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说到ostry和围城,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虽然这个品牌是最近两年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仅凭借旗下仅有的KC06和KC06A两款耳机就获得了足够高的曝光率,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去年开始我就在耳濡目染中开始关注这个品牌,但由于总总原因一直没有亲自体验,直到最近参加了电音网KC06A的巡回试听活动才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由于是本次巡回的第一站,因此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煲机,也细细品味了很多天,然而脑海里却一直没有形成关于KC06A的完整印象,甚至难以一针见血地做出精准的概括,只能一点一滴地慢慢感受,就像拼图一样逐步勾勒出真实的轮廓来。

观:
此前见过的耳机不少,但KC06A严谨而别致的包装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与KC06的包装基本一致,但KC06A还是我体验过的第一款围城耳机),即使是巡回试听的样塞,官方在包装上也毫不含糊。



包装在设计风格上很有特点,与主流的盒式包装不同,血色围城的包装外盒是黑底色与红色烫金LOGO搭配的镂空纸盒,背面罕见地采用了刻印的方式标注了型号,厂家和网址等信息。



内盒为红色多边开合,侧面贴有二维码和条形码。不但包装的整体色调与KC06A相得益彰,而且内部构造错落有致,无论耳机的盛放,配件的放置都有条不紊。





KC06A的配件可谓相当丰富,包括大小口径硅胶套各一组,带滤网的调音硅胶套一组,另外还有耳挂,收纳包与线夹,保修卡和说明书。




造型方面,KC06类水滴状的金属腔体显得格外抢眼,表面经过高光处理,泛着乌金般的金属光泽,导管部分呈罗旋转延伸,“鹰眼图文”与“OSTRY”LOGO分布在耳塞后壳与腔体上。





单元上的滤网排列紧密,整个耳机严丝合密。



导线与单元通过黑色橡胶手柄连接,黑色透明线材与腔体的颜色浑然一体,分线器被设计成类似树丫的形状,插头为三段式镀金直线插头。


虽然KC06A的外形与此前的KC06并没有什么改变,但配色更为新鲜大胆,黑红配色下的全金属腔体比较显档次,佩戴的时候也很容易入耳,但分线器和插头的设计导致稳定度稍有不足,实际佩戴过程还是常有线被扯掉的状况发生。


听:
本次评测我选择了平时常用的IPC捆绑搭配的组合,耳放尝试了森韵的PX-M1与TCG的TURBO两款便携式耳放,但最终发现TURBO与KC06A的调音风格不是很搭,搭配以后反而偏暗和闷,因此最终还是选用了IPC+PX-M1的捆绑方案,这个组合的好处是侧重还原性,甚少音染,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KC06A本身的声音特点。


驱动性:
KC06A的定位还是以初烧为主,阻抗只有16欧,灵敏度102dB,据说采用的是第三代CCAW双腔和特殊专利膜片组成的单元,在最大范围发挥硬件优势的同时也比较易推,即使在NANO4或是5S上直推也毫无压力。但个人还是更加喜欢更大推力下的听感,像PX-M1这类的便携式耳放就能更深度地挖掘其潜能。


三频:
如果要拿一个词语来形容K306A的特点的话,那一定是“均衡”!三频中不但没有明显的短板,也难以听出水平上的差距。KC06A的低频下潜较深,然而没有足够的量能支撑而稍欠了一点凝聚力,氛围感并不强烈;中频稍凸显一点,强调了人声,但凸显的程度实在微乎其微。高频控制力不错,也有上扬,遗憾的是并不透亮且缺乏后劲。
声场:
KC06A的声场是比较宽的,两边的位置拉得较开,然而纵向声场的深度就浅了一点,而且空间内的声音密度稍显单薄,因而虽然有一定包围感,但不是特别充分。
解析:
解析算得上血色围城的优点之一,由于K306A的本身调音向还是比较偏重人声部分的,因此在人声处理上尚算细腻,细节也够突出。
瞬态,分离度和结像度:
其实在初听的时候我曾一度感觉K306A是一款动态大,瞬态反映突出的塞子,回弹速度快,甚至给人刚猛有力的感觉,完全符合了包装上“暴力抢占你的耳朵”的宣言!然而随之煲机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刚猛的劲道反而大打折扣,趋向了中庸平衡,或许有人会喜欢这种“理性的回归”,但我认为是某种程度的遗憾。分离度方面,人声和器乐的辨析度确实可以分得很清楚,而且相较而言人声显然更为突出。KC06A所勾勒出的更像是一副水彩笔绘出的画卷,有色彩,也清新可人,但毕竟不够浓郁,画面感并不是太强烈。
调音走向:
KC06A给我的总体印象是颇具亲切感,平易近人,声线既不粗犷也不纤细,比较居中,色调中性稍稍偏暖一点,人声突出,在演绎例如大小提琴和吉他之类的弦乐器和笙、箫、笛等吹奏乐器时均有不错的表现,但像鼓、锣、鑔之类的打击乐器以及钢琴之类的键盘乐器就显得缺乏力道,深度不够,有种浅尝辄止的空洞感。个人认为还是流行向人声最符合KC06A的定位,但说不上杂食,因为在表现像爵士,新世纪之类的音乐类型时会口味还是偏淡了一点。
比:
之前也提过KC06A附赠了包括大口径套,小口径套和滤网套三种不同型号大小的硅胶套,从实际试听情况来看三种不同套子搭配下听感差别比较明显,以下分别作一个大致介绍:
均衡套:

即小口径硅胶套,官方描述是“增强低频,提高耐听度,削弱大部分齿音和声音更加温和厚重”,其实以上听感分享部分基本是以“均衡套”下的感受为准,但从实际体验来看,均衡套虽然如其名称标榜的那样“均衡”平和,但其实低频量少而难以给人形成深刻印象,齿音控制得不错,但其实并不厚重,声音密度反而稍显单薄了一点。
通透套:

大口径硅胶套,官方描述为“增强中高频,提高解析与穿透力,更加通透自然”,说实话,这几副不同型号的套子最对我口味的就是“通透套”,但我的体验反而是通透套下的低频增强了不少,尤其量能充沛了很多,而且纵向声场加强,乐感也更加明显,但声音其实并非变得“通透自然”,反而趋于“醇厚饱满”。
调音套:

也就是滤网套,更换滤网套以后可以感受KC06A的声音刺激性有所加强,横向声场进一步扩展,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人声位置更远,齿音加重,而且高频听起来比较虚。
结:
说实话在倾听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后来写这篇评测也并非易事,此前听过不少耳机,优缺点往往是一耳朵的事,就算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客观,但一般听过一段时间以后也能比较全面地概括其特点。但这一次的KC06A给我的感觉是确实难以挑剔明显的不足,但说实话也难以找到让人深刻的印象点,除了均衡还是均衡。从很多烧友的反馈来看,围城的口碑一直还不错,但个人还是希望今后围城今后在调音走向上能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特点,做出更有针对性和更适应细分市场需求的好产品来!
说到ostry和围城,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虽然这个品牌是最近两年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仅凭借旗下仅有的KC06和KC06A两款耳机就获得了足够高的曝光率,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去年开始我就在耳濡目染中开始关注这个品牌,但由于总总原因一直没有亲自体验,直到最近参加了电音网KC06A的巡回试听活动才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由于是本次巡回的第一站,因此花了大量时间进行煲机,也细细品味了很多天,然而脑海里却一直没有形成关于KC06A的完整印象,甚至难以一针见血地做出精准的概括,只能一点一滴地慢慢感受,就像拼图一样逐步勾勒出真实的轮廓来。

观:
此前见过的耳机不少,但KC06A严谨而别致的包装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与KC06的包装基本一致,但KC06A还是我体验过的第一款围城耳机),即使是巡回试听的样塞,官方在包装上也毫不含糊。



包装在设计风格上很有特点,与主流的盒式包装不同,血色围城的包装外盒是黑底色与红色烫金LOGO搭配的镂空纸盒,背面罕见地采用了刻印的方式标注了型号,厂家和网址等信息。



内盒为红色多边开合,侧面贴有二维码和条形码。不但包装的整体色调与KC06A相得益彰,而且内部构造错落有致,无论耳机的盛放,配件的放置都有条不紊。





KC06A的配件可谓相当丰富,包括大小口径硅胶套各一组,带滤网的调音硅胶套一组,另外还有耳挂,收纳包与线夹,保修卡和说明书。




造型方面,KC06类水滴状的金属腔体显得格外抢眼,表面经过高光处理,泛着乌金般的金属光泽,导管部分呈罗旋转延伸,“鹰眼图文”与“OSTRY”LOGO分布在耳塞后壳与腔体上。





单元上的滤网排列紧密,整个耳机严丝合密。



导线与单元通过黑色橡胶手柄连接,黑色透明线材与腔体的颜色浑然一体,分线器被设计成类似树丫的形状,插头为三段式镀金直线插头。


虽然KC06A的外形与此前的KC06并没有什么改变,但配色更为新鲜大胆,黑红配色下的全金属腔体比较显档次,佩戴的时候也很容易入耳,但分线器和插头的设计导致稳定度稍有不足,实际佩戴过程还是常有线被扯掉的状况发生。


听:
本次评测我选择了平时常用的IPC捆绑搭配的组合,耳放尝试了森韵的PX-M1与TCG的TURBO两款便携式耳放,但最终发现TURBO与KC06A的调音风格不是很搭,搭配以后反而偏暗和闷,因此最终还是选用了IPC+PX-M1的捆绑方案,这个组合的好处是侧重还原性,甚少音染,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KC06A本身的声音特点。


驱动性:
KC06A的定位还是以初烧为主,阻抗只有16欧,灵敏度102dB,据说采用的是第三代CCAW双腔和特殊专利膜片组成的单元,在最大范围发挥硬件优势的同时也比较易推,即使在NANO4或是5S上直推也毫无压力。但个人还是更加喜欢更大推力下的听感,像PX-M1这类的便携式耳放就能更深度地挖掘其潜能。


三频:
如果要拿一个词语来形容K306A的特点的话,那一定是“均衡”!三频中不但没有明显的短板,也难以听出水平上的差距。KC06A的低频下潜较深,然而没有足够的量能支撑而稍欠了一点凝聚力,氛围感并不强烈;中频稍凸显一点,强调了人声,但凸显的程度实在微乎其微。高频控制力不错,也有上扬,遗憾的是并不透亮且缺乏后劲。
声场:
KC06A的声场是比较宽的,两边的位置拉得较开,然而纵向声场的深度就浅了一点,而且空间内的声音密度稍显单薄,因而虽然有一定包围感,但不是特别充分。
解析:
解析算得上血色围城的优点之一,由于K306A的本身调音向还是比较偏重人声部分的,因此在人声处理上尚算细腻,细节也够突出。
瞬态,分离度和结像度:
其实在初听的时候我曾一度感觉K306A是一款动态大,瞬态反映突出的塞子,回弹速度快,甚至给人刚猛有力的感觉,完全符合了包装上“暴力抢占你的耳朵”的宣言!然而随之煲机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刚猛的劲道反而大打折扣,趋向了中庸平衡,或许有人会喜欢这种“理性的回归”,但我认为是某种程度的遗憾。分离度方面,人声和器乐的辨析度确实可以分得很清楚,而且相较而言人声显然更为突出。KC06A所勾勒出的更像是一副水彩笔绘出的画卷,有色彩,也清新可人,但毕竟不够浓郁,画面感并不是太强烈。
调音走向:
KC06A给我的总体印象是颇具亲切感,平易近人,声线既不粗犷也不纤细,比较居中,色调中性稍稍偏暖一点,人声突出,在演绎例如大小提琴和吉他之类的弦乐器和笙、箫、笛等吹奏乐器时均有不错的表现,但像鼓、锣、鑔之类的打击乐器以及钢琴之类的键盘乐器就显得缺乏力道,深度不够,有种浅尝辄止的空洞感。个人认为还是流行向人声最符合KC06A的定位,但说不上杂食,因为在表现像爵士,新世纪之类的音乐类型时会口味还是偏淡了一点。
比:
之前也提过KC06A附赠了包括大口径套,小口径套和滤网套三种不同型号大小的硅胶套,从实际试听情况来看三种不同套子搭配下听感差别比较明显,以下分别作一个大致介绍:
均衡套:

即小口径硅胶套,官方描述是“增强低频,提高耐听度,削弱大部分齿音和声音更加温和厚重”,其实以上听感分享部分基本是以“均衡套”下的感受为准,但从实际体验来看,均衡套虽然如其名称标榜的那样“均衡”平和,但其实低频量少而难以给人形成深刻印象,齿音控制得不错,但其实并不厚重,声音密度反而稍显单薄了一点。
通透套:

大口径硅胶套,官方描述为“增强中高频,提高解析与穿透力,更加通透自然”,说实话,这几副不同型号的套子最对我口味的就是“通透套”,但我的体验反而是通透套下的低频增强了不少,尤其量能充沛了很多,而且纵向声场加强,乐感也更加明显,但声音其实并非变得“通透自然”,反而趋于“醇厚饱满”。
调音套:

也就是滤网套,更换滤网套以后可以感受KC06A的声音刺激性有所加强,横向声场进一步扩展,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人声位置更远,齿音加重,而且高频听起来比较虚。
结:
说实话在倾听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后来写这篇评测也并非易事,此前听过不少耳机,优缺点往往是一耳朵的事,就算第一印象并不完全客观,但一般听过一段时间以后也能比较全面地概括其特点。但这一次的KC06A给我的感觉是确实难以挑剔明显的不足,但说实话也难以找到让人深刻的印象点,除了均衡还是均衡。从很多烧友的反馈来看,围城的口碑一直还不错,但个人还是希望今后围城今后在调音走向上能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特点,做出更有针对性和更适应细分市场需求的好产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