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青烹雪吧 关注:5贴子:718
  • 2回复贴,共1

【茶青烹雪_茶楼】醒木正拍下,老谈客呷口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楼拿来贴古代奇闻逸事或是人物传记。


1楼2014-06-20 10:08回复
    其实纵观鱼玄机的生平,不难会有疑问,难道鱼玄机悲惨的命运都是温庭筠一手造成的吗?我看不然。
      先从鱼玄机和温庭筠的关系来看。温庭筠生年不详,但现在大致有两种结论一种认为是从801至866,另一种则为812至866。而鱼玄机生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即842),两人相见时鱼只13岁,温却有43岁(或54),这么大的年龄差距虽然在当时来说是可以结婚的,但是像温庭筠这样的一个“惜花人”,难道会忍心让幼小鱼玄机独守孀居吗?至少我认为不会。另外有一点,温庭筠长相丑陋,更有绰号“温钟馗”,这使得温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而鱼玄机却貌美如花,相貌和年龄上的巨大差距让温望而却步。
      即使如此,情窦初开的鱼玄机还是把一颗心系在了温庭筠之上。她的两首寄给温庭筠的诗《遥寄飞卿》、《冬夜寄温飞卿》,表达了少女寂寞无聊的情感。在《遥寄飞卿》“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雾清。月中邻乐响,楼上远日明。枕簟凉风著,谣琴寄恨生。稽君懒书礼,底物慰秋情?”一诗中,前两联描写了环境,“乱蛩鸣”、“烟雾清”、“邻”、“远”都表现出了四周景物的冷清。继而视野从远处拉回了闺中,枕簟冰凉,难以入眠;谣琴瑟瑟,幽恨暗生。这从侧面描写了一个少女的独居的无聊。尾联直接倒出了鱼玄机的心声,表达了对温庭筠的思念之情。《冬夜寄温飞卿》“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同样通过对四周凄清环境和闺中无人的描写,表达了对飞卿的思念。
      飞卿当然知道鱼玄机的意思,但为了她终生的考虑,温还是克制了自己,这其实更能说明了温对鱼的爱护,如长辈对晚辈一样。在这一点上,温庭筠显然没有做错。毕竟,鱼今后的命运是温所不能预料的,温庭筠此举,也只是在当时看来最好的打算罢了。
      出于这种考虑,温庭筠撮合了李亿和鱼玄机。李亿风流倜傥,而且官运亨通,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要知道温庭筠在仕途这条路上是相当失意的,屡试屡落,这一生可以说是很潦倒的,而且那时的温庭筠再难在政治有出头之日。所以李亿之于鱼玄机,比温飞卿之于鱼幼薇好了不止几倍,鱼玄机开来是很幸福的。
      关于鱼后来被李亿休去,然后入了咸宜观当起了道姑,从此沦为一个荡妇,其间的经历,都是李亿的原配夫人裴氏造成的,当然无情的李亿也要付一定的责任。
      不过就《被温庭筠辜负的一位唐朝著名的女诗人---鱼玄机》这一贴子中说的,鱼玄机不爱李亿,这是完全错误的,鱼不但爱,而且很深。若果鱼玄机不爱,她怎么会孤单一人等李亿接裴氏回京?若果鱼玄机不爱,她怎么会写下《江陵愁望寄子安》、《寄子安》、《寄李子安》?若果鱼玄机不爱,她怎么会在咸宜观钟情于酷似昔日的丈夫李亿的左名扬?原贴作者的观点显然是站不稳的。
      其次从鱼玄机寄给李亿的三首诗来看两人之间的关系。《江陵愁望寄子安》“枫叶千技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是鱼在李亿下江陵接裴氏时所作,借西江水的无休无止,形象的道出了自己的愁绪思念连绵不绝,颇有贺方回《青玉案•凌波不过》之感。《寄子安》“醉别千扈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蕙兰销歇归在圃,杨柳东西伴客舟。聚散已悲云不定,思情须学水长流。有花时节知难遇,来肯恹恹醉玉楼。”与《寄李子安》“饮冰食药老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秦镜欲分愁坠鹊,舜琴得弄怨飞鸣。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书信茫茫何处向,持竿尽日碧江空。”都是鱼玄机被休后,在咸宜观里写的。《寄子安》一诗中离愁别苦之情甚是浓重,颔联的“蕙兰”无奈销歇、“杨柳”漂泊东西已经渲染出全诗凄凉意境,颈联的聚散不定、思情似水更是把情感形象化,最后转回人物自己,因“知难遇”、故“恹恹醉玉楼”。《寄李子安》也写出了鱼玄机的相思之情,其中一句最是消魂“书信茫茫何处向,持竿尽日碧江空。”脑海中直现鱼悄立江边,望眼欲穿,令人不忍。


    4楼2014-06-20 10:18
    回复
      【木芙蓉篇】
      -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
        这首诗出现在子不语一卷木芙蓉篇中,是这个故事的主线,串联着每一幅如诗一般美好的画面。
        经查出自「寄赵正字」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作者是待考证的,一说是孟浩然,一说是王昌龄,但是前者的说法似乎是要多一些。
        很美的句子,名字却并不高雅,只是简单的以一个应用文的名字——《写给赵正字》作为标题
        首联与颔联写的甚美,于是被夏达,这个有着一双那双能发现美的眼睛的女孩收录了下来放进这个美好的故事里。
        正字兄的芸香阁,门前是幽静的竹林桑园。一切事物一如昨天,都归于寂寞没有喧嚣。
        颈联和尾联突然笔锋一转,物是人非的悲怆感顿生。
        良禽会择木而栖,羝羊会试探藩篱的松牢,一切的情致今天见了,从今以后已是无言。
        曾经友人已另谋高就,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就让曾经把酒竹桑的时光随风散去吧。。。
      -
      -
        当然在夏达的故事里,并没有那层意思。
        根据夏达的文后小记,故事里“芙蓉花精”的传说来自一个叫“龙标”的小镇,看到这里,我想已经能判断夏达笔下的少伯即是王昌龄而不是孟浩然了,当然博学一点的读者也许根据字少伯就能推断了。浅薄如我虽不知,却也知道李白的那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太白的诗如同现今的口水歌一般,当然我是指的传唱度。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太白对于好友少伯左迁龙标忧虑万分,但是少伯应该会庆幸吧,若是没有这一场迁徙,便无缘遇见芙蓉花精,哪怕只是镜花水月,一面之缘。
        龙标便是湖南黔阳县了,如果她现在依然是一座安静古朴的小镇,怕是会因为夏达要开始热闹起来了。
        后文夏达又给了更为明确的提示。“和芙蓉花精产生传说的这位诗人,字少伯,爷爷最爱他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
        那不正是王昌龄留世为数不多的诗中传唱度最高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中学大家都有学过这是一首送别诗了,可是我总觉得最后一句特别美,如海誓山盟一般。
        等等,芙蓉楼,芙蓉!!
        只是这里的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时值开元二十九年少伯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少伯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可是少伯“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唐才子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见《旧唐书》)。
        回到《子不语》中,小语听了芙蓉花精的传说,追问妈妈,后来呢,后来呢。。。妈妈说,后来啊,少伯被妒才的刺吏杀害,那时候废园里开满了木芙蓉异常鲜艳,那时候的废园有个很美的名字叫绯园。
        少伯才华横溢,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可是一生辗转颠簸,最后却连龙标尉这样一个小小的职务也未能保住。“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唐才子传》)离任而去,迂回至毫州,却也不能逃过一劫。呜呼哀哉,天妒英才!!!
        少伯过世后,后人为纪念他建了芙蓉楼。想必是小语妈妈口中的绯园了。
        也许少伯真的在龙标与芙蓉花精有一个美丽的邂逅,也许并没有。这些并不重要,只需留有一个美好的念想便可,就像夏达笔下每一个故事未尽完满,留给读者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
        而芙蓉花精并不一定一个美丽的女子,也许是一个一闪而过的灵感,也许是一处稍纵即逝的美景,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王昌龄 寄是正字
      小时候住过一个小小的古镇,镇子的名字现在已经忘却了,唯一记得的,只是一个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诗人被贬到这里做县丞。他住的地方窗外有棵木芙蓉,开着很美的花。日子久了,诗人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写了一半的诗稿,一觉醒来却被填完。秀丽的小子墨迹也未干,诗人决定弄个明白。
      那个夜晚,在井边上假装睡着的诗人得到了答案。他在到映着月光的水中见到了芙蓉花精。
      第二天,官差送来喜报,诗人终于可以回京上任。只可惜,诗人不愿意再去任何地方。他爱上了那个举世无双的影像,即使终其一生那芙蓉花精再也没有出现过,也没有关系。
      可惜他终究没有终其一生,次日,诗人便被妒才的刺史杀害,罪为抗旨。那时园里种着的木芙蓉开得异常鲜艳,绯红色的花瓣,花蕊却渐渐地变成雪白,白的那样刺目,那样的悲伤……
      那时候的园子有一个极美的名字,叫“绯园”,绯园中盛开的木芙蓉,那么美,美得举世无双……
      在遇见花精的那一晚,诗人一笔一划,在石碑上刻下了一首诗: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我想那芙蓉花精一定极美,一种肉体和精神都无法承受的美,美得令人忘怀,美得令人……绝望……
      我想那芙蓉花精一定后悔,后悔没有对他的心意作出回应,失去了虽短暂却唾手可得的幸福。是啊,短暂的,人类短短百年的寿命与妖千年,甚至永恒的生命相比,的确是太短暂了啊……
      当她看见他倒在自己面前时,才明白自己的心意吧。只是一切都来不及了,结局只剩下了遗憾。
      我不知道,当诗人满怀爱意,却又明白结局注定是悲剧,还刻下那诗时是怎样的心情。
      我也不知道,当花精明白自己的心以后,却只能在长久的岁月中去回味那一切是怎样的心情。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诗人在刻下这一句时,是否已预见了自己的归宿。表明他不后悔的心,表明他以满足的心。
      或许对他而言,能够静静地,静静地注视着她,便已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便足够了……
      又或许对她而言,能够能够静静地,静静地被他注视着,便已是一种莫名的永远,便满足了……
      只是他们都没发现,自己原来要的不是这样一种无言的对视,而是一种长久的守候,只是他们太笨,都无法了解对方内心的期望,所以,才铸就了今天的遗憾。
      我们……都是贪心的孩子吧……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一首诗,一个传说。无论它是否真实,都没有关系。至少他曾经那么的动人,那么的美丽,这样,便已足够。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小小的园子,低低的叹息缭绕,似不舍,似无奈……


      5楼2014-07-03 1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