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吧 关注:1,066贴子:1,029
  • 4回复贴,共1

坐商与行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坐商,是以招牌和商号吸引顾客,扩大商店影响。招牌的形式多样,有以实物、模型、包装品、额匾、旗子为招牌,多悬挂于店铺门前显眼处,以引人注意。旧时商号多雕刻于木板,也有书写于铜、铁、亚铝铸成的板上。现招牌、商号多以广告霓虹灯、铝合金、磨砂玻璃等材料装饰。商业街基本就是此模式的集中体现。其经营特点主要是商人们除了在商品的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等方面下功夫外,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店风,对顾客笑脸相迎、热情招呼,不能有厌烦、抱怨之举;经商守信,不能掺杂使假;成交最忌短斤少两等。

    行商,旧时俗谓“走贩”,特点是通过用特殊用具和叫卖声,吸引招徕顾客。卖日用品的货郎担摇小手鼓,俗称“摇鼓担”;卖馄饨、豆腐花等小吃的敲碗匙;而与敲击节奏相映成趣的叫卖声,往往是卖什么喊什么,拖腔拉调,似喊似唱,“人未到声先到”以广而告之。货郎们小本买卖,老少无欺。有的一生一世以此为生,老来才搁担停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商品经济,为招揽顾客,方便顾客,沿街叫卖者也不乏其人,但这已不是“行商”的主流。更多的是通过策划、包装,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展会推介产品。也就是品牌战略,在大众面前先混个脸熟,然后通过各种分销、直销手段,以此扩大产品影响力及市场的占有率。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这些方式。具体到细节上,各种销售策略可就多了去了。一种目前典型的“行商”方式,就是物流配送的大行其道。行商与坐商的主要区别也就在于行商具备配送能力。配送能力正逐步成为行商的核心竞争能力。


    经营方式是以“坐商”模式为主,还是以“行商”模式为主,或者是两者的兼而顾之,应该是有所差异的,所以也就必然要有一个重点与选择的问题。但前提是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根据自身的实力及市场的变化合理运用。但目前来看,由于市场经济的竞争的残酷性及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行商已成为大势所趋。“行商”的姿态不但显示了发展商的活力,还表明发展商对客户的体贴、理解深入到了更深的层次。相信会有更多的发展商会由“坐”变到“行”。





1楼2008-02-20 10:34回复
    行商
    xínɡ shānɡ
    行商

    ◎ 行商 hángshāng
    [badger] 昔时获准贩卖粮食的商人
    ◎ 行商 xíngshāng
    [dustyfoot;pedlar;itinerant trader] 外出经营的流动商人

    xínɡ shānɡ
    行商

    1.经营商业。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仕宦之身,天涯海畔;行商之身,南州北县。” 艾青 《骆驼》诗:“他们从塞外带来黄金白银,又从南方运回了异国机械的产物;而骆驼做了他们行商的船只。”
    2.外出经营的流动商人。“坐商”的对称。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居民、行商不来祭享,辄敢以私钱十万修而作之。” 宋 范成大 《题南塘客舍》诗:“君看坐贾行商辈,谁复从容唱《渭城》?” 清 顾炎武 《钱粮论上》:“今若於通都大邑行商麕集之地,虽尽徵之以银,而民不告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 唐 朝后期,皇室通过行商征购宫廷需用的货物,称为‘宫市’。”参见“ 坐商 ”。


    2楼2008-02-20 10:34
    回复
      坐商
      坐商 zuòshāng

      1.tradesman(asopposedtoitinerantmerchant)“行商”的对称。拥有一定数额的资本,具有一定的字号,在固定地址经营商业的商人。

      2.shopkeeper店主,零售店的业主


      3楼2008-02-20 10:35
      回复
        如果我们做与不做都会有人笑,如果做不好与做得好还会有人笑,那么我们索性就做得更好,来给人笑吧


        IP属地:加拿大4楼2008-03-09 19:07
        回复
          • 121.41.240.*
          iou


          6楼2010-06-07 2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