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回忆版观后感(慎入)
来自新浪微博——@陶庵门下曼殊君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写一写二泉映月的观后感。茅迷一只,难免主观。
第二次在杭州看茅的戏,想起上一次还是两年前的封箱西厢记,尚在大学,准备毕业答辩。作为后百花时代的粉,我对西厢并无太大的情结,但借那次演出,窥到了茅年轻时代的一些风姿,本本分分,文文气气,癫狂显山露水,仍在框架之内。他们迷恋的那个时期的茅,确实是迷人的,清风怀抱,明月风标,观之不足。
但我却不会因为五女,西厢,陆唐而满足,对,我是被梁祝和藏书带成猫咪的人。虽然五女小时候就看了,但那个故事,不足以吸引我关注这个剧团和里面的人。
(博主就是这么叛逆的人,大概这也是我欣赏茅的契机,她也不循规蹈矩,这就叫一拍即合,X味相投)
看戏之前我有意屏蔽所有剧透和剧照,甚至连百度百科里的阿炳都没有去了解。只知道这个人和无锡有关,拉了一首二泉映月,那曲子悲瑟瑟,惨戚戚,不忍多听。(我听过赵大叔唱的版本,鸡皮疙瘩至今没捡回来)。╮(╯▽╰)╭
这一次只我孤身去看戏,身边的朋友都犹豫了,或是因为私事,或是因为上一次江南好人的失望。而我呢,抱着一种难以言明的心态到了杭州,好久没看越剧,起码,百花让我看不下去别的剧团的戏了(注意是看,听的话还行,博主把听戏和看戏分的比较清楚)。
坐下时戏已开场,女声吟唱好不凄切动人,背景布置让我眼前一亮,总算回归了古风,淡雅悦目,简单大方。起码,不会让人眼花,而抓不住风格基调。
来自新浪微博——@陶庵门下曼殊君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写一写二泉映月的观后感。茅迷一只,难免主观。
第二次在杭州看茅的戏,想起上一次还是两年前的封箱西厢记,尚在大学,准备毕业答辩。作为后百花时代的粉,我对西厢并无太大的情结,但借那次演出,窥到了茅年轻时代的一些风姿,本本分分,文文气气,癫狂显山露水,仍在框架之内。他们迷恋的那个时期的茅,确实是迷人的,清风怀抱,明月风标,观之不足。
但我却不会因为五女,西厢,陆唐而满足,对,我是被梁祝和藏书带成猫咪的人。虽然五女小时候就看了,但那个故事,不足以吸引我关注这个剧团和里面的人。
(博主就是这么叛逆的人,大概这也是我欣赏茅的契机,她也不循规蹈矩,这就叫一拍即合,X味相投)
看戏之前我有意屏蔽所有剧透和剧照,甚至连百度百科里的阿炳都没有去了解。只知道这个人和无锡有关,拉了一首二泉映月,那曲子悲瑟瑟,惨戚戚,不忍多听。(我听过赵大叔唱的版本,鸡皮疙瘩至今没捡回来)。╮(╯▽╰)╭
这一次只我孤身去看戏,身边的朋友都犹豫了,或是因为私事,或是因为上一次江南好人的失望。而我呢,抱着一种难以言明的心态到了杭州,好久没看越剧,起码,百花让我看不下去别的剧团的戏了(注意是看,听的话还行,博主把听戏和看戏分的比较清楚)。
坐下时戏已开场,女声吟唱好不凄切动人,背景布置让我眼前一亮,总算回归了古风,淡雅悦目,简单大方。起码,不会让人眼花,而抓不住风格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