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诗词吧 关注:329贴子:9,681
  • 26回复贴,共1

【诗词如何押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在华夏未央,讲师整理的资料,就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了(╯3╰)
诗词格律的要求
【格律】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其他如古体诗、现代诗歌、欧化诗歌等没有确定的、严格的格律要求。
【格律的来由】格律本来自音乐,在音乐散佚后,经研究者总结古诗歌的共同规律,便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格律。
【格律的要素】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
【近体、古体】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有问题者请讲完后问管理,不要在群内讨论】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2-15 22:14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2-16 19:06
    回复
      谢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2-16 23:14
      收起回复
        【用韵】 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2-17 11:05
        回复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对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
          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2-17 12:37
          回复
            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前面所举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感谢各位的配合,诗词如何押韵(二)讲完了,(╯3╰)】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2-17 12:37
            回复
              不错的贴子,飘红,共同学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2-18 06:46
              回复
                顶!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02-18 11:21
                回复
                  【格律改革的新探索】
                  刘嘉立在“关于律诗(含律绝)平仄问题的探索”一文中,认为律诗的格律包含有声韵、结构、对仗等几个方面,而声韵又分为平仄和用韵两个方面。在对待律诗平仄的问题上,该文认为平仄属于声韵的范畴,而声韵又可溯源至乐律。借助声律上的抑扬顿挫(平仄)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是汉语诗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汉语诗体的独有优势。但是,正如武术上入门可练一种套路,音乐上入门可练一支曲子一样,限定了的平仄形式乃是掌握声 律技巧的基础,而不是声律技巧的全部。为了更好的运用声律技巧来表现复杂的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必须超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等有限的几种平仄组合形式。
                  关于律诗(含律绝)平仄问题的探索
                  律诗的格律包含有声韵、结构、对仗等几个方面,而声韵又分为平仄和用韵两个方面。
                  在对待律诗平仄的问题上,青年作家刘小烽先生融汇自然门“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的宗旨,实践彰显了一种新的理念。
                  平仄属于声韵的范畴,而声韵又可溯源至乐律。
                  《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这里所说的“变徵之声”与“羽声”就是古乐律中的变徵调式与羽调式。调式的变化产生了“士皆垂泪涕泣”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两种不同的情感感染效果。这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表现需要,人们可以选用不同的调式以造成最好的表现效果。用现代乐理来比拟,亦是如此。七声音阶的七种调式,用十二律定音,可产生多至八十四种 调式。调式的变化加上“刀来咪法索拉希”的组合变化,便可以用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和人间万象。
                  但是,我们试想,如果乐律只允许用一种调式,而且“刀来咪法索拉希”的组合也只许采取“刀刀来来法法咪”的形式,那么世界上还会有进行曲与抒情曲的分别,还会有那么多美妙的音乐吗?显然是不会的。
                  于是,从这一点出发来观察律诗的平仄,就会发现:
                  1、 讲究平仄的本意在于追求声律上的抑扬顿挫
                  2 、追求声律上的抑扬顿挫,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起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23 00:13
                  回复
                    于是我们又会发现:律诗的平仄组合仅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等有限的几种形式,而且基本上是平仄两两相间。所以,无疑这种平仄组合所造成的“抑扬顿挫”是非常单调的,它的表现域是相当有限的。
                    讲到这里,也许人们还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如此,那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律诗的表现力为什么还会这样丰富多彩呢?这是因为:律诗的表 现力所以会丰富多彩,并不是依靠了这种单调的平仄组合。
                    那么,怎样对待律诗中的平仄问题呢?
                    汉语是一种讲究声韵美的语言,所以借助声律上的抑扬顿挫(平仄)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是汉语诗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汉语诗体的独有优势。
                    律诗平仄形式的限定,对于人们掌握以声律顿挫增强诗意表达的技巧,以及增加人们对声律的重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正如武术上入门可练一种套路,音乐上入门可练一支曲子一样,限定了的平仄形式乃是掌握声律技巧的基础,而不是声律技巧的全部。
                    所以,单单死守业已限定的平仄形式是非常不够的。举例来说,在表现情感 的较大起落时,两两相间的平仄形式,往往不如连用数个平声而后突然出现仄声,更符合情境。
                    譬如:《天有霓裳•心泪》:“冷雪冬云凄凄风,凄凄风吹凄凄人,两处莹台留心泪,一生为酬廿年恩”。开头两句,全用平声,使人在一平到底的吟咏中,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心绪益趋深邃低沉,越读越冷。第三句“两处莹台留心泪”出现三个仄声,第四句“一生为酬廿年恩”出现两个仄声——间或出现的仄声又使人感到了作者在冷风凄凄中的情感波动,其效有如音乐之回环低沉,若泣若诉。很显然,这首诗如果采用一般的两两相间的平仄组合形式,是很难产生这种效果的。所以,因应不同情境而采不同的平仄形式是非 常必要的。所以,科学的理念并不是要不要讲究平仄的问题,而是如何使平仄更符合不同诗作内在气韵律动的问题。业经限定的律诗的平仄组合形式,只是运用平仄技巧的基础形式。所以,正如气功中意守丹田,妙在似守非守,而反对死守一样。对于律诗平仄的基础形式,其高妙境界亦在于似守非守。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2-23 00:30
                    回复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2-23 00:38
                      回复
                        哇咔咔,居然有人和俺观点差不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2-23 07:01
                        回复
                          律是硬伤~


                          青铜拳手
                          贴吧拳王争霸赛中累计获取30场胜利,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4-21 14:44
                          收起回复
                            暖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4-24 11:32
                            收起回复
                              好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5-13 1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