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day心情日记吧 关注:8贴子:540
  • 5回复贴,共1

【专题】防骗公开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认识诈骗,杜绝被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3-17 01:06回复
      (十一)“电话欠费”诈骗。“我是XX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工作人员打电话到事主家中,谎称事主在某地办理了固定电话并已造成欠费。当事主反映并未登记办理“欠费”电话时,作案人员即会继续以事主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公安机关正在调查此事为由,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公安部门报案。接下来,不法分子冒充公安民警谎称事主的身份资料被人盗用,银行存款可能不安全,或称事主涉嫌“洗黑钱”犯罪,诱骗事主将银行存款汇入不法分子提供的安全账号内。
      (十二)无偿提供低息贷款诈骗。“我公司在本市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3%,无需担保,请致电经理”。此类诈骗短信,是骗子利用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和个人急需周转资金的心理,以低息贷款诱人上钩,然后以预付利息名义骗钱。
      (十三)“骗取话费”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拨打“一声响”电话(响一声即迅速挂断的陌生电话),诱使您回电,“赚”取高额话费。或以短信形式发送“您的朋友13×××××××××为您点播了一首××歌曲,以此表达他的思念和祝福,请你拨打9××××收听。”一旦回电话听歌,就可能会造成高额话费或定制某项短信服务,造成手机用户的财产损失。
      (十四)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充“东北黑社会”、“杀手”等名义给手机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以替人寻仇 “要打断你的腿”、“要你命”等威胁口气,使事主感到害怕后再提出“我看你人不错”“讲义气”“拿钱消灾”等迫使事主向其指定的账号内汇钱。
      (十五)“高薪招聘”诈骗。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利用通过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公关先生”、“特别陪护”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酒店面试。当受害人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犯罪分子并不露面,声称受害人已通过面试,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转自天涯论坛】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3-17 01:1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3-17 01:39
      回复
        网络诈骗案例之见招拆招
        来源:未知 作者:c 日期:10-08-01
        网络诈骗案例之见招拆招
        反假货,防诈骗又成为最热的主题,在淘宝、当当、易趣等几家大型网购网站的论坛上,曾经受过骗的网友们一一曝出网络诈骗招数,并对这些骗局一一拆招。记者看到,骗局往往通过QQ、网站、弹出的窗口、MSN、邮件等渠道,窃取用户提交的银行账号、密码等私密信息,而淘宝、阿里巴巴等知名网站成为仿冒“重灾区”,钓鱼案例往往发生在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
        网络诈骗伎俩一:钓鱼者穿0898马甲
        在淘宝网上,网友小刘说,前段时间他看到支付宝可以缴纳水电费,还能用信用卡还款,很是兴奋。因为每天的工作都让他焦头烂额,还要管这些生活琐事。于是他决定将以前办的支付宝账号变废为宝,并想咨询一下支付宝客服。
        在习惯性地“百度”了一下后,网上出现了大量的“0898”开头的“客服电话”,小刘点击排行靠前的链接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娇美的声音,并以需要先了解一下小刘的账户有没有开通相关权限为由,让他提供支付宝账户名称、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
        鱼上了钩,小刘的账户被假客服所拥有,小刘再次登录时发现账上已分文不剩。
        【网友支招】
        电话或者邮件给你的“客服电话”不能信,一定要到各购物官方网站查找客服电话,若有人要求您通过网页、电话、聊天工具透露银行账号或支付宝账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个人私密信息,更不能信。
        凡是要你预先支付“快递费”、“个人所得税”等费用,99.9%都是骗人的。
        网络诈骗伎俩二:木马中毒盗窃案
        网友香香想在淘宝网上购买一张价值50元的手机充值卡,拍下之后付款到卖家的支付宝,卖家叫香香登录某网站,用网银汇款0.1元到他的账户里,说是用来提取单号,通过单号来提取充值卡密码。
        香香心想,既然都付了40多元钱到支付宝上了,也不在乎那0.1元了。于是按提示支付,可多次出现超时问题,当初以为是电脑浏览器问题,于是和淘宝上那位卖充值卡的卖家说了,他说让他的“技术人员”加香香QQ,加了后,一番交谈,进入了“技术人员”所提供的支付网站,登录网站后,在付款的前一刻,支付金额清清楚楚写着“0.10元” ,按了付款后,一分钟内,手机收到银行的短信,内容说“银行支出20581元”。
        【网友支招】
        其实香香联系的两个人提供的网站都是钓鱼网站,第一个应该是网站出现了问题没有成功,于是又让香香联系所谓的“技术人员”,以此再次蒙蔽香香的防范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3-17 01:44
        回复
          网络诈骗案例之见招拆招(2)
          来源:未知 作者:c 日期:10-08-01
          针对此骗局,网络安全专家提醒:不要随意打开聊天工具中发送过来的陌生网址,不要打开陌生邮件和邮件中的附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
          对于旺旺上收到的链接,可以查看链接前是否有打个绿色勾的标志,若没有,那么请登录其官方网站进行核实后操作。
          网络诈骗伎俩三:误信伪造邮件损失千元
          上当受骗的并不总是买家,骗子的手也会伸向卖家。2月14日,支付宝客户满意中心接到一位卖家的举报,该卖家与买家达成了一笔价值992元的充值卡交易。不久该卖家收到一封邮件,邮件以支付宝的名义提示买家已付款,等待他的发货。当时卖家并未细查,加之对方的催促,就直接把充值卡发了出去。回头他登录支付宝查看交易状态,才发现买家实际上并未付款。发现该问题后,卖家向支付宝举报了此事。
          支付宝工程师通过卖家提供的邮件凭证,证实此邮件为“伪造邮件”,不法之徒以技术手段篡改邮件发件人信息,伪造成支付宝系统邮件,由于IP归属地与买家所在地吻合,买家存在较大嫌疑。目前该案件已经移交公安机关。
          【网友支招】
          近来诈骗案件中,环环相扣的组合式骗局比例升高,甚至有一人分饰多角的形式出现,其目的就是利用忙中易出错的心理。在这起事件中,诈骗者在发伪造邮件后,通过催促发货制造出一种忙碌的气氛,使卖家放松了警惕,从而造成损失。网友提醒,支付宝账户内的交易状态信息是用户操作交易的唯一依据,邮件仅起到提示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3-17 01:45
          回复
            推荐法律初学者看的具体书籍
            返回突袭首页 来源:整理自互联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13/11/13 7:51:52
            为了方便网友了解与“推荐法律初学者看的具体书籍”相关的内容,并补充:“我是今年高考生,因为别的原因,虽然喜欢法学,但最终报了别的专业。
            现在想乘着还有时间了解些关于法律的书,想知道哪些具体的书籍比较好。”,突袭网通过互联网收集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和对应知识,供各位网友参考,希望能对各位网友有帮助。
            1、经过网友的综合评价,此条内容绝大部分网友认为较好,您可以详细参考下,具体如下:如果你是真的喜欢法学专业,我推荐你从民商开始学起吧,合同法等和生活比较密切的书本开始学起,案例多看看,你会很有印象的,对你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是很有帮助的。理论性的,没有基础,还是不要看的好,因为即使看了也是白费时间,而且,会打断你的兴趣。在大学的图书馆,有很多案例的书籍,有兴趣,借点来看。我个人的方式告诉我,看一下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会让你很有兴趣的,而且,下面一般都是有法律法条的解析,让你对具体的情况有所了解。法律是一门很吸引人的学科,只是,有很多记忆的东西,会让人记得很烦躁,不过,如果你不是真的法学专业的人,凭兴趣去学习,有的时候,更能让你学到很多,因为有所取舍,你懂得某些东西怎么处理,就能很有效的防范,期待你的法学路带给你很多的快乐和未来。
            2、经过网友的综合评价,此条内容绝大部分网友认为较好,您可以详细参考下,具体如下:看看大学的教材吧,比较容易上手。太专业的容易出现理解错误,毕竟法律好多术语还是和生活上有区别的,
            3、建议你不用看书,看每天中央一台12点38分的今日说法,用视频的方式教会你很多法律知识,也易于理解和记忆,里边的案例很多都是典型的或者是大众的,如果非要看书,那就看今日说法的集合本,已经出版了很多很多期了,成千上万个案例都收集起来了~~
            以上信息是由突袭网收集整理的关于“推荐法律初学者看的具体书籍”的解决方法及相关知识,我们还会不断整理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法及相关知识,突袭网衷心希望能对你带来帮助。
            【转自突袭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3-17 0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