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酸笋出名了5月14日22:30,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节目播出后不久,该纪录片总导演陈晓卿的微博转发量急剧攀升,《舌尖上的中国》一跃登上新浪热门话题榜和热搜榜的第一名。观看过此片的网友评价几乎众口一词:“太棒了,少有的优秀纪录片!”“毫无疑问的五月最强档!”第一集播出之后,新京报 、广州日报 、南方都市报等全国重量级媒体,也对此片进行了报道。
最让柳州市民高兴的是,在《自然的馈赠》里柳州酸笋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可以说是柳州美食第一次出现在央视的纪录片中,一时成为柳州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柳州酸笋“闯”京城
大家大概都已经了解这两年来,柳州螺蛳粉闯荡京城的故事,并都已在京城扎下了根并小有名气。
而螺丝粉中最重要的配料之一酸笋,最早却以其“臭”让许多北方人退避三舍,尽管在京的螺蛳粉店都有意减弱了酸笋的味道,但一些北方人仍不敢尝试。
比如说记者在采访著名笑星梁天时,他就曾表示在北京吃螺蛳粉时,由于有酸笋的那种怪味,他还以为不正宗。因此,在2010年8月4日,来柳拍摄电视剧《刘三姐》时,这名北京著名的侃爷一下车就叫人买来螺蛳粉,以验明正身。看来,“臭”也是一种魅力啊,就像总有人喜欢臭豆腐一样,酸笋著名的“臭”也吸引了著名的“味觉人”美食家陈晓卿。这个吃遍全国的美食家品尝了柳州螺蛳粉后再难忘记。
陈晓卿曾写过,因为爱上柳州的螺蛳粉,因此他不时尝试地带朋友去光顾,但多数人不习惯酸笋的味道。然而,正是酸笋为螺蛳粉增添了魅力,陈晓卿对酸笋的喜爱也最终为柳州酸笋的扬名埋下了伏笔。
最生态才最美味决定开拍《舌尖上的中国》时,陈晓卿立即想到了柳州的酸笋,记者记起在上雷考试中心某餐馆吃过的最美味的酸笋船丁鱼焖黄豆。该餐馆老板娘说,她用的酸笋来自她的老同学柳城县有名的酸笋大王叶亚亮的家庭作坊。
叶亚亮制作酸笋已经有20多年,其手艺传自其祖母,是祖母传下来的一坛酸坛水让他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他的酸笋利用山泉水和老酸坛水勾兑制作,其酸笋醇香味美,远近闻名,每年销量达十多万斤。尽管十分生态,不过生产环境的味道仍然不太好闻,但没想到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却说,他们已经习惯这种味道。
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总导演陈晓卿没少带他们进驻京城的各地美食店,也经常光顾螺蛳粉店。刚开始摄制组有些人不太习惯酸笋的味道,但后来越吃越上瘾,后来就开始嫌店家放酸笋放得太少了。有些家伙不过瘾,还专门加钱让店家多加一小碟酸笋。
“广西的酸笋十分美味,我们偶尔在北方广西人开的店里吃到,一直对这种独特的味道印象深刻,一直想了解这种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因此选了这个选题。”任长箴说,他们在这里尝到了最正宗的酸笋的味道。
柳州11月天,仍然很闷热,但摄制组成员保持着很高的热情。清晨,我们随着叶亚亮一家上山挖笋,竹里的蚊子极多,但他们就像野战队一样或趴或蹲或行,用各种角度拍下了每一次瞬间。他们虽然带着高清摄影机,但最精彩的特写镜头却都是用可拍视频的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比如说,为了拍叶亚亮往缸里放酸笋的镜头,他们把数码相机放到了缸底拍摄。拍摄过程极其辛苦,拍挖笋就花了大半天,紧接着,拍完剥竹笋天就黑了。第二天,他们再次穿越崎岖的山路,来到叶亚亮家,又拍了一天的时间才终于拍摄完成柳州酸笋的整个腌制过程。
柳州网友曾做过准确的计算,在第一集中,柳州酸笋亮相时间共有2分35秒。这短短的这两分多钟,他们拍了整整三天。
现在,该纪录片已经播完,并掀起了收视狂潮,成为“20年来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纪录片”(据《看天下》)。
柳州酸笋的播出,对我们一直渴望的让柳州美食走出去的理想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此,我们也谨以此文感谢他们对柳州美食的厚爱和艰辛的付出。
最让柳州市民高兴的是,在《自然的馈赠》里柳州酸笋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可以说是柳州美食第一次出现在央视的纪录片中,一时成为柳州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柳州酸笋“闯”京城
大家大概都已经了解这两年来,柳州螺蛳粉闯荡京城的故事,并都已在京城扎下了根并小有名气。
而螺丝粉中最重要的配料之一酸笋,最早却以其“臭”让许多北方人退避三舍,尽管在京的螺蛳粉店都有意减弱了酸笋的味道,但一些北方人仍不敢尝试。
比如说记者在采访著名笑星梁天时,他就曾表示在北京吃螺蛳粉时,由于有酸笋的那种怪味,他还以为不正宗。因此,在2010年8月4日,来柳拍摄电视剧《刘三姐》时,这名北京著名的侃爷一下车就叫人买来螺蛳粉,以验明正身。看来,“臭”也是一种魅力啊,就像总有人喜欢臭豆腐一样,酸笋著名的“臭”也吸引了著名的“味觉人”美食家陈晓卿。这个吃遍全国的美食家品尝了柳州螺蛳粉后再难忘记。
陈晓卿曾写过,因为爱上柳州的螺蛳粉,因此他不时尝试地带朋友去光顾,但多数人不习惯酸笋的味道。然而,正是酸笋为螺蛳粉增添了魅力,陈晓卿对酸笋的喜爱也最终为柳州酸笋的扬名埋下了伏笔。
最生态才最美味决定开拍《舌尖上的中国》时,陈晓卿立即想到了柳州的酸笋,记者记起在上雷考试中心某餐馆吃过的最美味的酸笋船丁鱼焖黄豆。该餐馆老板娘说,她用的酸笋来自她的老同学柳城县有名的酸笋大王叶亚亮的家庭作坊。
叶亚亮制作酸笋已经有20多年,其手艺传自其祖母,是祖母传下来的一坛酸坛水让他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他的酸笋利用山泉水和老酸坛水勾兑制作,其酸笋醇香味美,远近闻名,每年销量达十多万斤。尽管十分生态,不过生产环境的味道仍然不太好闻,但没想到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却说,他们已经习惯这种味道。
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总导演陈晓卿没少带他们进驻京城的各地美食店,也经常光顾螺蛳粉店。刚开始摄制组有些人不太习惯酸笋的味道,但后来越吃越上瘾,后来就开始嫌店家放酸笋放得太少了。有些家伙不过瘾,还专门加钱让店家多加一小碟酸笋。
“广西的酸笋十分美味,我们偶尔在北方广西人开的店里吃到,一直对这种独特的味道印象深刻,一直想了解这种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因此选了这个选题。”任长箴说,他们在这里尝到了最正宗的酸笋的味道。
柳州11月天,仍然很闷热,但摄制组成员保持着很高的热情。清晨,我们随着叶亚亮一家上山挖笋,竹里的蚊子极多,但他们就像野战队一样或趴或蹲或行,用各种角度拍下了每一次瞬间。他们虽然带着高清摄影机,但最精彩的特写镜头却都是用可拍视频的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比如说,为了拍叶亚亮往缸里放酸笋的镜头,他们把数码相机放到了缸底拍摄。拍摄过程极其辛苦,拍挖笋就花了大半天,紧接着,拍完剥竹笋天就黑了。第二天,他们再次穿越崎岖的山路,来到叶亚亮家,又拍了一天的时间才终于拍摄完成柳州酸笋的整个腌制过程。
柳州网友曾做过准确的计算,在第一集中,柳州酸笋亮相时间共有2分35秒。这短短的这两分多钟,他们拍了整整三天。
现在,该纪录片已经播完,并掀起了收视狂潮,成为“20年来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纪录片”(据《看天下》)。
柳州酸笋的播出,对我们一直渴望的让柳州美食走出去的理想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在此,我们也谨以此文感谢他们对柳州美食的厚爱和艰辛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