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2吧 关注:13贴子:339
  • 3回复贴,共1

知道了gpu,引进显示卡的概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显卡又称显示器适配卡,现在的显卡都是3D图形加速卡。它是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其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色等信息,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显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扩展插槽中,ISA显示卡现已基本淘汰。现在也有一些主板是集成显卡的。 
每一块显示卡基本上都是由“显示主芯片”,“显示缓存”(简称显存),“BIOS”,数字模拟转换器(RAMDAC),“显卡的接口”以及卡上的电容、电阻等组成。多功能显卡还配备了视频输出以及输入,供特殊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多数显卡都将RAMDAC集成到了主芯片了。 
显示主芯片顾名思义,显示主芯片自然是显示卡的核心,如nVIDIA公司的TNT2、GeForce2、GeForce MX以及现在刚出现市场不久的GeForce 4。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系统输入的视频信息并将其进行构建、渲染等工作。显示主芯片的性能直接决定这显示卡性能的高低,不同的显示芯片,不论从内部结构还是其性能,都存在着差异,而其价格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越贵的显卡,性能自然越好。关于显示主芯片的介绍,我们将在第三节中详细介绍。 
显存 
显示卡的主芯片在整个显示卡中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显存的大小与好坏也直接关系着显示卡的性能高低。 
建议:买的一定要性能高的.不然的话就会出现画面流畅,卡,花屏 /等一些. 
SDRAM是现在应用最广的显存,几乎市场上的显卡使用的都是SDRAM显存。SDRAM与早期产品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它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进行数据的读写,从而节省了等待时间。SDRAM现在已经成为显存市场上的主导产品,这主要是因为其低廉的价格和较佳的性能.这种的不错哦.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显卡的简单工作原理:首先,由CPU送来的数据会通过AGP或PCI-E总线,进入显卡的图形芯片(即我们常说的GPU或VPU)里进行处理。当芯片处理完后,相关数据会被运送到显存里暂时储存。然后数字图像数据会被送入RA骂死我吧AC(Random Access Memory Digital Analog Converter),即随机存储数字模拟转换器,转换成计算机显示需要的模拟数据。最后RA骂死我吧AC再将转换完的类比数据送到显示器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图像。在该过程中,图形芯片对数据处理的快慢以及显存的数据传输带宽都会对显卡性能有明显影响。 



1楼2008-02-23 01:29回复
    技术参数和架构解析 
    一、核心架构: 
    我们经常会在显卡文章中看到“8×1架构”、“4×2架构”这样的字样,它们代表了什么意思呢?“8×1架构”代表显卡的图形核心具有8条像素渲染管线,每条管线具有1个纹理贴图单元;而“4×2架构”则是指显卡图形核心具有4条像素渲染管线,每条管线具有2个纹理贴图单元。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钟周期内,8×1架构可以完成8个像素渲染和8个纹理贴图;而4×2架构可以完成4个像素渲染和8个纹理贴图。从实际游戏效果来看,这两者在相同工作频率下性能非常相近,所以常被放在一起讨论。 
    举例来说,nVIDIA在发布GeForce FX 5800 Ultra的时候,对于其体系架构就没有给出详尽说明。后来人们发现官方文档中提到的每个周期处理8个像素的说法,只是指的Z/stencil像素,其核心架构可以看作是GeForce4 Ti系列4×2架构的改进版本,其后发布的GeForce FX 5900系列也是如此。ATi的Radeon 9700和9800系列则具有完整的8条像素渲染管线。但是这些显卡的性能基本上都处于一个档次。 
    目前主流的中低端显卡,基本上都是4×1架构或2×2架构,也就是单位周期只能完成4个纹理贴图。而更高端的产品则拥有12×1架构甚至16×1架构。 
    二、核心工作频率: 
    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虽然高规格的架构拥有先天性的优势,但是中低规格的核心架构通过提高工作频率,也可以达到接近中高端产品的性能。 
    举例来说,Radeon 9500PRO采用的是8×1架构,而Radeon 9600XT则只是4×1架构。不过采用0.15微米制造工艺的Radeon 9500PRO核心/显存工作频率是275MHz/540MHz,而采用0.13微米工艺的Radeon 9600XT则达到了500MHz/600MHz,核心频率几乎是前者的两倍。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它们可完成的像素渲染和纹理贴图工作量大致相当,因此性能处于同一水平。所以采用更先进制造工艺,拥有良好超频性能的显卡产品往往很受玩家欢迎。 
    三、显存带宽: 
    在大型3D游戏等应用中,显卡的图形芯片与显存之间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这时如果显存的数据传输带宽太低,就会严重制约数据的顺利传输,导致图形芯片时常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这也是对芯片性能的浪费。所以DIY玩家在超频显卡时,往往是将核心/显存频率一起提升,这样就不容易让显存带宽成为制约显卡性能的瓶颈。64bit显存位宽的显卡之所以被玩家们所“鄙视”,也正是因为其显存的数据传输带宽大幅缩水。 
    除了前面提到的内容外,图形芯片的处理效率以及驱动程序的优劣也都是影响显卡性能的重要因素。


    2楼2008-02-23 01:29
    回复
      ■显示卡的基本机构 

      ■显示卡的主要部件 
      ●显示芯片 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芯片。是显示卡的"心脏",也就相当于CPU在电脑中的作用,它决定了该显卡的档次和大部分性能,同时也是2D显示卡和3D显示卡的区别依据。2D显示芯片在处理3D图像和特效时主要依赖CPU的处理能力,称为"软加速"。3D显示芯片是将三维图像和特效处理功能集中在显示芯片内,也即所谓的"硬件加速"功能。 
      ●显示内存 与主板上的内存功能一样,显存也是用于存放数据的,只不过它存放的是显示芯片处理后的数据。显存越大,显示卡支持的最大分辨率越大,3D应用时的贴图精度就越高,带3D加速功能的显示卡则要求用更多的显存来存放Z-Buffer数据或材质数据等。显存可以分为同步和非同步显存。显示内存的种类主要有SDRAM,SGRAM,DDR SDRAM等几种。显示内存的处理速度通常用纳秒数来表示,这个数字越小则说明显存的速度越快。 
      ●BIOS (VGA BIOS)主要用于存放显示芯片与驱动程序之间的控制程序,另外还存有显示卡的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及出厂时间等信息。打开计算机时,通过显示BIOS内的一段控制程序,将这些信息反馈到屏幕上。早期显示BIOS是固化在ROM中的,不可以修改,而现在的多数显示卡则采用了大容量的EPROM,即所谓的"快闪BIOS"(Flash-BIOS),可以通过专用的程序进行改写或升级。你可别小看这一功能,很多显示卡就是通过不断推出升级的驱动程序来修改原程序中的错误、适应新的规范来提升显示卡的性能的。 
      ●RAMDAC 它的作用是将显存中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显示器能够显示出来的模拟信号。RAMDAC的转换速率以MHz表示,它决定了刷新频率的高低(与显示器的"带宽"意义近似)。其工作速度越高,频带越宽,高分辨率时的画面质量越好.该数值决定了在足够的显存下,显卡最高支持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如果要在1024×768的分辨率下达到85Hz的分辨率,RAMDAC的速率至少是1024×768×85×1.344(折算系数)÷106≈90MHz。 
      ●VGA 插座 电脑所处理的信息最终都要输出到显示器上,显卡的VGA插座就是电脑与显示器之间的桥梁,它负责向显示器输出相应的图像信号,也就是显卡与显示器相连的输出接口,通常是15针CRT显示器接口。不过有些显示卡加上了用于接液晶显示器LCD的输出接口,用于接电视的视频输出,S端子输出接口等插座。 
      ●总线接口 显示卡需要与主板进行数据交换才能正常工作,所以就必须有与之对应的总线接口。常见的有AGP接口和PCI接口两种。 
      PCI接口是一种总线接口,以1/2或1/3的系统总线频率工作,如果要在处理图像数据的同时处理其它数据,那么流经PCI总线的全部数据就必须分别地进行处理,这样势必存在数据滞留现象,在数据量大时,PCI总线就显得很紧张。 
      AGP接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它是一种专用的显示接口,具有独占总线的特点,只有图像数据才能通过AGP端口。AGP是在1997年的秋季,Intel为应付PC处理3D图形中潜在的数据流瓶颈而提出了AGP解决方案。当时三维图形技术发展正值方兴未艾之时,快速更新换代的图形处理器开始越来越多地需要多边形和纹理数据来填饱它,然而问题是数据的流量最终受制于PCI总线的上限。那时的PCI显卡被强迫同系统内其它PCI设备一道分享133Mbps的带宽。而AGP总线的出现一下子解决了所有问题,它提供一个独占通道的方式来同系统芯片组打交道,完全脱离了 PCI总线的束缚。AGP技术又分为AGP 8x,AGP 4x,AGP 2x和AGP 1x等不同的标准。另外AGP使用了更高的总线频率,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率。AGP 4x的最大理论数据传输率将达到1056MB/s。区分AGP接口和PCI接口很容易,前者的引线上下宽度错开,俗称"金手指",后者的引线上下一般齐。


      4楼2008-02-23 01:30
      回复
        • 211.138.147.*
        GPU


        5楼2010-06-23 0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