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贴】现在开始说关于文言文演绎了,文言文演绎,很多人以为是简洁。只是简单的缩字却并不是对的,详略得当,有些词语是不能减少的,诸如之,于等等,是绝不能减少的。
我来改个文言。
[上嘱之事已妥,心宽,信步于道,观繁色不免喟叹如今外戚当政,四顾之时,一颀长身影入眼,定睛见是谏议大夫,沉吟一二,疾步至人前,未作礼,只低声]下官顾祁渊,大人可否赏脸喝杯茶?
(恐人不愿,附耳又添)某失礼,此处人多眼杂,寻个清静地,某自当赔礼谢罪。
下面是我改的。
【上嘱之事既成,则心亦安矣。信步踱于道间,纵瞰左右,京畿笙歌处处,黎氓安康,四海徕臣,奈何外戚干政,却是...XX之相。(不造你们背景,XX乱写吧)方是时,正见谏议大夫,奄忽百转思量,蹜蹜而前,未作礼,低声】下官顾祁渊,大人可否赏脸喝杯茶?
【恐人不愿,附耳又添】某失礼,此处人多眼杂,寻个清静地,自当赔礼谢罪。
啊,喷子误入,现在是评一下。
关于妥字,
①<形>安坐。《诗经·小雅·楚茨》:“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引】安稳;安定。《汉书·武五子传》:“北州以妥。”
②<动>落下。杜甫《重过何氏》:“花妥莺捎蝶。”
【妥帖】⒈安定;稳定。⒉恰当;合适。
这个是古汉语词典里面的释义,用在这里却是妥当,但是总是让人觉得怪怪的,有股说不出的别扭感,我们一般看到的妥,都是在上位对下位的前提下,用来形容事情的话,我还没看到,所以可能语意方面就给人怪怪的。
还有信步于道,这个词语实际上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凑在这里给人的感觉就怪怪的。
好吧,为了让人觉得我是个正经的写普及而不是混经验的人,我还是严谨严谨再严谨一点的比较好。
漫步,随意行走。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忽一日,天气暴暖,是二月间天气,离了僧房,信步踱出山门外立地,看着 五台山 ,喝彩一回。”
按理说,假使信步这个短语作动词的话,那就无需加上踱这个词再做动词,不然是语法错误,既然是古人的东西,语法一般来说都是木有错误的,所以嗦,这里的信步应该是作形容词,因此信步于道就有点别扭了。
还有一说信步是信作形容词,步作动词的,这个的话信步于道却时没问题,极有可能是楼主的强迫症犯了,所以说改成信步于道间就好惹。
不过还有一种较为装逼的诗经式改法,行道悠悠,其步从容。我最初是这么改的,但是觉得太装逼了,我比较嫌弃,然后就换了一种改法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