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儿吧 关注:532贴子:1,754
  • 1回复贴,共1

农村孤儿的社会保障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农村孤儿的社会保障问题自从建国以来就存在,而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非正式保障体系,这套体系虽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但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于农村孤儿我们首先做一个界定,这里的农村孤儿不仅包括父母双亡的儿童而且还包括那些父亡娘嫁的儿童。他们在失去双亲的呵护后,基本去向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
1、进入扩展家庭即由亲属网络来抚养;
2、进入养老院;
3、再有就是有少量的农村孤儿单独居住,没有固定的照料者,这样的孩子小的在村里吃百家饭,穿民政救济的衣服,独自居住在父母留下的房子中。大一点的就外出做童工或流浪。
农村孤儿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①基本生活的需要②替代养护的需要③教育的需要④医疗救助的需要。
在农村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儿童失去父母照顾之后,一般地方干部不收回父母的土地,并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各种提留)。承包地成为失怙儿童事实上拥有的、可以产生一定收入的资产。在调查中,发现这个制度对非正式的孤儿保护制度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因为扩展家庭在收养儿童之后,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也由扩展家庭支配。如果扩展家庭自己耕种,承包地一般可以解决儿童的口粮问题。没有力量耕种的家庭,出租承包地则可以产生一定的粮食收入。这样就基本上保障了农村孤儿的吃饭问题。
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国家提供了教育服务(公立学校),一定的教育费用减免和救助。农村的家庭和亲属体系则需要对儿童教育承担相当数量的现金支出,主要是学杂费、书本费、食宿费用等。但是国家和亲属家庭之间的责任划分没有考虑到扩展家庭的实际困难:祖父母一般没有现金收入,由叔叔伯伯为孤儿提供现金支持在家庭中往往引起矛盾,而儿童的教育都需要大笔的现金支出。
在替代性养护方面农村孤儿大部分由亲属网络提供替代养护,也有将儿童置于养老院的做法但是养老院不是针对孤儿的养护制度。但是养老院的保障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而且老年人和儿童的需要非常不同。通过各方面的比较祖父母对失去父母的儿童提供替代性养护,对儿童心理和生理发育都比集中到福利院为好,再有就是从各方面提供的资料来看很少有儿童因为失去父母脱离原来的成长环境而发生心理问题,反而是很多儿童因为家庭困难变得早熟,更加懂得理解家庭困难,兄、姐则更理解自己对弟弟妹妹的责任。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2-11 01:18回复
    真的假的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2-23 0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