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酸碱论与身体酸碱论。
这个,我想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了,而且,应该有很多人都相信这一套理论。
但是,这种理论却大多出现于商业性的刊物中,很少出现在学术性的刊物中,而在学术刊物中设计到这一理论的内容大多都是对它持批判与反对态度的。这其中自然有其原因。
首先,食品的酸碱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一部分“砖家”告诉我们,是按照食品本身的PH值来确定的,这个就完全是个谬误了,如果是那样,那么还有什么食物不是酸性的?苹果、醋这种东西哪里能够成为碱性食品?
另一部分“砖家”也告诉我们,它是按照食品在体内完全分解后的产物的PH之来确定,可以依据食品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在水中溶解后的PH值来确定,可惜这也是不科学的,难道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分解就和食物在空气中直接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一样?大部分有机物燃烧之后都会直接变成CO2、H2O,其他元素多以NOx、SOx、H2S等气体形式消散掉,人体所需要的ATP等物何在?
那么,就直接依据食品消化分解的产物来看呢?那么还是有矛盾的,人体需要氮元素来进行DNA的复制,而人不具有固氮作用,氮元素自然要从外界摄取,其中一种摄取的方式就是来自于蛋白质。氮元素在DNA的复制过程中,主要是要形成含氮碱基,听这名字就知道这玩意儿是碱性的,但是“砖家们”却认为肉类是酸性的,这难道不是谬误么?再举一例,关于食醋的问题,食醋的本质是乙酸,商家请来的“砖家”、“靴褶”、“教授”将其归类为碱性食物是认为其最终产物是H2O和CO2,但是CO2可是酸性氧化物啊!继续,酒类食物被归类为酸性食物,但是酒在人体的处理过程中,其中一个产物就是乙酸……矛盾了,彻底矛盾了吧。
最后,某些教授还告诉我们,金属离子都是碱性的,但是,这个明显是错误的。首先,物质的酸碱性是看它在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即c(H+)】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即c(OH-)】,而当铝离子之类的遇到水会发生水解反应,反而产生H+,使得溶液变为酸性。
【呃,这理论总是这样被扇耳光,脸都快被扇肿了吧= =!我还是同情它一下,聊一下食品酸碱与身体酸碱的问题】
身体酸碱论认为,血液的PH一旦不处于7.35~7.45这一区间内,便会导致身体的生化反应难以正常进行。这倒确实是真的,但是,它还认为,导致这一变化的是过度食用酸性食品,这就有错误了,科学家早就通过实验证明了,长期、大量食用商家们强调的酸、碱性食品并不能导致血液的PH发生改变。实际上,血液本身就具有酸碱缓冲对的作用,它里面就溶解了能够调节PH的离子,包括Na+、K+、Cl-、Ca2+、HCO3-等,并且,通过人们的呼吸与摄食过程不断地将血液的离子浓度调整至最佳状态,所以,这也是不科学的。
综上所述,这套理论并不靠谱。
资料来源: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vB9MkFLqM62tzY-hsKtFhpugocRs2uYtjFfaLTrBcNb4sP_ugOkJ4-qptnB50EEj7zRdEhOCBxpjOFjoufQ0lw6N8kmFyCIsrePkEj0qMem
2.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84537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84537
这个,我想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了,而且,应该有很多人都相信这一套理论。
但是,这种理论却大多出现于商业性的刊物中,很少出现在学术性的刊物中,而在学术刊物中设计到这一理论的内容大多都是对它持批判与反对态度的。这其中自然有其原因。
首先,食品的酸碱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一部分“砖家”告诉我们,是按照食品本身的PH值来确定的,这个就完全是个谬误了,如果是那样,那么还有什么食物不是酸性的?苹果、醋这种东西哪里能够成为碱性食品?
另一部分“砖家”也告诉我们,它是按照食品在体内完全分解后的产物的PH之来确定,可以依据食品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在水中溶解后的PH值来确定,可惜这也是不科学的,难道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分解就和食物在空气中直接燃烧的氧化还原反应一样?大部分有机物燃烧之后都会直接变成CO2、H2O,其他元素多以NOx、SOx、H2S等气体形式消散掉,人体所需要的ATP等物何在?
那么,就直接依据食品消化分解的产物来看呢?那么还是有矛盾的,人体需要氮元素来进行DNA的复制,而人不具有固氮作用,氮元素自然要从外界摄取,其中一种摄取的方式就是来自于蛋白质。氮元素在DNA的复制过程中,主要是要形成含氮碱基,听这名字就知道这玩意儿是碱性的,但是“砖家们”却认为肉类是酸性的,这难道不是谬误么?再举一例,关于食醋的问题,食醋的本质是乙酸,商家请来的“砖家”、“靴褶”、“教授”将其归类为碱性食物是认为其最终产物是H2O和CO2,但是CO2可是酸性氧化物啊!继续,酒类食物被归类为酸性食物,但是酒在人体的处理过程中,其中一个产物就是乙酸……矛盾了,彻底矛盾了吧。
最后,某些教授还告诉我们,金属离子都是碱性的,但是,这个明显是错误的。首先,物质的酸碱性是看它在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即c(H+)】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即c(OH-)】,而当铝离子之类的遇到水会发生水解反应,反而产生H+,使得溶液变为酸性。
【呃,这理论总是这样被扇耳光,脸都快被扇肿了吧= =!我还是同情它一下,聊一下食品酸碱与身体酸碱的问题】
身体酸碱论认为,血液的PH一旦不处于7.35~7.45这一区间内,便会导致身体的生化反应难以正常进行。这倒确实是真的,但是,它还认为,导致这一变化的是过度食用酸性食品,这就有错误了,科学家早就通过实验证明了,长期、大量食用商家们强调的酸、碱性食品并不能导致血液的PH发生改变。实际上,血液本身就具有酸碱缓冲对的作用,它里面就溶解了能够调节PH的离子,包括Na+、K+、Cl-、Ca2+、HCO3-等,并且,通过人们的呼吸与摄食过程不断地将血液的离子浓度调整至最佳状态,所以,这也是不科学的。
综上所述,这套理论并不靠谱。
资料来源:1.http://wenku.baidu.com/link?url=vB9MkFLqM62tzY-hsKtFhpugocRs2uYtjFfaLTrBcNb4sP_ugOkJ4-qptnB50EEj7zRdEhOCBxpjOFjoufQ0lw6N8kmFyCIsrePkEj0qMem
2.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84537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8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