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产生噪点?这个就是我们数码相机上用的感光元件,简称CCD或者CMOS(CCD和CMOS的区别不在本文中解释)。CMOS上是一个一个感应光线的点传感器,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每一个点的颜色数据。
那么一个CMOS上有多少个点?买相机的时候,厂商会告诉你这台相机的像素分辨率是5184×3456的,就是说CMOS横向有五千多个个取光点,纵向有三千多个取光点,总数约有1790万个,号称1800万像素。
在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面积上画1800万个点是什么概念?那意味着点和点距离非常非常近,密度极大。拍摄时,光就在这个CMOS上成像,光子就好像无数个不同颜色的小喷枪在上面作画,感光材料对光敏感,稍微一喷就上色了,对光不敏感,喷多点量也能上色,光除了是粒子也是波呀,喷的量稍微一大时间一长,就开始乱跑了(泊松分布),再加上电子传感器的点点之间由于温度升高电子更加活跃也会相互干扰,结果导致很多地方记录不准的颜色数据、产生噪点。
这是我绞尽脑汁想出的这个比喻,严不严谨专家们就不要深究了。总之要先明白噪点是怎么产生的,才能知道如何去控制它。噪点是目前影响照片成像质量的最大敌人,是需要摄影师和摄像器材通力配合才能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噪点问题的解决有三个解决方案:
方案一、降低像素数量,以保证像素密度没那么大,点和点之间不会被相互影响。这确实有效,但不是非常可取,降低像素数量也会牺牲画质,很多人会心有不甘。
方案二、像素数量不变,增大CMOS面积,也可以让像素密度降低。这个方案靠谱,所以说买相机一定要买CMOS面积大的。
方案三、如果像素数量不想降低,大感光面积的相机太贵了买不起,那么最好降低感光度来拍照。事实上当你买完一台相机后,才发现它的噪点控制不理想的时候,也只能用这个办法了。
小结一下:快门、光圈和感光度是拍摄最重要的三要素,它们之间精妙的配合是决定照片成功与否的关键。讲快门时我们顺带讲了曝光时间对照片的影响、讲光圈时又说了如何虚实结合、ISO感光度里又重点讲了噪点和增大相机感光面积的必要性。
那用一个练习检验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吧:
A:我想抓拍一瞬间的动作怎么办?
B:那么请您把快门调到很快
A:可这样透光量不够,照出的相片很暗
B:那么请您把光圈调大些
A:可是我希望整个画面都尽量清楚,不能用大光圈
B:那就提高ISO感光度呀
A:可是ISO足够高的时候又产生了明显的噪点怎么办?
B:那你就应该去户外阳光明亮的地方拍
A:可是我只能在晚上光线不好的时候躲在暗处偷偷的拍怎么办?
B:……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香港狗仔队的照片都是噪点严重、模糊不清的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