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开发区(递铺街道)的“中源工艺”铺布车间最近用上了自动铺布机,生产效率比以往翻了三番,这让负责生产的公司副总关昌军连连叫好。据介绍,这种自动铺布机只需员工动一动按钮、看一看时间就可运作。
作为安吉“老字号”的转椅企业,“中源工艺”近年来加大生产设备革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尤其在推行“机器换人”的行动中成绩斐然。仅去年,该企业投入200万元,购置了裁剪和开料两套设备,一年下来产量提升了30%
满屋尽是“机器人”。在“中源工艺”厂房三层车间内,记者被眼前所见惊呆。自动裁床机、自动断料机、自动开板机……几乎每件设备上都刻上了自动二字。关昌军不无自信地说:“这些设备的引入,我们很有信心同比再增长50%。”
放眼整个安吉转椅行业,无论是直销、经销,还是进口、出口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建立了“机器换人”项目库。
“虽然安吉椅业全国领先,但该行业依然存在集聚水平高、劳动密集程度高、自动化装备水平低的现实情况,为了推动安吉椅业从制造走上智造,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推进以‘机器换人’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技术创新工作。”安吉县发展改革与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凌峰介绍说,政府除了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之外,主动做好企业建立研究开发费用专账管理制度的业务辅导,还组织高校专家教授深入企业调研,共同开发针对性较强的先进生产设备。
除了“中源工艺”之外,“恒林”、“嘉瑞福”、“永艺”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目前正在推进“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据了解,一批骨干企业一季度销售和利润均保持了两位数的持续增长。“机器人行动在各个车间都拥有相应的应急方案,去年机器耗损造成1000小时的人工产量将不复存在。”在浙江恒林椅业车间内,生产部经理余涛显得很兴奋,眼前的一台大型注塑机也将更新换代。
车间里有两条生产线,分别生产两款椅子。车间的起点,是一台很大的自动裁布拉布一体机,整捆布料摊在上面,几秒钟后出来就是整齐的座椅原料,因为这台100多万元的大机器有模块设置,电脑操作能让裁剪的产品标准化,误差小,能让后道的车缝工序更快。
从这开始,整条生产线有近百米长,这中间经过了缝纫、喷胶、扪面、背管架、称重、包装等近10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自动化机器,相比之下,一旁的普通工人反倒成了配角,放放原料摆放零件就可。
这就是5分钟出炉一把转椅的传奇车间。“生产一把转椅, 5分钟就够了。”“恒林椅业”副总王雅琴说,两年前,这个周期至少要两周。
在“机器换人”上,“恒林椅业”一直是比较舍得出手的。“仅‘恒友’的两条生产线设备就投入700万元,还有涉及五金生产的自动化改造上千万的投入,近两年的投入不下两三千万元。”该公司的藤雨告诉记者,这换来的是企业在生产运行中减少用工30%至40%,减少耗能20%以上,人均产出提升118%,产品合格率提升2%,实现了减员增效、减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