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吧 关注:77,933贴子:2,905,565
  • 5回复贴,共1

童年的消逝:网络时代驱使儿童过早接触成人世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虽然现代媒介技术飞速发展,但是网络媒体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却没有质的提升,反而引起了儿童们“童年的消逝”。
如今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的时代,我国的网民达到4亿多,其中青少年是主力军。我们一面感叹如今的孩子生活真好,有着前辈们不能比拟的物质与信息;一面震惊于现在孩子的早熟与放肆,惋惜他们似是而非的童年生活。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论述了电视媒体时代童年的消逝。时至今日,少年儿童们的“童年”又是一番怎样的状况呢?
关于“童年”的产生
波兹曼指出,“童年”的概念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才被提出,而在这之前的中世纪,“童年”是不存在的。由于15世纪中叶印刷术的发明而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这个全新的符号世界要求确立一个全新的成年概念,因此“儿童”便从成人的世界中被驱逐出来了。“自从有了印刷术,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波兹曼又指出,“并且像一切社会产物一样,它的持久存在并不是必然的。”这指的是,在电视媒体盛行的时代,成人的世界被毫无保留地向儿童开放,结果儿童原本十分珍视的“读写、教育、羞耻心”则变得一文不值,这直接造成了“儿童”概念的趋于消失。
波兹曼认为是技术的出现将儿童与成人区别开来:在印刷时代,儿童必须先学会识字,才能走向成人化。他同时也提出疑问,“有没有一种传播技术具备某种潜能,足以保持童年存在的需要?”波兹曼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唯一具备这种能力的技术是电脑”。因为“为了设计电脑编程,人们基本上必须学习一种语言。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掌握复杂的分析技能,类似于一个完全有文化的人需要具备的技能”。这样的观点在当今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了,广大受众早已告别了电脑编程的时代,那些复杂的程序代码只出现在工程师的电脑里。


1楼2014-06-01 09:14回复
    所以现在幼儿园接吻的孩纸也很常见。。。真口怕。。。。。。不知道这样的孩纸长大变成什么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6-01 11:23
    收起回复
      有利就有弊啊


      IP属地:美国5楼2014-06-01 12:22
      回复
        现在的孩子也因为信息化的原因,比以前的孩子更见多识广。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6-01 12:43
        回复
          这个问题在国外早就存在,也造成很多社会问题。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成人世界的一些东西如果小孩过早的知道的话,会对身心健康不利的。但是在目前的条件下,已经不可能完全把小孩与互联网隔绝。科技其实的确是双刃剑。


          IP属地:山东7楼2014-06-01 18: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