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乡山大峡谷旅游景区内丛林茂密、飞瀑处处、溪流潺潺。(连志城 摄)
高山上,春茶早已采摘完毕并陆续上市;田地间,农民掀起长长的番薯苗,掐算着收获时间;峡谷里,纯天然的全新景点正在拉开神秘面纱……八乡山,这个曾经集山、边、穷于一身的老区,已经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转变,并继续在向前奋进。本报记者“镇村行”日前来到丰顺县八乡山镇采风,看在眼里的是迷人景象,印在心里的是畅快淋漓!
形变
“老边远”变“新富美”
八乡山镇以山多出名,辖区总面积193.6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便占了158.6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多米。境内重峦叠嶂,地形复杂,气候高寒且多变。客观条件的恶劣,在特殊年代对革命火种的存续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里因此成为著名的东江纵队根据地,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也在这里成立。但因为同样的客观条件,这里粮食产量低下,长期交通不便,一直是大众印象中不折不扣的“老边远”地区。
18年前,记者曾经在八乡山(时分为上八乡和下八乡)采风一个星期。当时,15个管理区有14个通了道路,还开通了程控电话,以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变。然而,该镇还是没有摆脱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档次低、教育设施落后、支柱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落后局面。路虽然通了,但基本都是沙砾道路,,路面仅堪一车通行;县城到镇政府30公里的路竟然要近2个小时的车程。八乡山的群众有艰苦奋斗的传统,在恶劣环境下因地制宜,种出了高品质的云雾茶和红薯,但因为交通不便,大好特产养在深闺人不识。
18年弹指一挥间,记者再访八乡山,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宽敞整洁的省道从县城直通镇政府,同样的路程半个小时就到了;漂亮的两层、三层甚至五层楼房从路边一直向村子中央延伸,不经意间还有中式欧式美式风格的华丽别墅跳出来;现代化的茶叶厂,标记着“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系科学研究基地”的字样;当年那条罕有店铺的“农民街”,如今信用联社、移动电信、超市士多等应有尽有……特别是当年记者冒险感受过的奇峻峡谷,已经被开发成八乡山大峡谷旅游景区,正在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将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四季花海、漂流探险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休闲八乡山,迷人峡谷湾”已现雏形。据丰顺县旅游局局长陈国清介绍,预计今年国庆节将开放部分景区试业。据了解,随着丰顺新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八乡山镇被纳入了新区的重点规划范围:“一城两区”(温泉宜居城、生态工业区、生态旅游区)中的生态旅游区,即以八乡山风景区为基础。有山的灵动、有水的秀丽、还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八乡山之美正在慢慢揭开面纱。曾经“老边远”的穷山恶水,正以“新富美”惊艳亮相。
神变
“等靠要”变“勇闯拓”
作为革命老区,八乡山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当地不少人一直引以为傲。但是,过去老区干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等靠要”思想,特别是镇干部,很大一部分人当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流露出的最大期望就是国家增加援助资金、扶贫资金。此番回访,记者发现,八乡山人早就发现了“等靠要”的不可取,进而焕发出“勇闯拓”的强烈愿望——
勇的是向山进军。既然水稻种不好,八乡山人索性将山里有限的土地改种红薯、茶叶、苗竹和药材。该镇山地雾多雨丰,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盛产著名的云雾茶,也是我市最大的高山甘薯主产区。镇党委政府大力推广绿茶和红薯种植,鼓励农户开荒,同时与企业合作大力推广产业规模化,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农户科学种茶,办起茶园,开荒种茶已经成为当地人的新潮流。现该镇新开荒的土地已达万亩,农民的收入50%来自种茶和红薯。
闯的是广阔市场。进出八乡山,记者走了分别通向丰顺县城和五华县城的两条路,两条路的边上遍布八乡山特产店。据不完全统计,仅这两条线,就分别有100多户的八乡山特产店。而在梅城的大街小巷,也能发现不少同样的小店。据介绍,从这些小店走出来的八乡山人,不乏身家上亿的企业家。
拓的是发展空间。八乡山人民在挖掘自身资源、自强致富、拓展市场方面也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八乡山大峡谷旅游景区投资人邱绍金告诉记者,目前已筹措资金3.5亿元,按国家5A级标准建设,力争将景区打造成为梅州旅游的一个亮点。在打响茶叶品牌方面,该镇企业也不遗余力。建于2011年的丰顺丰联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八乡山茶叶加工厂,立足长远发展,茶叶生产线采用的是广东第一条全自动化生产线。
(曾海鹰 李盛华 张爱飞 卢胜文 马扬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