一的特点,但是,具体到武德年间,这种特点并不是那么绝对。谷霁光在《府兵制度考释》中说,“唐初有一段时间,骠骑、车骑府常要随军征战,就谈不上兵农合一。其中十二军开始地著,以督耕战,逐渐走向兵农合一,但不能看成为真正的兵农合治,坊主、团主之设,虽不同于军事组织,而军人居住仍然比较集中,耕又更多的依存于战”。既然如此,唐初在设置关中十二道(十二军)的时候,自然会更多的从利于作战的角度设置各军府,更何况此后不久即发生突厥入侵,则其军府的设置,应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唐朝在关内道的军队部署。
通过附图2可以看到,军府较多的各州,大部分都在长安周围,密集的拱卫首都,这也可以说明,军府的设置,与唐朝军事部署紧密相关。
明确了这一点,对于下文分析突厥对关内道的入侵,有一定的意义。
12楼
2014-09-14 20:00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三)武德六年关中十二道(十二军)的暂时废弃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废参旗等十二军”。对于废十二军的原因,《新唐书》兵志记载为“六年,以天下既定,遂废十二军”,实际上这可以看做是李渊试图进一步将府兵向兵农合一转化的一项措施。当然这一措施后来证明是不合时宜的,面对突厥的频繁入侵,李渊不得不于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复置十二军。
笔者在此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大家共同讨论。李渊在武德年间废除十二军,将府兵向兵农合一进一步转化,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府兵的战斗力?
下文会提到,在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面对突厥对关内道的抄略,唐军当地部队毫无积极行动,此外,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面对颉利率领的突厥主力,唐军上下毫无战心,李世民欲战,需要大做战前动员。这是否与唐朝在府兵问题上的政策有关?
此外,《魏郑公谏录》卷一“谏简点中男入军”条记载,封德彝等人欲点中男入军,魏征反对说,“然比年来,国家卫士,不堪攻战,岂为其少邪?但为礼遇失所,遂使人无斗志”。《资治通鉴》将此事归入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考虑到封德彝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六月去世,则《资治通鉴》对该事件时间的界定基本是准确的。魏征提到的“比年来”,即近年以来,应该是指武德后期,则他说的“礼遇失所”,是否与当时唐朝实行的推进府兵向兵农合一转化的政策有关呢?
当然此处必须强调,笔者对该问题研究不够,只是提出问题,算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13楼
2014-09-14 20:04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四)关内道的地方兵
上面分析了府兵,府兵属于唐朝中央直属的军队。但是,即便是在唐朝前期府兵制度盛行的时候,唐朝仍然是存在地方兵的,对此,王永兴先生在《唐朝前期军事史略论稿》中有过专门分析。那么,关内道的地方兵实力如何呢?
根据王永兴的分析,关内道的地方兵力量是比较弱的,《新唐书》记载的关内道地方兵只有一个镇。当然,很多地方兵的设置情况史料失载,但是,依据现有史料,与其他各道相比,关内道的地方兵依然是很少的。
至此,笔者对关内道唐军的军事布置做了简单介绍,下面开始分析突厥入侵情况。
14楼
2014-09-14 20:05
回复
收起回复
风慕凝
渭水六骑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三、突厥入侵
(一)马邑前哨战
苑君璋在失去马邑以后,很快就引导突厥向马邑进行反攻。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六月,“丁卯(二十三日),苑君璋与突厥吐屯设寇马邑,高满政与战,破之。以满政为朔州总管,封荣国公”。
按苑君璋六月十四日被从马邑驱逐,六月二十三日就引导突厥杀回马邑,速度还是很快的,但是却被高满政击败。对此次交战,《册府元龟》有详细记载,据《册府元龟》卷83记载,“六月丁卯(二十三日),苑君璋及突厥吐屯设来寇马邑,高满政设二伏以待之,突厥至城下,伏兵发,大破之,斩首二百馀级”。据此看,高满政还是有一手的,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在受挫以后,苑君璋并未死心,而是继续引导突厥反攻马邑。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秋,七月,丙子(初二日),苑君璋以突厥寇马邑,右武候大将军李高迁及高满政御之,战于腊河谷,破之。”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资治通鉴》在记载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马邑之战时,前后行文颇有重复,在十月壬戌(二十日)前面附了一大段文字,以“初”字开头,叙述的很多内容,与前面记载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互有详略。对此,岑仲勉先生在《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高满政守马邑”条中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批评,“直令读者无从辨认,疏忽之责,殆无可辞”。本文在论述的时候,就根据岑先生的分析,将这一大段文字(以下简称“初字段”)逐一的分配到《资治通鉴》前面的记载中。
“初字段”的第一句,“初,上遣右武候大将军李高迁助朔州总管高满政守马邑,苑君璋引突厥万馀骑至城下,满政击破之”,显然与上文引用的七月丙子(初二日)的腊河谷之战是同一件事。这前后两段需要结合在一起看。
结合起来看,唐朝派出了右武候大将军李高迁协助朔州总管高满政守卫马邑,苑君璋引导突厥1万余骑杀到马邑城下,李高迁与高满政合力抵抗,于七月初二日在腊河谷击败了突厥军队。腊河谷,在马邑以北不远,详见附图1朔州境内。
15楼
2014-09-14 20:08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王楚钦战胜莫雷加德
2088090
2
武磊无法出战足协杯比赛
1512379
3
一片好心没盖住于东来的爹味
1193808
4
冯骥说黑神话年底有惊喜
850365
5
唐尚珺否认自己厌学
730184
6
黑神话悟空获金摇杆年度游戏
639100
7
我国对日本等9国试行免签
563064
8
T1老板爆料Zeus离队内幕
507978
9
魔术绝杀湖人
362120
10
普京证实对乌发射新型中程导弹
346164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