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女吧 关注:72,636贴子:176,876

【红颜祸水〗【盘点】古代那些值得一提的女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谅我前一个帖更不完——影视剧我已经很久没看了——拖久了没心情。不过好在作业已经完了,八月份每天还有时间弄一弄我心爱的电脑!上次出现在2013-02-04 00:18,消失这么久真不好意思嘛,有人认为我是丢下古美逍遥快活了么才不是!因为假期认真看书的缘故,觉得又发现一批好女子啊,不一定长的很好看但一定很有才德,才德在我理解不全是吟诗作赋……当然了,自从上了什么学校之后我妈特厉害,所以我一定更的很慢,搞不好更到一半被拎回房背书,但我应该不会弃了——我很不喜欢做到一半就撒手的任何事。这号长久不登没有存货,但图文并茂强迫症呢,有人和我一样爱德珍的画风么,所以图不是重点,人物介绍你们也别太当真,估计是没什么质量的。好废话啊……就不发镇楼图了吧,暂时找不到喜欢的……发贴前特意瞅了眼格式,没变啊,感觉心里暖暖哒
然后,我是新人小浓,我爱大家


1楼2014-07-28 22:37回复
    每天更的会很少但都很用心,不排序了不然弄得自己很紧张……


    2楼2014-07-28 22:39
    回复
      秦罗敷




      3楼2014-07-28 23:07
      收起回复
        荀灌
        荀灌(303年―?),字灌娘,故又称“荀灌娘”,西晋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散骑常侍、平乐伯荀崧之女,是我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她13岁时,父亲的部下杜曾对荀崧不满,为报私仇,发动叛乱。她曾帮助父亲突围成功,解救襄阳全城百姓的性命。

        房玄龄所著《晋书》中说“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的确,荀灌幼年不喜女红书画,与其兄弟荀蕤、荀羡一同习武,一把小银枪舞的飒飒生风,世人皆叹。一匹白马自城东穿街一路疾驰,街上人就都知是荀崧的女儿,俨然一个小女侠。本以为一直无忧无虑,直到13岁突围搬救兵救父,石览将军拉着荀灌的手,对荀崧说:“您有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女儿,真是令人羡慕。”周抚也说:“襄阳解围,百姓得救,小荀灌应该是第一个有功之臣,可敬可敬!”
        荀灌年少成名光辉太盛,反而掩盖了她长成人后的诸多辉煌。一个人的一生,有一足传者即可俯仰无愧,何况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子,竟能力排众议,突出重围,以其勇毅与纯诚,搬来大军救援,复以奋不顾身的胆识与豪气,连番击杀贼将。荀灌娘好像一颗耀眼的彗星,又像是昙花一现,正史上没有提及她尔后的一切,稗官野史中也找不到一点儿蛛丝马迹。


        5楼2014-07-29 13:57
        回复
          夏淑吉
          夏淑吉,约活动于南明弘光至清顺治(1644年~1661年)前后。字荆影,一字美南,号龙隐,华亭(今上海)人,明吏部考功司郎中夏允彝长女,夏完淳的同父异母姐,嘉定侯玄洵妻。夏淑吉“善琴工弈,励志操,善词赋”,极富文采。其弟夏完淳在诗文中常提到夏淑吉,甚至认为她的文采足以比得上东汉时期的大才女蔡文姬。

          提到明末时期的会稽夏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为抗击清兵年仅17岁捐躯的夏完淳,然而他的同父姐妹夏淑吉、夏惠吉虽鲜为人知,却也是令人称赞的女子。夏完淳姐姐夏淑吉的夫家是浙江嘉定的侯家。侯家也是江南有名的才子之家,她的丈夫侯文中在完淳六七岁时就早逝了。侯家后来在抗清斗争中,几乎全家都为国捐躯。姐丈一家的这种气节与才情对夏完淳成长的影响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夏、侯两家男丁几乎死绝,后来她的儿子侯檠病逝,夏淑吉在父亲和弟弟死后,出家为尼,面对孤灯古佛了此一生。
          夏淑吉由于生逢乱世,一生才情难以被人发掘,但从姐、弟、妹三人同时被称为“空谷三隐”来看,其文采卓著可见一斑。淑吉为正夫人盛氏所生,却格外照顾庶出的完淳和惠吉,这一点在封建推崇嫡出为尊的时期是难能可贵的。
          死后,陆元辅诗吊夏淑吉:“幽姿绝代画楼中,失侣青春首似蓬。千仞哀凰将独子,七年寡鹄对凄风。慈航矢颐禅功满,觉海常观世相空。愧我男儿文史溺,谈玄今欲访支公。”


          12楼2014-07-30 14:16
          收起回复
            荣安固伦公主
            荣安固伦公主(1855年—1874年),清咸丰帝长女,母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咸丰五年五月初七生,同治五年九月奉两宫皇太后懿旨指配给世袭一等雄勇公符珍为妻。同治九年九月破格封为皇后所出的嫡女等级——荣安固伦公主。

            清朝皇室规矩,公主出嫁的时候即被钦赐一座宅子出宫另住,驸马住在宅子的外院,公主不宣召,不许共枕席。每宣召一次,公主和驸马都要花费许多钱才能见面,公主若不向保母行贿,保母一定多加阻拦,甚至骂公主无耻。由此可见清朝公主婚后的惨淡生活,荣安公主下嫁后一年多未见符珍,生气却隐忍。见到皇帝后劈头便问将她嫁给了谁、那人长什么样,皇帝知是保母所为,告诉公主可以自己做主。此后召见才没有阻拦,夫妇伉俪感情甚笃。
            在那个年代,保母仗着自己照顾公主,对各种事情横加干涉,使公主没有任何自由。况且清朝二百年来的公主都没有大公主这么厚的脸皮,每每容忍,神伤而死。大公主可谓有勇有谋,十分巧妙地为自己争取了幸福,为后来为情所困的公主们做出榜样。


            13楼2014-07-30 14:40
            收起回复
              卫铄
              卫铄,别称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

              卫夫人不但在书法艺术实践上有突出成就,不让须眉,而且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有重大建树和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她撰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地参考了有关的书法理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在书中首先提出,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主张学习书法要上溯其源,师法古人,反对谙于道理,学不该赡,以致徒费精神,学无成功。
              卫夫人除却自身的书法成就,最重要的是教出了一代书法大家王羲之,以各种方式循循善诱引导王羲之一步一步走上正轨,她的才干和气质也由此流传。所作《笔阵图》、《名姬帖》、《卫氏和南帖》均为书法界带来极大影响。


              16楼2014-07-31 13:03
              回复
                宋若昭
                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裔孙宋廷芬之女。宋廷芬有五女,曰若宪、若昭、若华、若伦、若荀,皆警慧,善属文;而若昭、若宪成就更高些。唐得宗元中(785——805年)都被召入宫廷,称为女学士。若昭和若宪唐穆宗(821——824年在位)时拜为尚宫。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后进封梁过夫人。

                《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唐代宋若莘所著,宋若昭作解,是《女四书》之一种,字体端正,笔力遒劲。唐穆宗召若昭入宫中,掌管六宫文学,封为“外尚书”。同时,还教导诸皇子公主,被称为“先生”。经历唐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五朝,唐宝历中期去世,封为“梁国夫人”。一生著有诗文若干卷,现存仅有诗一首和传奇文《牛应贞传》。
                宋氏五姐妹为了做女知识分子,以学名家,都不愿嫁人。而她们的父母也接受了女儿们独身的想法。可见到了唐代,女人婚姻的自由度还是有所增加的,甚至还可以选择终身不婚。话说回来,宋氏姐妹选择独身,也的确勇气可嘉。


                17楼2014-07-31 13:23
                回复
                  王照圆
                  王照圆(1763—1851) 字瑞玉。女。福山县(今烟台开发区河北村)人。清末女诗人和训诂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幼读经、诗,自15岁泛读经史。

                  20岁即作《葩经小记》,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与栖霞郝懿行结婚,志同道合,常以诗词唱和。她虚心好学,锲而不舍,常以“平生要做校书女,不负乌衣巷里人”的诗句自勉。遵母遗命,为《列女传》作补注。完稿后,经夫订正,成书《列女传补注》 8卷。1783年 (乾隆四十八年) ,她对朱熹的《诗经》注释晦涩处加以重注。在京期间,其夫曾因病一度中止《尔雅义疏》的著述。她一面护理丈夫,一面帮助缮清整理, 积之成册。
                  1825年王照圆回归故里专门整理丈夫遗著。自著有《列女传补注》《列仙传校正》《梦书》《晒书堂闺中文存》《葩经小记》等。1851年 (咸丰元年)病故。王照圆一生,为晦涩书籍的补注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详细注解使得后人读书更为通畅易懂。


                  18楼2014-07-31 13:34
                  回复
                    卓文君
                    卓文君,原名文后,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原籍邯郸冶铁家卓氏。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一句是佳句。

                    当司马相如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打算纳茂陵女子为姬妾,冷淡卓文君。于是,卓文君写了这首“白头吟”给相如。一首《白头呤》,“……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不论司马相如是否用计娶卓文君,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卓文君的真心从未改变。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20楼2014-08-01 14:03
                    回复
                      陈圆圆
                      陈圆圆,本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苏州名妓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传闻,莫过于陈圆圆、吴三桂和李自成之间的纠葛,“冲冠一怒为红颜”讲述的就是这段传闻。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姨父姓陈。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称“江南八艳”之一。后为明末山海关名将吴三桂妾,最终被李自成手下刘宗敏掳走成为其妻。

                      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也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所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
                      不论是刘宗敏还是李自成,他们确实都不该做掠抢苏州名妓陈圆圆这样的事。然而,历史却是无情的,他们确实做了,由此陈圆圆背负百年“红颜祸水”的恶名。她那么重要同时却那么沉默。在她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传奇,演戏的人最后成了戏里的人。她的故事可以是悲剧、可以是喜剧,也可以是讽刺剧。本来,历史什么都可以是,于是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诗人吴梅村为她作《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21楼2014-08-02 13:17
                      收起回复
                        苏惠
                        苏惠,字若兰,武功人,约生于秦王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苏蕙为陕西扶风美阳镇人,苏道质第三女,出身诗书世家。十六岁时嫁于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刺史窦滔。以创作的回文诗《璇玑图》闻名。

                        苏惠嫁与窦滔之后,窦滔因厌战不从军令,被革职发配到流沙(今甘肃敦煌),后来遇到了歌妓赵阳台,娶作了偏房。窦滔对她宠爱不已。后来,窦滔奉命出镇襄阳,本欲携妻妾同往,可苏蕙为赵妾之事赌气不从。苏惠自叹姿色不如赵阳台,欲使丈夫回心转意,怀着满腔幽思、废寝忘食地把诗词织在八寸锦缎上,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图”织好后,苏蕙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不明其意,可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竟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当即,窦滔派遣了人马,到长安接来了苏蕙。自此,夫妻恩爱偕老。
                        苏惠用璇玑图挽回自己的爱情,而窦滔也参透了其中的玄机。这种沉默而坚韧的爱、冰雪聪明的才情令人赞叹。对于赵阳台,她几乎没有多加怨恨,而是从自身找原因,认为是自己不够吸引夫君,然而璇玑图又恰恰证明,有才情的女子才更惹人爱。


                        22楼2014-08-02 13:54
                        回复
                          王惠风
                          王惠风(?-?),字惠风,闺名待考证。出身于琅玡(今山东临沂)王氏世家。父亲王衍是当时大名士、著名清谈家。王衍的妻子郭氏,是皇后贾南凤的表亲。惠风早年聘为晋惠帝太子司马遹的太子妃。

                          晋惠帝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发生了愍怀太子(即司马遹)的事件。王衍在这个事件中,不但不曾为太子,也就是他的女婿,说一句公道话,反而在贾后诬陷太子的假信披露后,怕牵连自己,连忙上表给惠帝,请求他的女儿王惠风与太子离婚,并将女儿送回家。惠风却是个贞婉有志节的女子,号哭着回家,路上的行人都为之流涕。
                          战乱中,王惠风落入汉国刘曜手中。刘曜将王惠风赏给自己手下的将领乔属。乔属想强暴她。王惠风拔剑反抗,怒斥:“我是太尉公之女,皇太子之妃,宁可为义而死,不为胡虏所辱!”乔属大怒,将她杀害。《晋书》将王惠风列入“列女传”中。王惠风在历史上并非姿色出众的女子,却着实带着股烈性,宁死不从乔属,身为嫁入王朝的女性,她很清楚自己的态度,代表的将是夫族和父族的尊严。


                          23楼2014-08-02 14:30
                          回复
                            刘采春
                            刘采春,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生卒年不详,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人,伶工周季崇之妻。她既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元稹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时(820—829),她随丈夫周季崇等从淮甸来到越州,深受元稹的赏识。元稹《赠刘采春》诗说她“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即《啰唝曲》, 《全唐诗》录存六首。

                            关于刘采春,人们总拿她与邓丽君相比,可谓是古代的邓丽君。在唐代,刘采春以靡靡之音,红遍江南。彼时吴越一带,只要刘采春的《曲》响起,“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其流行程度。刘采春并不是仅有歌喉和美貌的歌星,她还自编自唱从而引发了更多人对她的追捧。与元稹热恋时,元稹曾写《赠刘采春》。后来因各种原因,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刘采春的结局如何,无从知晓。不过可以想见,她的《曲》已成为那年月的时代之声,感动过、抚慰过很多彼时之人,尤其是伤心的女人。就像当年邓丽君的歌声,当它们在耳边款款响起时,总有人为之动容。
                            《赠刘采春》:“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24楼2014-08-04 12:43
                            回复
                              郗道茂
                              郗道茂,生卒年不详。王献之原配妻子兼表姐,东晋著名大臣郗鉴第二个儿子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与王献之生有一女,名玉润,不久夭折,后无所出。皇帝下旨让王献之休掉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王献之只能忍痛休了郗道茂。郗道茂离婚后投奔伯父郗愔篱下,再未他嫁,生活凄凉,郁郁而终。

                              读到《晋书》里王献之临终遗言:“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是苏轼感慨世间恩爱难久,思忆死去的爱人吧。一语道破的,何尝不是王献之的心声?
                              梦里几番哀,王献之和郗道茂,这一对千载之下犹令人叹息扼腕的佳偶。
                              郗道茂端庄娴静却不刻板,是个颇具生活情趣的女子。王献之与她性情相投,他原本宦情淡泊,不耐俗事。得此贤妻美眷后更加淡泊名利,只愿流连山水清静度日,潜心书法造诣。
                              王献之生命中,猝不及防出现的桃花是简文帝的女儿司马道福。王献之可以无视她,却不能无视她身后是整个东晋王朝的压力和期待,她的到来,是局势飘摇的时候,不能断然拒绝的示好。王献之一旦矛盾,摇摆,首当其冲受害的就是郗道茂。
                              郗道茂早年与他生有一女玉润,未几夭折,其后未有子嗣。她没有理由留在王家,面对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她选择有自尊地离开。郗道茂的才情在整个王家与嫂子谢道韫的衬托下显得几分苍白,姑姑郗璿却尤为赞赏她的端庄识大体。王献之不得不负她,她却毫无怨言。


                              26楼2014-08-04 1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