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记者刘涛、李保健 文/图
地都,井陉西部一个小山村,西邻“天下第九关”娘子关,是山西通往河北的门户。村里的宣传栏与地标上,所写的村名都是“地都”二字,但在一家饭店门前,霓虹灯却闪烁着两个大字———“帝渡”。“帝渡”是地都的原名,而这个名字,据说来自汉光武帝刘秀渡河的一段故事。如今的地都村保存着不少老建筑,青砖青瓦,精美的雕刻,悠远静谧的老巷,透出浓浓的古朴气息。
驾舟救驾
地都村隶属于井陉县南峪镇。村子依川而建,建筑呈倒立梯形分布,绵河与石太铁路从村中穿过。
站在村南高处往下望,全村尽收眼底。山腰处清一色的白砖、楼板房,山脚下则是青砖青瓦的老建筑。古屋、古阁、关口构成了一幅古朴的山水画,每个细节都透着历史与文化的气息。“知道村子名字怎么来的吗?”“知道啊,和刘秀有关。”
在村中打听村名的故事,无论老幼,都知道刘秀渡河这个典故。一位段姓村民告诉记者,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展开斗争。为了躲避王莽的追击,也为了收拢河北一带的义军,刘秀逃到河北,寻找立足之地。王莽一直在后面紧紧追赶,刘秀“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在井陉仙台山附近一个山洞里躲了一阵后,又来到现在的地都村对面。
当时绵河水大浪高,阻断了道路。眼瞅后面追兵将至,危急关头,对面忽然漂来一叶扁舟。刘秀大喜过望,搭载小船顺利渡河。这才有了后面的汉光武帝。
为了感念村民的救命之恩,刘秀给这个村子赐名“帝渡”,后来演变成了“地都”。
地都,井陉西部一个小山村,西邻“天下第九关”娘子关,是山西通往河北的门户。村里的宣传栏与地标上,所写的村名都是“地都”二字,但在一家饭店门前,霓虹灯却闪烁着两个大字———“帝渡”。“帝渡”是地都的原名,而这个名字,据说来自汉光武帝刘秀渡河的一段故事。如今的地都村保存着不少老建筑,青砖青瓦,精美的雕刻,悠远静谧的老巷,透出浓浓的古朴气息。
驾舟救驾
地都村隶属于井陉县南峪镇。村子依川而建,建筑呈倒立梯形分布,绵河与石太铁路从村中穿过。
站在村南高处往下望,全村尽收眼底。山腰处清一色的白砖、楼板房,山脚下则是青砖青瓦的老建筑。古屋、古阁、关口构成了一幅古朴的山水画,每个细节都透着历史与文化的气息。“知道村子名字怎么来的吗?”“知道啊,和刘秀有关。”
在村中打听村名的故事,无论老幼,都知道刘秀渡河这个典故。一位段姓村民告诉记者,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展开斗争。为了躲避王莽的追击,也为了收拢河北一带的义军,刘秀逃到河北,寻找立足之地。王莽一直在后面紧紧追赶,刘秀“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在井陉仙台山附近一个山洞里躲了一阵后,又来到现在的地都村对面。
当时绵河水大浪高,阻断了道路。眼瞅后面追兵将至,危急关头,对面忽然漂来一叶扁舟。刘秀大喜过望,搭载小船顺利渡河。这才有了后面的汉光武帝。
为了感念村民的救命之恩,刘秀给这个村子赐名“帝渡”,后来演变成了“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