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在之前的贴子中就说过,欧洲人看待一战、二战这段历史时,总比我们客观得多。为什么?因为他们是从人,从人性的角度看待历史。他们总是把重点放在战争中的人性,特别是人性的闪光点之上。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却差得多。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安妮日记》,其中关于战争的思考令人难忘。我的《安妮日记》序言里有这样一段话:
哑然无语,纳粹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指安妮最后被纳粹迫害而病死于集中营)?是不是将所有的罪责都一股脑的砸向某个民族或党派就万事大吉了呢?不,这无济于事。我们要问的应该是:是什么力量驱动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是什么力量驱使一个人要如此蔑视他的同胞,以至于让他确信,一个犹太人或一个政治上的对手,就应该,就必须,被像蛆虫一样对待并被彻底扑杀呢?
我每次读到这段时就想:为什么我们看待欧洲战场上纳粹迫害犹太人的历史时,总能如此客观,但在看待同时期东亚的历史,特别是我们的历史时就没这么客观了呢?我们现在就像这位译者所说的那样,“将所有的罪责都一股脑的砸向某个民族或党派”,而从来也没有想过,为什么当时的日本人会那么做,尤其是从人性的角度追究其原因。
纵观近年来中国在二战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中国每次谴责日本,无不是为了维护自己正当的国家利益。的确,维护自己正当的国家利益无可非议,但把历史当做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虽然自称是“尊重历史”,其实是最不尊重历史。因为历史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武器。历史不应为政治服务。亚洲各国,不论是战争受害国还是加害国,现在无不是把历史用于政治,来维护自身统治,但没有一个国家,是从人,是从千千万万战争受害者的角度出发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早在几十年前,在建国时就应该有了,而不是当前中日关系之下才设立。中国此举,明显是针对日本某些党派的,其政治目的明显,而这正是我们的错误所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