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年之四】最爱的曾经
陈善明早上起床的时候又是自己一个,虽然今天并不算太晚,不过昨晚听龚箭说今天会出差,所以走的早了点儿。
洗漱完走到餐厅,桌上摆了早餐,还算丰盛。一大碗蔬菜粥,几样小菜,还有一个金灿灿的煎蛋配着两根烤肠。
陈善明稍微翻了翻,就在厨房找到一个塑料袋,袋子里还有几根油条——那是陈善明的最爱。部队的早饭不供应,但陈善明却偏爱这个味道,逢着休假出来总要大吃一次。龚箭知道他,每次虽然说着“不干净不卫生”还是会在买早饭的时候给他带上几根,掖在一个犄角旮旯里,要是陈善明没找到,不吃正好和了他的心意。
在部队这么些年,野外生存、潜伏训练啥的练下来,陈善明对食物已经没什么好挑的了。陈善明是半个西北人,在家的时候也没吃过油条这种东西,第一次吃还是在龚箭家。
那个时候两个人已经确定了关系,同生共死的口号念着念着也实践了几次,“共死”没成,“共伤”倒确实有几回。于是,俩人托付完终身开始托付父母,商量着,想把事情跟父母摊牌。
陈善明那边倒是简单。那家伙早早就觉得自己取向有异,跟父母摊牌闹革命的时候压根还不认识龚箭呢!
赶上中秋节放假,陈善明的父母大老远的跑来看儿子,旅长手一挥,浩浩荡荡地批了陈善明三天假。陈善明腆着脸拽着龚箭在旅长跟前插科打诨,硬是给龚箭也要了一天半的假期,说是麻烦龚箭做向导,打得就是见见父母的主意。
陈善明同志栽树,龚箭同志乘凉。窃取陈善明革命胜利果实的结果就是那一天半里被陈妈妈拉着动扯西扯家长里短父母三代,被陈爸爸盯着上下古今国事军政为人处事。好在龚箭政工出身细致耐心,党史军史如数家珍,放假说的话比训练还多,早先的那点儿紧张情绪早不知什么时候被抛到爪哇国去了。
搞定了自己的父母,陈善明尚在窃喜中,龚箭就开始挠头了,毕竟来而不往非礼也。之前打电话到家里时,透了一点口风,自家爸妈对不找女朋友这事还颇为怨念,这次要是告诉他们自己不但没找女朋友,还带了个男朋友回家,非得叫自己老爸拿枪崩了不行!
龚箭的爸爸是个警察,妈妈是中学教师,都是传统人,接受起来恐怕很困难,但做足了心理建设,龚箭还是拉着陈善明趁周末请假回了一趟家。
龚箭家就在本省,陈善明开车龚箭引路,清晨出发俩人下午就到了。陈善明拎了点水果,心里紧张的厉害,笨手笨脚地跟在龚箭后面。
被老妈欢欢喜喜地迎进门,龚箭心里也忐忑起来。一句“这是陈善明,我的战友,也是我准备以后一起过日子的人”才说完,龚箭那位在厨房里正切着菜、脾气火爆的老爸“当”的一声就把菜刀剁在菜板子上了。饶是陈善明见过大场面也被吓了一跳,看着板子上立着的刀一晃一晃的,一颗小心脏也跟着晃。
龚爸爸放下刀,一脚把陈善明踹出门,这边龚妈妈舍不得一年见不着两次的儿子,死死拉着不撒手。眨眼间俩人就门板两隔了。
陈善明看着光溜溜的门板,摸摸脑袋,半天才回过味儿来。屋里的龚箭看看爹再看看妈,两位老人严阵以待的样子让他瞬间无力了。门从外边被敲了几下,老爷子刚要开口,那边就说话了:“龚箭,我把水果放门口了,明天还得赶回去,我中午来接你吧。”说完听着脚步声吧嗒吧嗒的下楼去了。
老爷子拉开门的时候果然没有人,门口撂着水果,新鲜水灵的样子,琢磨了一下,还是拎回了家。
晚饭时,龚箭又正式地和父母说了一次,被无视。转天早上,再一次,仍旧无视。向来直率的父亲与一贯温婉的母亲对这件事默契地采用了冷处理的办法,直到龚箭回部队。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抗战”。
特战旅常年一级战备,两个人的假期加在一起也没几天,但只要休假,都会往龚箭家里跑一趟,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龚箭自己回家时总会向父母抛白心思若干次,要不就是讲讲和陈善明在部队里的事情;而陈善明大概都是买一些东西到门口敲敲门,从门开到关大约只来得及露出一个仓促的笑容,然后把东西放在门口走人。若是赶巧了两人一同休假,大约又是第一次回家的重现——门板两隔……
有一次龚箭受伤住院,龚妈妈煲了鸡汤来看他,进门就看见龚箭正呲牙笑着,陈善明正在给他喂饭,一脸郑重,好像在做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龚妈妈咳了一声,陈善明回头一看,说了句“阿姨您来了”,见没啥回应就放下饭拍拍龚箭的肩膀出了病房。后来龚妈妈又来了几次,差不多每次都能见到陈善明,带个饭找个水果或者陪着在病房里慢慢走走什么的。老太太倒是不再轰人,见了就点点头,也不跟他说话。
那天陈善明惯例被关在外面,只好一个人溜溜达达地在马路上乱晃,好巧不巧的让他赶上了这件说不上是倒霉还是幸运的事。
这年头家里有西瓜刀(就是那种蛮长的卖水果的常用的)不少,精神有问题的不少,敢砍人的不少,可是精神有问题的拎着西瓜刀满街砍人的还真不多。这次却让陈善明赶上了。
听见骚动的时候那疯子已经砍了两个人了,还有一个躲闪不及的脸上被划了口子。眼看着这疯子胳膊抡过去就有个孩子要遭殃,陈善明三步并作两步冲了上去,半蹲下搂过孩子,背上硬接了一刀,血一下子涌出来。放下孩子回身,闪过一刀,陈善明一踢一拽,把刀夺了,反剪住那人的胳膊。精神失控的人力大无比,陈善明觉得手都发软了,才有警察接到报案赶过来,交接完毕直起身,他就只觉得眼前一黑……
龚箭接到电话时正在家吃晚饭,打电话的是个警察,把陈善明送到医院觉得应该通知一下他的亲友。最近的通话记录是龚箭,于是就播了过来。
龚箭没注意前因后果,只听见人挨了一刀,送医院抢救了就慌了神。愣了半天才跟父母道了抱歉往医院跑。没一会儿龚箭的父亲也接到了电话,发生了重大的治安事件总该跟警察头子报备一声吧!
报告了旅部,两人的假期延长了几天,龚箭也没回家,就在医院陪着陈善明。其实不是大伤,只是失血,又缝了针。出院的前一天,龚爸爸和手下的几个人到医院来慰问见义勇为者,进门见了陈善明也没什么异常,照例问候了几句又称赞了一番。陈善明心里忽上忽下没个准,努力地应答着。走的时候正好龚箭提着暖壶打水回来,看见龚爸爸低声喊了一句“爸”。老爷子看了儿子一眼,又回身看看病床上的陈善明,似乎是对着空气说了一句“你妈说,出院之后没地方去可以回家”,然后就走了。
留下屋里的俩人面面相觑了半天才恍悟这是不是抗战胜利了呀?
回家的第一顿饭却是早饭,龚妈妈准备的清淡,白粥咸菜。陈善明若干天不见油星,瞅着龚箭手里的油条眼热。龚箭佯作不知,倒是龚妈妈见了好笑,从厨房拿了一根油条嘱咐陈善明,收了伤不宜吃油腻的,你就吃一根尝尝味儿。
陈善明受宠若惊,脆生生的应了,又说“谢谢阿姨”,惊得龚箭一个激灵。
那是龚妈妈第一次和陈善明说话,陈善明觉得那一刻自己可以记一辈子——那句关心的话,还有那根油条的味道。
那是陈善明第一次吃油条,他爱上的可能不是油条的滋味,而是它带来的认可和关怀,那是他最爱的曾经。
这些陈善明从未和龚箭说过,潜意识里,他觉得那人一定是懂的。因为那人即便笑着骂着,还是愿意为他准备这样一份早餐,让他回顾最美的味道。
陈善明早上起床的时候又是自己一个,虽然今天并不算太晚,不过昨晚听龚箭说今天会出差,所以走的早了点儿。
洗漱完走到餐厅,桌上摆了早餐,还算丰盛。一大碗蔬菜粥,几样小菜,还有一个金灿灿的煎蛋配着两根烤肠。
陈善明稍微翻了翻,就在厨房找到一个塑料袋,袋子里还有几根油条——那是陈善明的最爱。部队的早饭不供应,但陈善明却偏爱这个味道,逢着休假出来总要大吃一次。龚箭知道他,每次虽然说着“不干净不卫生”还是会在买早饭的时候给他带上几根,掖在一个犄角旮旯里,要是陈善明没找到,不吃正好和了他的心意。
在部队这么些年,野外生存、潜伏训练啥的练下来,陈善明对食物已经没什么好挑的了。陈善明是半个西北人,在家的时候也没吃过油条这种东西,第一次吃还是在龚箭家。
那个时候两个人已经确定了关系,同生共死的口号念着念着也实践了几次,“共死”没成,“共伤”倒确实有几回。于是,俩人托付完终身开始托付父母,商量着,想把事情跟父母摊牌。
陈善明那边倒是简单。那家伙早早就觉得自己取向有异,跟父母摊牌闹革命的时候压根还不认识龚箭呢!
赶上中秋节放假,陈善明的父母大老远的跑来看儿子,旅长手一挥,浩浩荡荡地批了陈善明三天假。陈善明腆着脸拽着龚箭在旅长跟前插科打诨,硬是给龚箭也要了一天半的假期,说是麻烦龚箭做向导,打得就是见见父母的主意。
陈善明同志栽树,龚箭同志乘凉。窃取陈善明革命胜利果实的结果就是那一天半里被陈妈妈拉着动扯西扯家长里短父母三代,被陈爸爸盯着上下古今国事军政为人处事。好在龚箭政工出身细致耐心,党史军史如数家珍,放假说的话比训练还多,早先的那点儿紧张情绪早不知什么时候被抛到爪哇国去了。
搞定了自己的父母,陈善明尚在窃喜中,龚箭就开始挠头了,毕竟来而不往非礼也。之前打电话到家里时,透了一点口风,自家爸妈对不找女朋友这事还颇为怨念,这次要是告诉他们自己不但没找女朋友,还带了个男朋友回家,非得叫自己老爸拿枪崩了不行!
龚箭的爸爸是个警察,妈妈是中学教师,都是传统人,接受起来恐怕很困难,但做足了心理建设,龚箭还是拉着陈善明趁周末请假回了一趟家。
龚箭家就在本省,陈善明开车龚箭引路,清晨出发俩人下午就到了。陈善明拎了点水果,心里紧张的厉害,笨手笨脚地跟在龚箭后面。
被老妈欢欢喜喜地迎进门,龚箭心里也忐忑起来。一句“这是陈善明,我的战友,也是我准备以后一起过日子的人”才说完,龚箭那位在厨房里正切着菜、脾气火爆的老爸“当”的一声就把菜刀剁在菜板子上了。饶是陈善明见过大场面也被吓了一跳,看着板子上立着的刀一晃一晃的,一颗小心脏也跟着晃。
龚爸爸放下刀,一脚把陈善明踹出门,这边龚妈妈舍不得一年见不着两次的儿子,死死拉着不撒手。眨眼间俩人就门板两隔了。
陈善明看着光溜溜的门板,摸摸脑袋,半天才回过味儿来。屋里的龚箭看看爹再看看妈,两位老人严阵以待的样子让他瞬间无力了。门从外边被敲了几下,老爷子刚要开口,那边就说话了:“龚箭,我把水果放门口了,明天还得赶回去,我中午来接你吧。”说完听着脚步声吧嗒吧嗒的下楼去了。
老爷子拉开门的时候果然没有人,门口撂着水果,新鲜水灵的样子,琢磨了一下,还是拎回了家。
晚饭时,龚箭又正式地和父母说了一次,被无视。转天早上,再一次,仍旧无视。向来直率的父亲与一贯温婉的母亲对这件事默契地采用了冷处理的办法,直到龚箭回部队。从此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抗战”。
特战旅常年一级战备,两个人的假期加在一起也没几天,但只要休假,都会往龚箭家里跑一趟,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龚箭自己回家时总会向父母抛白心思若干次,要不就是讲讲和陈善明在部队里的事情;而陈善明大概都是买一些东西到门口敲敲门,从门开到关大约只来得及露出一个仓促的笑容,然后把东西放在门口走人。若是赶巧了两人一同休假,大约又是第一次回家的重现——门板两隔……
有一次龚箭受伤住院,龚妈妈煲了鸡汤来看他,进门就看见龚箭正呲牙笑着,陈善明正在给他喂饭,一脸郑重,好像在做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龚妈妈咳了一声,陈善明回头一看,说了句“阿姨您来了”,见没啥回应就放下饭拍拍龚箭的肩膀出了病房。后来龚妈妈又来了几次,差不多每次都能见到陈善明,带个饭找个水果或者陪着在病房里慢慢走走什么的。老太太倒是不再轰人,见了就点点头,也不跟他说话。
那天陈善明惯例被关在外面,只好一个人溜溜达达地在马路上乱晃,好巧不巧的让他赶上了这件说不上是倒霉还是幸运的事。
这年头家里有西瓜刀(就是那种蛮长的卖水果的常用的)不少,精神有问题的不少,敢砍人的不少,可是精神有问题的拎着西瓜刀满街砍人的还真不多。这次却让陈善明赶上了。
听见骚动的时候那疯子已经砍了两个人了,还有一个躲闪不及的脸上被划了口子。眼看着这疯子胳膊抡过去就有个孩子要遭殃,陈善明三步并作两步冲了上去,半蹲下搂过孩子,背上硬接了一刀,血一下子涌出来。放下孩子回身,闪过一刀,陈善明一踢一拽,把刀夺了,反剪住那人的胳膊。精神失控的人力大无比,陈善明觉得手都发软了,才有警察接到报案赶过来,交接完毕直起身,他就只觉得眼前一黑……
龚箭接到电话时正在家吃晚饭,打电话的是个警察,把陈善明送到医院觉得应该通知一下他的亲友。最近的通话记录是龚箭,于是就播了过来。
龚箭没注意前因后果,只听见人挨了一刀,送医院抢救了就慌了神。愣了半天才跟父母道了抱歉往医院跑。没一会儿龚箭的父亲也接到了电话,发生了重大的治安事件总该跟警察头子报备一声吧!
报告了旅部,两人的假期延长了几天,龚箭也没回家,就在医院陪着陈善明。其实不是大伤,只是失血,又缝了针。出院的前一天,龚爸爸和手下的几个人到医院来慰问见义勇为者,进门见了陈善明也没什么异常,照例问候了几句又称赞了一番。陈善明心里忽上忽下没个准,努力地应答着。走的时候正好龚箭提着暖壶打水回来,看见龚爸爸低声喊了一句“爸”。老爷子看了儿子一眼,又回身看看病床上的陈善明,似乎是对着空气说了一句“你妈说,出院之后没地方去可以回家”,然后就走了。
留下屋里的俩人面面相觑了半天才恍悟这是不是抗战胜利了呀?
回家的第一顿饭却是早饭,龚妈妈准备的清淡,白粥咸菜。陈善明若干天不见油星,瞅着龚箭手里的油条眼热。龚箭佯作不知,倒是龚妈妈见了好笑,从厨房拿了一根油条嘱咐陈善明,收了伤不宜吃油腻的,你就吃一根尝尝味儿。
陈善明受宠若惊,脆生生的应了,又说“谢谢阿姨”,惊得龚箭一个激灵。
那是龚妈妈第一次和陈善明说话,陈善明觉得那一刻自己可以记一辈子——那句关心的话,还有那根油条的味道。
那是陈善明第一次吃油条,他爱上的可能不是油条的滋味,而是它带来的认可和关怀,那是他最爱的曾经。
这些陈善明从未和龚箭说过,潜意识里,他觉得那人一定是懂的。因为那人即便笑着骂着,还是愿意为他准备这样一份早餐,让他回顾最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