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吧 关注:1,140,606贴子:6,569,599
  • 16回复贴,共1

云南故事:追着马帮揪马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的家在景东县无量山西坡的保甸,一条从景谷、镇源、景东等县沿澜沧江东岸的无量山脚下经过的茶马古道从门前经过,直到大理、丽江、拉萨。今天已经难寻古道的踪迹了,也见不到马帮驼铃的身影,只能去追忆儿时的马帮情结。
70年代我们那里没有通公路,离家不远处是保甸人民公社。儿时我家的门前每天有很多马帮和行人路过。说是马帮,在我的记忆里是骡子多,马少,我们区分马和骡子的方法很简单,马的马尾毛比骡子长。马尾毛不仅长而且有韧性,可以做捕鸟的扣子。村里比我大6岁的自老二是个捕鸟的高手,他用马尾毛做成的扣子,经常在稻谷田里捕到斑鸠,在自家院子里捕到麻雀等,我经常屁颠屁颠跟在他身后。
从马尾上揪下尾毛不是一件容易事儿,首先马会蹄人,其次是赶马大叔不让揪。下手只有两个机会,一是马帮在我家下面田里放马时,趁赶马大叔在村里做饭时下手;二是马帮在生产队仓房里驮公粮时得手的机会多,因为马这时是拴着的,我装做给它喂草,自老二悄悄去揪。有一次不幸肚子被马蹄了一脚,让他在床上躺了几天,也不敢告诉大人,只能装生病。
那时,鱼网线之类东西我们是弄不到的,只能使用马尾毛,马尾毛下扣子捕麻雀之类小个头的鸟是没有问题,要是捕斑鸠这类较大的鸟,如果不是勒到脖子经常被逮断,我们不是心疼鸟飞了而是心疼马尾毛没有了。哪个年代麻雀特别多,晚上到生产队仓房的墙筒里去捉,可以捉几十只。白天在院子里拿簸箕用一根棍子蹭着,簸箕下面撒些麦子,当麻雀来吃麦子时,一拉绳子,簸箕下来准能罩住几只麻雀。
在童年里,自老二带着我们打陀螺、做三轮滑板车、踩高跷、捉鱼、捕鸟等等,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也不缺童年的乐趣。后来我离家到外面上学、工作、成家,离家越来越远,几年才回家一次。8年前的一天,母亲突然告诉我自老二得癌症不在了,那时他只有44岁,说是酗酒引起的。
我家下面箐沟里鱼很多,我们经常放学后去捉鱼,当凭用手捉几个小时也能捉到一、二斤的大头鱼。记得在1977年冬的一个星期天,我、我弟包忠荣和邻居自贵华一起到磨房田去放猪。队里看水磨房的伊大爷家里杀年猪,下午看到他回家后,我们就去把水磨房的水断了捉鱼,可能是很久没有断水的缘故,沟渠里的鱼特别多,都是大头鱼,小一点的都不要,3人用藤子串鱼,只拿了一小段距离,每人拿了10多公斤。太阳快落山了,也怕伊大爷吃完饭回来得修理,伊大爷脾气火爆,人人害怕,只能去把沟渠水还原。回到家我们兄弟二人收获的鱼有一大盆,晚上一家人用这些鱼酥了很多酥肉,吃了很久。现在家乡的大头鱼说是早就绝迹了。

80年代修通了公路,马帮就渐渐少了。我家门前的路也冷清了,很久见不到一个陌生人。我们哪里没有石头,这些石头据说是几百年前从一公里之外的河里背来铺成的。包产到户之后不久,家下面有600多米长,1米多宽的石板路,几天时间就被寨子的人抬回家盖房子用了,我也参加了那场哄抢石头大赛的过程。直到20年后才知道这些是茶马古道,可惜哪些见证历史沧桑岁月,留下无数蹄印足痕的石块,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结局是到了农家成为砌牛栏猪舍的乱石,寂静的浸泡在粪堆里,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
(作者:包忠华 责编:茶语)


1楼2014-06-27 10:22回复

    ~~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一片秋月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6-27 11:44
    收起回复
      看故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6-29 19:21
      收起回复
        亲爱的茶友,这里是莫离。咱行行好,以后见我水贴略过可以别举报成嘛!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06-29 19:30
        收起回复
          嘻嘻,谢谢支持哦


          6楼2014-07-01 17:37
          回复
            顶帖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7-01 19:04
            收起回复
              弱弱的告诉楼主,马的耳朵很短滴!骡子耳朵很长滴^_^骡子是马和驴生的。骡子是不会繁殖滴!驴种马生的叫马骡,马种驴生的叫驴骡。驴骡最大的长处是可以走着撒尿,不用停。马骡就不行。马跑的比较快,但负重神马的不如骡。骡实际是结合了马和驴的优点。个子大,力气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7-02 08: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