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08,568贴子:9,634,156
  • 17回复贴,共1

*【学术交流】中医中药古方今用的误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临床工作了许多年,疏于对古方中药的深究,导致了不少的误区。前不久,我有幸接受了一场中药专题讲座培训,获益颇多。这里例出部分,以供同好参考。
1.温病银翘散方中有苏叶、麻黄成分。今因市售淡豆豉的制法几乎不合格,故漏缺。
2.伤寒中含桂枝的方剂共43方,考证皆为肉桂。桂枝在张仲景《伤寒论》汤方中均注明“去皮”二字,即去掉肉桂之“木栓层”的非药用部分,不是去掉今“桂枝”的皮。张仲景在所有用厚朴的方剂中也在厚朴后面注有“去皮”二字,厚朴入药本身就是用皮,如同桂枝去皮。故桂枝应视为现今肉桂无疑。
3.梓白皮非桑白皮,威灵仙无“治疗诸骨哽喉”之效,系教材错误。
4.麻黄连轺赤小豆中的连轺非今之连翘,实乃田基黄。今木犀科连翘是宋朝才开始使用的。
5.张仲景是南阳人,南阳大枣以个大、质优闻名。故伤寒中的大枣一枚,应相当于其它产地的大枣2-------3枚。
6.伤寒中生姜“一片”的量是多少?“一片”:大小与厚度和未满周岁的小儿的手掌相似。
7.伤寒1两相当于今之15.625克。伤寒1斤等于16两。附子一枚(大者)约25克左右,仲景方中皆为生附子,这恐怕就需要专业人士来煎药了。小柴胡汤中的半夏为生半夏,仲景方中凡是用半夏的方剂中皆有生姜,因为生姜解半夏毒,且半夏要先煎。“细辛不过钱”这句话适用于散剂,用于汤剂时不受此限制。
8.伤寒小柴胡汤以柴胡半斤为主药,古时用柴胡是使用北柴胡的根。茎和叶只有退热的作用,无疏肝和升举之效果。现在市面上大多是用柴胡的茎叶,且是竹叶柴胡(南柴胡),药效就可想而知了。难怪中医药现在走入了低谷,有人曾呼吁取缔中医呢。人工种植的次品药材,假劣药遍布,何以保证疗效?培训时专家曾说:中药的乱象让人对中医的前途担忧......最终,中医药将变成“土豪的专利”,到时,穷人使用西医西药,富人使用中医中药,现在是转型期......


1楼2014-06-07 12:50回复
    还有芍药都是生芍药也叫黑芍
    牡丹不是现在的牡丹是红旱莲
    人参都是党参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6-07 13:06
    收起回复
      谢谢分享。不过我还是有疑问,那个版本的伤寒论里的生姜是论片的?仲景用附子有生用炮用两种。半夏洗,而且也有不和生姜一块用的情况。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6-07 13:46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6-07 14:05
        收起回复
          顶一下。赞同楼主桂枝,大枣,柴胡,半夏之说,其它存疑。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6-07 14:38
          收起回复
            即使辩证正确,独活寄生汤的疗效为何也不理想?
            1.独活:品种太多太杂,市售最常见是牛尾独活。香独活为正品,其余的为劣假药品。听说是因为解放初编写药学的专家所导致。比如,陕西的专家就推崇他们当地的软毛独活,四川的专家就推崇牛尾独活,吉林的专家就推崇吉林产地的......这样,未经临床或药理证实的同类药品就很多,犹如木通的品种那样,还导致了关木通的肾毒性事件呢。
            2.寄生:市场多为槲寄生,此药能祛风湿,但无补益之功,视为劣药。正品应为桑寄生。
            4.牛膝:据考证,此方应用川陕牛膝。不是怀牛膝,也不是川牛膝。
            5.细辛:应为北细辛的根。市场有很多川细辛,还带茎叶的,川细辛的茎叶中含马兜铃酸,有肾毒性。
            6.秦艽:大叶秦艽为正,其余为劣药。
            7.人参:应为党参。桂心应是肉桂。
            8.芍药:老弱者用生白芍(炒煮后有效成分缺失),壮实者用赤芍。
            9.防风:应为关防风。
            10.陆英:据考证,此方遗失了这味药。难以打字,就不解释了。


            8楼2014-06-07 16:21
            回复
              顶楼主!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6-07 17: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