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清吧 关注:253贴子:2,407

葬 书 (注解) ............(晋)郭璞 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IP属地:江西1楼2014-06-11 18:17回复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IP属地:江西2楼2014-06-11 18:18
    收起回复
      郭璞(pú)(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历任宣城、丹阳参军。 晋元帝时期,升至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又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 324年,力阻驻守荆州的王敦谋逆,被杀,时年49岁。事后,郭璞被追赐为“弘农太守”。 晋明帝在玄武湖边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郭璞之子郭骜被封为临贺太守。 郭璞风水界泰山北斗,风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山主人丁,水主财。风生水起鱼水堂五行属水主管财富、智慧。


      IP属地:江西3楼2014-06-11 18:45
      回复
        所谓生气,就是阴阳气。也就是《周易》说的“太极生两仪”的两仪。这种
        阴阳气内外的相互斗争到一定程度,
        就盈而外溢,受到外在的作用而扩散就噫而成风。相互斗争到某种程度就升而为云。
        在上空的生气遇到了外来的冷生气,就降而为雨。所以风、云、雨都是由生气的变化而成。总的说来,在 地中发生发展变化运动的阴阳气,就称为生气。


        IP属地:江西4楼2014-06-11 19:48
        回复
          原文: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
          得气,遗体受荫。
          【详解】
          生气在地中发生、发展、变化,发出地面而生乎万物。反过来说,世界的万
          物都是生气所生的,当然,人也不能例外。父母的身体是生气生的,而人子受体
          于父母,即是父母的生气生人子的生气。因而父母和人子的生气是同类的生气,
          好像是同频率的电波一样,在宇宙中是相互感应的。也就是父母生气和人子生气
          之间同样会相互感应。所以本骸得气,遗体受荫。
          所谓遗体,有两个含义,即父母本人身体死后尸体的遗体,以及父母所生人
          子的活遗体。死遗体受荫,必须使父母的阴宅风水乘生气,活遗体受荫,必须使
          人子的阳宅风水乘生气。所谓“受荫”,就是受到庇荫、保护和庇护。死遗体受
          荫就是尸体或骸骨保留得长久,活遗体即人子受荫是属于潜科学范畴,涉及到尸
          体阴宅、活体阳宅与人子的三者关系,将在下文详解。


          IP属地:江西5楼2014-06-11 19:49
          回复
            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盛而应,鬼福及人。


            IP属地:江西6楼2014-06-11 19:51
            回复
              【详解】
              生气生万物,人之所以生,就是因为生气的聚合所致。凝结的生气,就成为
              人的骨骼。这种为生气所凝结的骨骼,直到人死了,即便皮肉腐烂,而独留骨骼,
              因此骨骼还是原来的生气。所以葬或藏,就是使外来龙脉同类的生气反纳入独留
              的骨骼,以资荫骨骼生气旺盛,使之庇荫骨骼同时感应遗留的人子活体,
              这就是葬乘生气的道理。经书说:反气纳骨感应的生气旺盛与否,
              其祸福都能感应于人子,乘得旺盛则得福,吉利。乘得不旺盛则得鬼,不吉利主凶。


              IP属地:江西7楼2014-06-11 19:52
              回复
                原文: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粟芽于室,气
                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
                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IP属地:江西8楼2014-06-11 19:53
                回复
                  【详解】
                  所以铜山在西方崩倒了,他的生气扩散到同类生气铸造的钟,在东方也会受
                  到感应而鸣。树木到了春天会发新的枝芽,室内的粟到时候也会发芽,都是因为
                  地中生气运动变化所致。地中的生气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怎样知道它的变化呢?可以观地之势,即龙脉的行走起伏,过峡、驳换、奔腾若水之波、若马之弛的势就知道。它的积
                  聚,就是看龙脉运动的静止。古人为了使积聚的生气不散不噫,运动变化的生气
                  使它静止,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就称之谓风水。


                  IP属地:江西9楼2014-06-11 19:54
                  回复
                    原文: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IP属地:江西10楼2014-06-11 19:55
                    回复
                      【详解】
                      扦好风水的方法,即葬法。以得水为最紧要,其次就是藏风。因为水是生气
                      生的,所以有水就表明生气旺盛,没有水就表明生气薄弱。水源长、流量大是与
                      生气的旺盛成正比的。因此,葬法以得水为上。
                      所谓藏风,并不是其他风水经典和历代许多术者说的蔽外来“空气流动而成
                      风”的风。因为这种风是蔽避不了的,更是藏不住的。而这里所说的风是生气噫
                      而成的风。是生气盈而外溢,或聚气不良而扩散的生气。所以藏风的意思应该是
                      使生气不噫,防止向四面八方扩散,即是说扦坟墓要密封,或进葬在较深的地层。
                      阳宅要注意保温和通风设备,使住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适合人的生活生产,
                      就谓之藏风。由于藏的主旨是乘生气,得水则可以得到较旺盛的生气,所以,葬
                      法以得水为上,而藏风次之。


                      IP属地:江西11楼2014-06-11 19:55
                      收起回复
                        原文:气之盛而流行,而其余者犹有止。虽零散而其深者犹
                        有聚。经曰:外气横行,内气止生,盖言此也。经曰:浅深
                        得乘,风水自成。


                        IP属地:江西12楼2014-06-11 19:56
                        回复
                          【详解】
                          得水固然为上,即使水源过长、流量过大,生气过于旺盛而外溢,还是可以
                          使其静止,余气虽然是零散的,并在地层的深处,但也可能聚积使其不扩散。经
                          书曰:外溢的生气(指风)到处流行,而没有外溢的内气是静止的生气。经书还
                          说:气盛的可以浅葬,余气就要深葬,浅深乘的适宜,风水自然是好的。
                          生气这一概念必须弄清楚,生气是阴阳二气的总称,是土生的,
                          生气又生水,生气内在的矛盾是阴阳气的对立统一,是处在不断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之中,
                          世界万物是在“斗争----统一----斗争”的往复过程中而产生的,它是“行乎地中”
                          的,所以,在地中的阴阳气才称为生气。以地球来说,处在地表外的不称为生气,
                          而称为万物。水是万物之一,为生气所生,不应称为外气。“气藏土中”
                          ,谓之生气也不能称为内气。
                          本节所称的外气是以葬法而言,
                          所谓内气,是龙气和龙虎气。所谓外气,是指堂气,龙虎外的水和隔水的万物都称为堂气,也可以称为朱雀气。
                          《葬书》说,
                          “以水为朱雀者”,可见朱雀不是专门指水。在古代主要指朝
                          应水和朝应峰,在现代应当指堂前的所有事物


                          IP属地:江西13楼2014-06-11 19:57
                          回复
                            原文: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
                            有水。故藏于涸(音和)燥者宜深。藏于坦夷者宜浅。经曰:土行气行,物因以生。


                            IP属地:江西14楼2014-06-11 19:58
                            回复
                              【详解】
                              这里说的土,是指“上浮者为天,下凝者为地”的地。是《周易》的坤。以
                              现代话来说,就是地球的表层。以地理术术语来说,就是除水以外的龙脉。
                              土,
                              是生气之母,
                              有土才有生气。
                              生气是水之母。
                              有生气才会有水。
                              就是说,土生生气,生气生水。生气并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物质。所以要认识生
                              气,只要观土察水就可以了。因此葬于涸燥缺水的地方,必定是生气稀薄,适宜
                              葬深。而在平坦的地方,水较多,生气比较旺盛,所以要浅葬。
                              《经书》说:土发生变化,生气也发生变化,土多质好,生气就多,质量也随之好,水也就多,质量也就好。世界万物就是因土的变化随之生气发生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多与好,是指生物的生长需要而言)
                              李定信注:上述是《葬书》说明葬的主旨“乘生气”,并介绍了生气的概念、性
                              能以及对阴阳宅的(人)作用,下面便是介绍葬法了。


                              IP属地:江西15楼2014-06-11 1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