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朗哥吧 关注:190贴子:972
  • 5回复贴,共1

西班牙骑士文学中的阿拉伯元素(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 西方文学史家普遍认为西班牙的第一部骑士小说是《西法尔骑士之书》,原名《上帝的骑士——门顿国王西法尔及其生平事迹》,其生成时间应为13 世纪末、14 世纪初。⑥《西法尔骑士之书》写西法尔从一个普通青年擢升为骑士和门顿国王的事迹。作品除西法尔引救妻子格里玛、在魔塘历险以及西法尔之子罗伯安在神秘岛登陆等少数几个神奇段落外,基本上采用了写实手法。但这些神奇段落基本没有犹太-基督教文化色彩,倒更像是从《一千零一夜》拷贝的,其中可见辛巴达数次航海的魔幻经历。
然而,恰恰是神奇与真实的交相辉映见证了它与阿拉伯传奇的亲缘关系,同时也奠定了西班牙骑士小说的特殊风格。但是,在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一般文史学家并不重视《西法尔骑士之书》,直至1965 年罗杰·沃克发表《〈西法尔骑士之书〉的有机构成》一文。罗杰·沃克在肯定小说的文学价值时认为,《西法尔骑士之书》的作者不仅开了西班牙骑士小说的先河,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⑦ 15、16 世纪是骑士小说的繁荣时期。没有哪个西方国家像西班牙这样钟情于骑士小说。西班牙骑士小说的产量更是绝无仅有。从《图尔兵》到《王子与骑士之镜》,西班牙境内产生并流传至今的骑士小说多达近百部。这在当时无疑是个天文数字,足见其流行的程度。而当时的实际产量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从简单的现实维度看,骑士小说之所以繁荣是因为西班牙赢得了“光复战争” 的胜利,而骑士阶层作为“光复战争”的主力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光复战争”的胜利又使骑士阶层实际上完成了历史使命。虽然作为中坚力量,骑士在抗击摩尔人统治的战斗中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篇章,因此仍是许多西班牙人心目中的英雄。骑士小说则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另一方面,火枪的发明使战争和军 队改变了形式。同时,大部分骑士都已被封王封侯,远离了金戈铁马,开始了文明的贵族生活。于是,过去的骑士生活被逐渐艺术化。比如,多数骑士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一手举剑一手握笔,就是浪漫的冒险家;他们为了信仰、荣誉或某个意中人不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往往孤军奋战、特立独行,具有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同时不乏神秘色彩。
《白骑士蒂朗》,又译《骑士蒂朗》(1490,几乎是对《骑士团之书》的亦步亦趋的推演)、《阿马狄斯》(1508)、《埃斯普兰迪安的英雄业绩》(1510)、《希腊人堂利苏阿尔特》(1514)和《帕尔梅林·德·奥利瓦》(1511)是当时最为流行的骑士小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主人公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精湛的武功,即他们为爱情、信仰和荣誉不惜冒险甚至牺牲生命;他们惩暴安良,见义勇为,而且总是单枪匹马。


1楼2014-05-04 21:55回复
    在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阿马狄斯》和《白骑士蒂朗》。
    《阿马狄斯》曾在全欧洲广为流传,对此后的骑士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小说的作者和初版时间一直是有关文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曾有研究家称小说的作者是葡萄牙人儒安·瓦斯科·洛佩拉,但不久即遭西班牙学者否定。根据西班牙学者的考证,作品由巴利亚多利德的一名地方长官加尔西·罗德里格斯·德尔·蒙塔尔沃于1508 年定稿,同年在萨拉戈萨出版。但加尔西·罗德里格斯·德尔·蒙塔尔沃在序言中又自称是续写者。此类伪托在当时可谓风气使然,也可能与阿拉伯 等东方传奇流行在先有关。
    然而,事实是,作品问世后不久即有多种续写本追随,其中的一个版本竟从最初的四卷扩展至十余卷。其次,主人公是在苏格兰长大成人的。盖因他是高卢王佩里翁的私生子,出生后即被抛入大海并险些送命。这几乎是对《安塔拉传奇》的有意摹仿。后者最终的成书年代约在10 世纪,但其故事早已在阿拉伯民间广为流传,同样是描写一位部落头领的私生子,依靠自己的骁勇、仗义和执着,最终立下赫赫战功,并赢得爱情。
    无论如何,《阿马狄斯》 对西班牙文学所产生的影响首屈一指。除了使骑士小说在西班牙风靡之外,它还直接影响了塞万提斯。从某种意义上说,《堂吉诃德》几乎是对《阿马狄斯》的一种不折不扣的戏谑性摹仿。


    2楼2014-05-04 21:56
    回复
      许多文史学家认为阿马狄斯是欧洲骑士理想的典型形象。他在海上获救后渐渐长大,弱冠之年便已擢升为骑士的他来到英国王宫,不久便爱上了奥里阿娜公主。为了爱情,阿马狄斯开始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冒险,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抗击摩尔人的战斗。当他无意中得知自己的非凡身世后,便正式表白了爱意。这时,佞臣阿尔卡劳斯暗中破坏并挑唆国王将他逐出宫门。然而,公主对阿马狄斯痴情不渝;国王恼羞成怒,遂将她遣送罗马。途中阴差阳错,公主落难,但终被阿马狄斯所救。最后,阿马狄斯粉碎了佞臣的篡位阴谋,国王对他大为赞赏,不仅亲自为他和公主主婚,而且主动退位让贤、把王位交给了他。
      这时,阿马狄斯已然将人生意义升华为精神追求。而完美的爱情和婚姻只不过是他追求精神超越的过程之一。正所谓生命不止,战斗不息,阿马狄斯开始新的冒险。对阿马狄斯而言,重要的是冒险(追求)本身,而非结果。于是,其荣誉和爱情认知也就超越了圆桌骑士的“圣杯”或德法传奇的攻城夺地。
      这只有在《安塔拉传奇》之后的阿拉伯 -波斯文学中才能找到其源头。至于它如何与西方古老的柏拉图主义殊途同归,则是另一个话题,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往的中世纪骑士谣曲(英雄史诗)中这类爱情描写是完全阙如的。


      3楼2014-05-04 21:56
      回复
        《白骑士蒂朗》也是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中多次提到的骑士小说。它最初是在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出版的,而且用的是卡塔罗尼亚语言(卡塔兰)。作者在献词中称该小说系由英文至葡萄牙文再至卡塔兰文翻译而成。这种假托也曾引起关于作者及初版时间的不少争论,它和《阿马狄斯》作者的伪托一并被塞万提斯继承,从而创造性地转化为“元小说”。 一般认为《白骑士蒂朗》的作者是西班牙人苏亚诺·马托雷尔和马蒂·苏安·德·加尔巴。
        小说前半部分与《骑士团之书》类似,描写瓦洛亚克伯爵受命于英国国王,率领军队击溃了摩尔人后归隐山林。与此同时,年轻的白骑士蒂朗赴英国参加英国国王和法国公主的大婚典礼,路遇瓦洛亚克并得到后者的真传。如此,蒂朗在一系列骑士比武中胜出,被英王封为“骑士之花”,后效命于法国国王,率领军队赴罗得岛抗击摩尔人。和他并肩而行的是法国王子菲力普,他们不久抵达西西里岛,受到了西西里人的热烈欢迎,并同时爱上了西西里公主。在成人之美、促成了菲力普和西西里公主的好事之后,蒂朗抵达罗得岛,把摩尔人驱逐出境,之后重返西西里岛,参加了菲力普和公主的婚礼。后来,蒂朗受命于君士坦丁堡皇帝,挥师抗击土耳其军队,并和储君卡梅西娜公主产生了爱情。
        最后一部分为苏安续写部分,描写蒂朗在非洲海岸遇险后沦为俘虏,结果又因英勇善战而得到突尼斯国王赏识。最后,蒂朗准备与卡梅西娜公主完婚并继承皇位,却途中染病,不治而亡。卡梅西娜见到蒂朗的遗体后殉情而死。于是,蒂朗的爱情在这里具备了某种神话般的悲剧效应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4楼2014-05-04 21:56
        回复
          这些骑士小说迎合了一般读者的消遣心态。它们处理人物和情节的方式虽然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是程式化的;内容更是游离于当时的社会现实,难以全面反映文艺复兴时期高涨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它们基本上是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遗产,或者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一个插曲,体现了封建时代尤其是中小贵族阶层的审美理想。
          但是,为了追求可信度,骑士小说往往重视逼真。《阿马狄斯》的作者对其幻想的“真实性”充满自信。小说的开场不具丝毫奇幻色彩,叙述力求逼真。但随着情节的展开,夸张和想象占据主要地位。
          《白骑士蒂朗》同样以写实开始,故事也更加真实可信。诚如作者在序言中宣称的那样,“经验证明,人们的记性相当薄弱,不仅容易将遥远的过去遗忘,而且眼前的事情也经常难以记住。因此,用文字记叙古来英雄好汉的丰功伟绩是十分必要的——罗马著名演说家塔利奥就是这样说的。”作者于是列数古来英雄好汉,并说白骑士蒂朗是“其中尤为出众,非同一般”的一个。⑧
          可见,逼真是骑士小说赖以风靡的重要因素。这是亚里士多德主义取代柏拉图主义的结果。


          5楼2014-05-04 21:57
          回复
            而《堂吉诃德》从一开始就打破了小说的逼真性,自始至终都在摹仿之摹仿和否定之否定中徘徊。首先,塞万提斯是对想象或虚构的对象化表现。他在序言中否定了骑士小说的真实性;小说的开篇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谓语“不久以前,有位绅士住在拉曼恰的一个村上,村名我不想提了”。人物的真实姓名也忽儿吉哈诺,忽儿吉哈达,一味地似是而非。至于那个“真正的作者”,即阿拉伯历史学家,则被认为充满了元文学意味和反逼真戏拟。盖因经过长达八个世纪的侵入与光复战争,阿拉伯人的著述在一般西班牙人眼里几乎是可以和“天方夜谭”画等号的。
            明证之一是16 世纪西班牙全国对改教摩尔人的歧视与迫害。这一点,西班牙学者洛佩斯·巴拉特亦曾引据前人研究,分析《堂吉诃德》在开篇中,就曾借由对杜尔西内娅身份的讽刺,揭露了当时犹太或是摩尔改宗者身份低微,极力掩饰其血统出身的可叹可怜处境,表达了对宗教法庭迫害改宗者的愤慨。⑨
            而《堂吉诃德》中的叙述者或我或他,则更是意味深长。其第九章这样写道:“这使我非常沮丧。依我看,这个趣味无穷的故事大部分是散失了。我想到散失的大部分无从寻觅,才读了那一小段反惹得心痒难搔。那样一位好骑士,却没个博学者负责把他的丰功伟绩记录下来,我认为事情和情理上都说不过去。凡是游侠骑士,所谓漫游冒险的人物,从来少不了有摇笔杆子的为他们写传作记。他们都有一两个好像专为他们用的博学大师,不仅把他们的功业记载下来,就连 他们琐碎无聊的心思,不论多么隐秘,都会一一描绘。”⑩
            于是,第三人称叙述者退隐了。“我”终于在一个集市上发现了阿拉伯历史学家的手稿,而它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堂吉诃德》。试想,面对一个由阿拉伯人撰写的卡斯蒂利亚骑士小说,其可信度如何尚且不论,时人恐怕马上会联想到《一千零一夜》或《卡里来和笛木乃》之类的阿拉伯传奇。
            其次,骑士之美,美在风流倜傥、英武盖世,而堂吉诃德却自始至终都是个反英雄、反骑士形象。五十多岁的老绅士,无所事事、想入非非暂且不论,单说他那穷困潦倒、骨瘦如柴的样子,就足以解构此骑士故事的真实性了。况且塞万提斯在序言中说得明白,“这部奇情异想的故事,不用精确的核实,不用天文学的观测,不用几何学的证明,不用修辞学的辩护,也不准备向谁说教,把文学和神学搅和在一起——你只消做到描写的时候摹仿真实,摹仿得愈亲切,作品就愈好。”(11)塞万提斯甚至藉“友人”极而言之,谓即使有人“证明你写的是谎话,也不能剁掉你写下这句谎话的手啊”。(12)凡此种种,无疑道出了塞万提斯的虚构观。而这一虚构观也即他的真实观。


            6楼2014-05-04 2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