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同样,中华民族的姓氏的起源演变发展,也是如同文字的传承一样,王朝换代定优势,其中包括文字记录的优势。目前有人以《民族志》、《通志》等书为据,说姓王氏最早也在周以后,因为《春秋》、《左传》上的人物没有出现姓王的,以此否定盐亭的嫘祖叫王凤的存在。其实,不说五千年前的朝鲜开国的檀君就传说叫王俭,就是中国的《山海经》中,也记有商朝的祖先是姓王的。
(7)中华各民族的起源虽都有各自特定的历史,但可以说汉民族起源的历史就是远古盆塞海洋文明和城邦文明的起源史。因为这一文明的顶尖优势的确立也就确立了汉民族和中华各民族凝聚的核心,以及传承、争夺和融合的基础。因此不能把中国东南西北中五方区系内的地域古称号,当成是古民族的称号,如把蜀人、楚人、越人等与当时的古汉族完全相区别。盐亭有一则关于嫘祖设计越千古,产生中华多民族的传说。内容是嫘祖的丈夫轩辕,类似古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马其顿与古希腊各城邦相比,虽既专制又落后,但亚历山大使希腊联军遭到惨败,又先后征服波斯帝国,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进攻波斯腹地巴比伦、巴克特里亚,远征中亚,进入印度,建立起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庞大的世界帝国,其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于半岛,北起中亚,南至埃及,几乎包括了地中海东部所有先进的地区。但嫘祖没有让轩辕用战争像亚历山大那样来征服西陵,摧毁中华西部的古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建立的成果。在这里,中华的古蓝色文明首先举起了原始的自由与科学的旗帜,创造出像丝绸这样巨大的原始物质财富。即使这些财富主要集中在被后来包装为神仙、道人、鬼怪的盟王、城主、寨老板的手里,但人民的生活仍然比其他大多数地区舒适得多。因此这里的古国王从盘古到夸父,一代又一代都打出“传播发明,天下大同,幸福共享”的旗号,一次一次带领本土的能工巧匠到外地去撒播福音,但都不理想:走得近的都跑回了故土,走得太远的又杳无音信。传说到嫘祖称王时,她审时度势,决心设计出一种能超越数千年的制度,让人民经历一段长时期的痛苦的磨炼,才能醒悟先王们留下的“传播发明,天下大同,幸福共享”的人生意义。古书记载,辕轩出生在海外,即四川盆塞海东南边的广西,他是东北方炎帝的同母异父之弟。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之间内斗,又与东南方的蚩尤争夺和西陵氏的货物交换权,连年战争不断。在一次混战中,炎帝的母亲随逃难的人群流落到东南方,磨难求生中,与蚩尤族的一位老工匠结合,生下了轩辕。少年的轩辕聪明过人,有不少的奇思异想和发明。西陵氏的国王歧伯卸任后,按神喻到南方外邦物色寻找王储,年少的轩辕在艰苦中虽然腿带有残疾,但仍被歧伯选中带回西陵,这就是嫘祖和轩辕有早期的婚缘的原因。到西陵氏,轩辕后来并没有当上国王,而是被北方白马族绑架到了中原,并奇迹般地当上黄帝族的首领。也许这些是说书人编的故事,但崛起的轩辕黄帝族,被嫘祖王的千古设计所选中,从而把西陵氏开创和争夺来的顶尖优势,和平地交接到中原弱小之邦手中,从而成就了中华近五千年来的文明。据传,嫘祖与轩辕成婚,嫘祖还有一个条件,要轩辕把他的一些大臣和部将,分封到东西南北去镇守边疆,这就是中华50多个民族的起源。
9.关于用右利手证明人类发源于中国之商榷
一位教授在《自然杂志》2002年第5期发表文章,称科氏力在地球北半球由于是偏向右方的,从而导致了在北半球物体旋转方向的逆时针性;这样经过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形成了人类的遗传基因,使右脚较灵活有力,同时也促使左脑的神经较发达,使右手也较灵活有力。甚至藤类植物的盘旋方向与发源地,都和科氏力相关,而且在遗传基因中被固定了下来,它被移植到另一半球也很难改变。那么是否基因的DNA双螺旋结构,右旋和左旋的区别也与科氏力有关呢,即假设在北半球形成的DNA物质是右旋双螺旋结构,在南半球形成的DNA物质是左旋螺旋结构呢?这位教授没直说,但教授说科氏力的影响能在遗传基因中被固定了下来,也含有这个意思。但这是不成立的,在地球上比科氏力更普遍的是重力。在用孤子演示链模拟DNA双螺旋结构的孤波传播实验中,发现孤波的运动都是右旋的。这是因为地球到处都有向下的重力,造成双共轭编码的双链自然向下,旋转只能是右旋的原因。DNA产生孤波并没有这种向下的限制,它可以躺倒、倾斜、卷曲。解释这种情况也不难,因为演示链所需的重力向心作用,可以看成在生命起源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筛选过程中,已转换为生命体中对DNA产生的其他的向心作用所为,但还保留下了原始的最初重力所为的右手螺旋规则。这就是为什么天然造就的DNA活性物质都是右手螺旋,而人工合成的DNA非活性物质却含有左手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