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末期,顾嘉煇在湾仔仙掌夜总会和东英楼的一家夜总会里担任琴师,并组成了一支小乐队,乐队名称就叫“顾嘉煇大乐队”。1961年,美国波士顿栢克莱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的校长在夜总会听到顾嘉煇的表演后,主动为他申请一笔奖学金,邀请他前往深造,这也得到了邵逸夫的大力支持与资助,于是顾嘉煇负笈美国, 接受了为期二年的音乐训练课程。在同一年进修期间,顾嘉煇以作品《梦》参加电影《不了情》的作曲比赛, 结果脱颖而出, 成为该片的插曲,这也是他在乐坛初露头角。

1967年,无线电视台启播,顾嘉煇应杨成伟之邀,加入电视台负责作曲和音乐策划。六十年代末,香港乐坛是国语时代曲的天下,台湾歌星例如姚苏蓉、青山及杨燕等雄霸歌坛,掀起一股国语时代曲的热潮。广东歌根本不入流,第一流的听自此之后,香港终于有了它自己的流行曲,广东歌终于开始不再受到歧视。后来顾嘉煇、黄沾与罗文被称为“铁三角”,他们分别或合作为港产武侠剧贡献的主题音乐深入人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大众熟悉的旋律。1973年,顾嘉煇应电视编导王天林之邀为无线电视剧《啼笑因缘》谱写主题曲,该曲掀起了粤语流行曲的热潮,和许冠杰的《鬼马双星》并称为粤语流行乐坛的开山之作。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末,顾嘉煇那种从中国小调曲式发展出来的独特曲风,加上黄沾用粤语填写但饱蕴传统中文色彩的歌词,这个后来被称作“辉黄”的组合称雄香港大众音乐20年,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一般香港人对传统中国文学是没有什么认识,但在内地还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时候,几代香港人却在黄沾和他同期的几个填词人的笔下粗略得到了一种中国印象。例如《楚留香》“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飘我影踪”。又如黄沾自己作曲作词的《沧海一声笑》:“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清风笑,竟若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然后到了《上海滩》,内地观众也终于认识到殖民地香港所诠释出来的中国风:“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如果说是顾嘉煇一个人撑起了香港七十年代娱乐界的半边天,这绝对不是溢美之词。正因为有顾嘉煇这位一直在幕后为香港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曲打造音乐的人,香港的连续剧主题曲才找到了自己特点和风格,与此同时,也定下了香港乐坛十数年的主流流行音乐的基调。

顾嘉辉(7张)顾嘉煇于1982年获英女皇授MBE 勋章,1998年获香港特区政府授铜紫荆勋章。其他奖项更多不胜数,较重要的还有香港作曲及作词家协会音乐成就大奖、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最高荣誉奖(金针奖前身)、亚洲电影节最佳音乐、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等等。如今的顾嘉煇移居加拿大,基本是退休状态。前些年在好友罗文的葬礼上写下一副对联:“狮子山下,一曲飞刀成绝响,几许风雨,半生亲情永长存。”自黄沾辞世后.香港 乐坛教父顾嘉辉久未开唱,2012年12月1日 在千呼万唤下一连6场的《顾嘉煇大师经典演唱会》正式开唱,一众圈中巨星如黄耀明、林子祥等人纷纷上台献唱向顾嘉煇致敬,顾嘉煇也大显身手在台上指挥一队由30人组成的大乐队,果然宝刀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