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山茶座吧 关注:255贴子:12,855

马耳山龙王泉的过去与现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提起马耳山龙王泉,可能有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名气实在是太大,并且自古有之,她被称为涓河的东源。见乾隆版《诸城县志.山川考》记载:


1楼2014-04-24 22:36回复
    用另一张图指示龙王泉的位置:西侧直线距离约200米就是永隆寺,


    4楼2014-04-24 23:31
    回复
      清朝后期,马耳山一带尽管耕地及其贫瘠,山场相当偏远,但也不属于当地农民的,是仁里大地主望山堂的。有李姓佃户外地迁来为地主看护山林,为了生活需要有足够的水源,他们理所当然的选中了龙王泉周围着块宝地。他们在泉周围盖起了房子,定居了下来,以后又有芦姓、高姓陆续迁入,渐渐的达到一定的规模。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达到二、三十户规模,人民公社时期成为桥上村第16生产队。
      *******时间不早了,累了,以后再发。


      5楼2014-04-24 23:40
      回复
        在龙泉村建村时,为生活方便,围绕龙王泉盖起了住房,并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小山村达到一定规模。
        当时的龙王泉大概有两米半见方,泥底,四周用当地开采的不太规整的石条砌成,总深约1.5米左右,离水面有30厘米左右的井台,在井台的东侧留有溢流口,泉中心有两个指头粗的泉眼,不停的喷涌出清澈、甘甜的泉水,溢流口日夜不停的流出多余的泉水,形成小溪,一直流到下游的河中。夜晚,哗哗的泉水声在很远的距离也能听得到。
        龙王泉以及小溪中生活着小鱼、虾、蟹等水生动物,附近水草丰茂,一片生机。


        6楼2014-04-25 23:04
        收起回复
          在农业化不发达的农耕年代,马耳山有充裕的土地、山场,供给人们粮食、柴草等生活必须品,居民过着无忧无虑、自给自足的自在生活。人们做饭、洗衣取水不用像其他村庄的人们那样深井挑水,而是可以提着水桶、泥罐到龙王泉中打水,有的直接就用盆子端水用,用水简直是太方便了。


          7楼2014-04-25 23:28
          收起回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首先是孩子上学问题,由于生员少,距离中心村的学校距离远,只能集中四个年级的十来个学生在同一个教室授课,由李松德一位老师分别轮流教学,学习环境之艰苦,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都难以保障,家长反映很大,也为子女的前途担忧。再是交通不便,龙王泉村办事、开会等都需要到桥上村,在讲究阶级斗争的年代,夜间经常开会学习,本来人们干活就累的要命,开会就要来回走6里地,遇到雨雪天气就更遭罪了。等等问题,人们纷纷要求搬迁,与大村合并。


            8楼2014-04-25 23:45
            回复
              1983年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龙王泉村全部,还有零散居住的其他三处看山户,都陆续全部搬迁到桥上本村居住。他们拆掉了祖辈居住的龙王泉附近的住宅,在下庄盖起了新房,开始了新的生活。当然也有个别老人,过惯了安静的山地田园生活,不愿搬迁,在原地居住直至离世。
              龙王泉被弃之荒野,开始了龙王泉悲剧的发生。


              9楼2014-04-25 23:58
              收起回复
                龙王泉村搬迁以后,郝戈庄镇政府决定利用原址开办鞭炮厂。使用大型机械平整了土地,盖了大片的厂房,挖沟取土堆起了防爆墙,不同程度的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随后住进了大批的工作人员。由于龙王泉的出水量明显不够鞭炮厂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人们又对龙王泉进行了挖深改造,致使亿万年自然形成的原本起防渗漏作用的淤泥层遭到无可挽回的破坏。
                经过这么一折统,再加上自然界大气候普遍干旱的原因,龙王泉彻底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成了一眼不外流的死井。
                后来鞭炮厂搬走,有人又在该地办起了养殖场,由于受到牲畜的污染,又加重了对龙王泉的破坏,泉水已经不能饮用。


                10楼2014-05-02 22:56
                回复
                  龙王泉的衰败的原因是由两方面形成的:一是天气干旱的原因,现在普遍少雨缺水。二是人为的原因,说人们无知也好,说好心办坏事也罢,事实是无可挽回了。
                  现在的龙王泉从外形看就是4楼照片那个样子,几乎被埋没在荒草之中,一般人也不在意这就是曾经名噪一时的龙王泉了。
                  现在的龙王泉用标准的石条垒砌而成,看上去不象是泉眼,倒像一口井。井口约三米见方,南北向好象略长一点,深2-3米。上有一铁制井盖,防止沙尘、杂草掉入污染水质。


                  11楼2014-05-02 23:25
                  回复
                    2010年,马耳山开办了矿泉水厂,需要大量的优质水,龙王泉水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在国家有关权威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在龙王泉 的下游打出了一眼水量大、水质优的深水井,宾馆也借光用水,而不再使用龙王泉水了。



                    13楼2014-05-03 00:16
                    回复
                      受现代农业科技和观念的影响,人们种地离不了化肥、农药、除草剂,这些物质最后有相当一部分要溶解到水里,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龙王泉地处马耳山根,上游没有农田,其水是由雨水和雾水经沙石土壤层层过滤而得,其有害残留几乎为零。
                      自从马耳山宾馆不用龙王泉水后,又有有心人将这一宝贵资源加以利用,将原有管路延伸,通到了下游村庄,供人们生活用水。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现在的龙王泉虽今非昔比,但还可以供三、四十户人家的生活用水,使古老的龙王泉继续为马耳山下的人们服务,也不枉费她那远近闻名的“龙王泉”大名。


                      14楼2014-05-03 00:38
                      回复
                        龙王泉的经历堪称沧海桑田,令人扼腕。现代社会的人们在改天换地方面过于自信,动不动就改变自然面貌,后果就是利益没获取多少,倒是众多历史遗迹面目全非,风光不再。设想龙王泉不要进行改造,原样封存,其历史、文化、自然、地理价值不知要高多少倍


                        IP属地:江苏15楼2014-05-03 18:02
                        回复
                          我很佩服我的祖上,他写的《乾隆县志》山川考给后人留下了足够的财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5-24 19:55
                          收起回复
                            先辈的贡献,后辈的荣耀,当地的财富。请大力关注马耳山地区各方面的发展,努力挖掘和整理马耳山传统文化。


                            17楼2014-05-25 17:45
                            回复
                              从另一个侧面看龙王泉,可惜没有近期的照片。


                              18楼2014-05-25 1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