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住着位英雄何亮,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的英雄,高大英俊,鲜花和赞誉铺满了英雄的左右。英雄人人惜,于是,金钱、荣誉和地位接踵而来,年轻的英雄有些应接不暇。
病房里还有一位英雄老关,舍身救人的英雄,而他却没有那么幸运,十八年前为救落水儿童他的舍身一跃使他摔断的腰椎再也无法站立。
十八年,一位女孩儿出落得亭亭玉立;
十八年,一位离家出走的妻子成了知名企业的女老板;
十八年,一位顽劣的少年成长为一名智斗歹徒的城市英雄。
十八年的变化可真大,去无力改变老关无法直立的腰椎!
人世界的事总是这样,兜兜转转的许多年,又回到了原点,照见最初的自己。
一个男孩十八年前上演了一出“狼来了”的闹剧,他猫在不足一米的水里大呼救命。
一位青年毫不犹豫的纵身一跃,摔断了腰椎,为男孩的恶作剧埋了单,在痛苦和挣扎中一瘫就是十八年。
而男孩则茁壮成长,成了今天人们心中的楷模!
如果一个真相一定要等上十八年才得以大白,是不是太漫长了?!
如果一个真相一定要搭上一个家庭的破裂一个男人一生的幸福,是不是太可悲了?!
如果一个真相一定要让一位意气风发的英雄从沸点一下子跌到冰点是不是太沉痛了?!
是的,十八年的今天他们相遇了,同一间病房,截然不同的境遇……
他们该如何面对彼此、面对内心?他们该如何面对明天?
人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而很多方面人们往往只看重结果!
十八年前年轻的老关遇见落水男孩呼救,情急之下他只想着赶紧救人,哪里会有时间去探测水深浅,事件的真实性?可他偏偏就被一个少不经事的孩子恶搞了。世人往往不会探究老关一心救人的初衷,也不会深究一个调皮捣蛋的毛孩子。于是各种讥讽和质疑指向的老关,身体的摧残,心灵的压抑,妻子的离去,这是怎样的十八年?
如今那个罪魁祸首就在眼前,而且成了世人曙目的英雄,他该怎样面对呢?
或是不甘:都是救人,自己却是一个窝囊的废人,而使他蒙受着巨大的不幸的人却成了英雄。。
或是欣慰:当年那个小混蛋也是一个有爱的人,敢于舍身维护正义,自己这十八年的苦也算没有白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我”,小我和大我。小我和大我在较量,于是人心就会挣扎,会纠结,会痛苦!
再说何亮——
相对于老关,何亮的内心更加挣扎!
对于自己酿成的悲剧他毫不知情,所以他能安心快乐的成长。
可是当他终于知道真相之后,他错愕了,他还能安心吗?
这是一段关于心灵救赎的故事。
我很喜欢看一围演这样的戏,因为他一直做得很好,他有着特别强的感受力,特别丰富的内心。
(而这一次,人艺的这一次演出,一围,他还病者。。。。。)
真相起初只有何亮自己知道。
他可以选择掩藏,接收各种荣誉和嘉奖,做一个面上的英雄,心灵的傀儡!
他可以选择公布,那么眼前的光环都将成为泡影,他或将受到“道德法庭”的严惩,但他终将心安,做一个勇于正视内心的“混蛋”。
何亮要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
内心的挣扎、狂躁使他纠结慌乱,这时候的何亮是心虚的,是胆怯的,是惶恐和不安的。
我很仔细的观察了一围的表演,他是对的!因为他准确的表演,我才读到了何亮起伏的情绪,他对角色的拿捏不松不紧,恰到好处。他让我看到了光环笼罩下的何亮,略带得意,稍有虚荣,还带着那么些满足,对于媒体的追捧又有那么些厌倦和不屑。当然,他的内心应该是愉快轻松的,吃五谷长大的孩子,谁会讨厌鲜花和掌声呢。
可是事情突然逆转!
正在看报(报上大篇幅报道着他的事迹)的何亮从他人的对话中得知真相。。。。。
这里有一个表演上的细节值得一提。得知真相的那一瞬间,我以为此刻何亮会顿时惊愕,报纸落地,再慌乱起身。。。。
一围没有用这个路子演,听到真相的一瞬,何亮握着报纸的双手悄悄的抬高遮住了脸庞,继而强装镇定起身回应对话,就是这么一个抬手遮脸的细节,让人看着舒服极了,自自然,恰恰好,一点儿也不过,通过这个细节上的表演,我们似乎看到了报纸后面躲着的那张无地自容的脸,惊人的真相瞬间击败了何亮,他错愕不已,他需要尽快整理心绪和思想,这个表演的设计巧妙极了!
反观我的设想是有多么落俗阿。这位爷的表演更精进了!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表演是为最上层的表演,在我看来,这场戏让你看着舒服了,看着你都忘了他是在演了,那就是最好的表演。规定情境内,这个人物不需要多大动作,可能只是一个细微的肢体,让你觉着,哎,对了,就该是这样的,那么自自然,那么顺畅!
在细微之处见精到,小爷你又对了!!
还是说回何亮吧
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玩的一个闹剧有多大的错吗?无非就是顽劣的童趣罢了。可偏就酿成了大祸。
试着走进何亮——
十八年前的一个恶作剧导致他人瘫痪,但他并不知道。十八年后他是与歹徒搏斗英勇负伤的英雄,十八年后的今天两人重逢在一个病房里,他该承认十八年前的错误么?
何亮内心的起伏应该是巨大的。一边是内心的惊乱、挣扎、惶恐、一边是接踵而来的各种诱惑,他受着两种情绪的夹击,他受着良心上的自我谴责!
我们来看看何亮的变化。
知道真相后的不安、心虚、深深的内疚,此时的何亮是很怯的,说话遮遮掩掩不敢大声,行为有些惊慌失措。犹豫抉择时的挣扎、纠结,没有确定最终的方向,所以他焦虑、反复、至自圆其说,自欺欺人,他跟老关说:“你就当那个恶作剧的孩子他就是我吧。。。。。”他希望他这样的说了,他心里会好过些,能把这个真相给圆了。
他违心地接下代言,试图从经济上为老关提供帮助,弥补心灵得到罪恶感!
可是,事情再一次逆转。。。。。
他感觉自己从一个罪恶里又跌进了一个讽刺中。。。。。。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救赎的过程,一围把这个过程展示得几近完美。看得出他做了很足的功课,他没有按惯有的路子走,这部戏的表演给我的感受是含而不露,收放适度。
那种看起来很放,其实又恨收的表演。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准确,总之,这是一次让人看了特别过瘾特别舒服特别感动的表演!
相对于影视表演,话剧表演艺术相对夸张。所以话剧很难,演员拿捏的度相对来说应该更加难把握吧?太夸张,容易失真,失真了台下观众容易就容易跳出剧情,观众一走神儿了,台上的演员就没有气场了。若是如此,那还真要狠狠夸这位爷了。台上两小时,把我那颗心阿,揪得紧紧的。这个角色,一围没有走常规的套路,不是说了解真相之后表现出来的那种外化的自我批评啊,忏悔阿,我们看不到一点捶胸顿足之类的很的表演,更多的是展示复杂的内心演变。
何亮最终战胜了自己吗?明天,他该如何面对呢?他可以安心的做报告吗?和十八年前的英雄一起,做一个关于真实,关于宽容,关于自我救赎的报告?!
病房里还有一位英雄老关,舍身救人的英雄,而他却没有那么幸运,十八年前为救落水儿童他的舍身一跃使他摔断的腰椎再也无法站立。
十八年,一位女孩儿出落得亭亭玉立;
十八年,一位离家出走的妻子成了知名企业的女老板;
十八年,一位顽劣的少年成长为一名智斗歹徒的城市英雄。
十八年的变化可真大,去无力改变老关无法直立的腰椎!
人世界的事总是这样,兜兜转转的许多年,又回到了原点,照见最初的自己。
一个男孩十八年前上演了一出“狼来了”的闹剧,他猫在不足一米的水里大呼救命。
一位青年毫不犹豫的纵身一跃,摔断了腰椎,为男孩的恶作剧埋了单,在痛苦和挣扎中一瘫就是十八年。
而男孩则茁壮成长,成了今天人们心中的楷模!
如果一个真相一定要等上十八年才得以大白,是不是太漫长了?!
如果一个真相一定要搭上一个家庭的破裂一个男人一生的幸福,是不是太可悲了?!
如果一个真相一定要让一位意气风发的英雄从沸点一下子跌到冰点是不是太沉痛了?!
是的,十八年的今天他们相遇了,同一间病房,截然不同的境遇……
他们该如何面对彼此、面对内心?他们该如何面对明天?
人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而很多方面人们往往只看重结果!
十八年前年轻的老关遇见落水男孩呼救,情急之下他只想着赶紧救人,哪里会有时间去探测水深浅,事件的真实性?可他偏偏就被一个少不经事的孩子恶搞了。世人往往不会探究老关一心救人的初衷,也不会深究一个调皮捣蛋的毛孩子。于是各种讥讽和质疑指向的老关,身体的摧残,心灵的压抑,妻子的离去,这是怎样的十八年?
如今那个罪魁祸首就在眼前,而且成了世人曙目的英雄,他该怎样面对呢?
或是不甘:都是救人,自己却是一个窝囊的废人,而使他蒙受着巨大的不幸的人却成了英雄。。
或是欣慰:当年那个小混蛋也是一个有爱的人,敢于舍身维护正义,自己这十八年的苦也算没有白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我”,小我和大我。小我和大我在较量,于是人心就会挣扎,会纠结,会痛苦!
再说何亮——
相对于老关,何亮的内心更加挣扎!
对于自己酿成的悲剧他毫不知情,所以他能安心快乐的成长。
可是当他终于知道真相之后,他错愕了,他还能安心吗?
这是一段关于心灵救赎的故事。
我很喜欢看一围演这样的戏,因为他一直做得很好,他有着特别强的感受力,特别丰富的内心。
(而这一次,人艺的这一次演出,一围,他还病者。。。。。)
真相起初只有何亮自己知道。
他可以选择掩藏,接收各种荣誉和嘉奖,做一个面上的英雄,心灵的傀儡!
他可以选择公布,那么眼前的光环都将成为泡影,他或将受到“道德法庭”的严惩,但他终将心安,做一个勇于正视内心的“混蛋”。
何亮要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
内心的挣扎、狂躁使他纠结慌乱,这时候的何亮是心虚的,是胆怯的,是惶恐和不安的。
我很仔细的观察了一围的表演,他是对的!因为他准确的表演,我才读到了何亮起伏的情绪,他对角色的拿捏不松不紧,恰到好处。他让我看到了光环笼罩下的何亮,略带得意,稍有虚荣,还带着那么些满足,对于媒体的追捧又有那么些厌倦和不屑。当然,他的内心应该是愉快轻松的,吃五谷长大的孩子,谁会讨厌鲜花和掌声呢。
可是事情突然逆转!
正在看报(报上大篇幅报道着他的事迹)的何亮从他人的对话中得知真相。。。。。
这里有一个表演上的细节值得一提。得知真相的那一瞬间,我以为此刻何亮会顿时惊愕,报纸落地,再慌乱起身。。。。
一围没有用这个路子演,听到真相的一瞬,何亮握着报纸的双手悄悄的抬高遮住了脸庞,继而强装镇定起身回应对话,就是这么一个抬手遮脸的细节,让人看着舒服极了,自自然,恰恰好,一点儿也不过,通过这个细节上的表演,我们似乎看到了报纸后面躲着的那张无地自容的脸,惊人的真相瞬间击败了何亮,他错愕不已,他需要尽快整理心绪和思想,这个表演的设计巧妙极了!
反观我的设想是有多么落俗阿。这位爷的表演更精进了!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表演是为最上层的表演,在我看来,这场戏让你看着舒服了,看着你都忘了他是在演了,那就是最好的表演。规定情境内,这个人物不需要多大动作,可能只是一个细微的肢体,让你觉着,哎,对了,就该是这样的,那么自自然,那么顺畅!
在细微之处见精到,小爷你又对了!!
还是说回何亮吧
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玩的一个闹剧有多大的错吗?无非就是顽劣的童趣罢了。可偏就酿成了大祸。
试着走进何亮——
十八年前的一个恶作剧导致他人瘫痪,但他并不知道。十八年后他是与歹徒搏斗英勇负伤的英雄,十八年后的今天两人重逢在一个病房里,他该承认十八年前的错误么?
何亮内心的起伏应该是巨大的。一边是内心的惊乱、挣扎、惶恐、一边是接踵而来的各种诱惑,他受着两种情绪的夹击,他受着良心上的自我谴责!
我们来看看何亮的变化。
知道真相后的不安、心虚、深深的内疚,此时的何亮是很怯的,说话遮遮掩掩不敢大声,行为有些惊慌失措。犹豫抉择时的挣扎、纠结,没有确定最终的方向,所以他焦虑、反复、至自圆其说,自欺欺人,他跟老关说:“你就当那个恶作剧的孩子他就是我吧。。。。。”他希望他这样的说了,他心里会好过些,能把这个真相给圆了。
他违心地接下代言,试图从经济上为老关提供帮助,弥补心灵得到罪恶感!
可是,事情再一次逆转。。。。。
他感觉自己从一个罪恶里又跌进了一个讽刺中。。。。。。
这是一个关于心灵救赎的过程,一围把这个过程展示得几近完美。看得出他做了很足的功课,他没有按惯有的路子走,这部戏的表演给我的感受是含而不露,收放适度。
那种看起来很放,其实又恨收的表演。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准确,总之,这是一次让人看了特别过瘾特别舒服特别感动的表演!
相对于影视表演,话剧表演艺术相对夸张。所以话剧很难,演员拿捏的度相对来说应该更加难把握吧?太夸张,容易失真,失真了台下观众容易就容易跳出剧情,观众一走神儿了,台上的演员就没有气场了。若是如此,那还真要狠狠夸这位爷了。台上两小时,把我那颗心阿,揪得紧紧的。这个角色,一围没有走常规的套路,不是说了解真相之后表现出来的那种外化的自我批评啊,忏悔阿,我们看不到一点捶胸顿足之类的很的表演,更多的是展示复杂的内心演变。
何亮最终战胜了自己吗?明天,他该如何面对呢?他可以安心的做报告吗?和十八年前的英雄一起,做一个关于真实,关于宽容,关于自我救赎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