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的草庐之畔,武侯诸葛孔明的故事依旧被世人所传颂,各种脍炙人口的传说将他塑造成了一个如神仙一般的人物。鲁迅曾感叹,三国的故事“状诸葛多智而近妖”,一个被称为“千古第一智者”的传奇人物,究竟在历史中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建安十二年,北地郭嘉陨于大漠之中,同年,刘备从南阳请出了诸葛亮,并奉他为军师。诸葛亮自比为管仲、乐毅,辅佐刘备从乱军之中崛起,借荆州、伐西川、下汉中,势如破竹,在十几年内迅速成长为能与曹操、孙权一较高下的一方诸侯。但是这些似乎提前透支了蜀汉的国运,在这之后,以关羽失荆州开始,蜀汉逐渐走向了衰落的道路,而诸葛亮的最后十年,则是在衰败道路上最后的挣扎。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先主(刘备,下同)起兵伐吴,吴将陆逊遣军大败先主于夷陵,先主乃往白帝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先主病笃,召丞相诸葛亮往白帝城。这之后,便是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十六年如同一场幻梦,当年在南阳草庐中纵论天下的那个少年,如今已经是后汉的丞相,而当年请他出山的那个人,现在在他面前,躺在病榻上,虚弱无力。这些年里,他们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再到这场大败,十六年前身边的那些人,关羽、张飞、孙乾、简雍……都已经不在了,剩下的,只有这个跪在床前的人,和那个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老人。
“幼主可辅,则辅之,若不可辅,君可取而代之也。”
终究是要离去的啊!以后的路,只有我一个人走下去,直到,我也离开的那天。
总有很多人说白帝托孤是刘备最后玩的一手道德绑架,迫使诸葛亮不能篡位云云,但我看到的,只有一个将死的老人,对自己信任的朋友毫无保留的托付。我相信,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不只有权谋和猜疑,也有着信任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