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深谋远虑
荀彧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深谋远虑,每每做大事情必先考虑其后的发展。早年其投于袁绍门下,因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遂与其侄荀攸投奔曹操。曹操在政治上、军事上由一个一般的割据武装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确立了最后三足鼎立的历史格局,可以说多半归功于荀彧的谋略。最能体现这点的是荀彧为曹操所做的三大决策,即
其一:建立稳定的根据地。
其二:迎汉献帝于许都。
其三: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
【单骑退敌保三城】
曹操在占据兖州为根据地之后,为其父死于陶谦部下之手而耿耿于怀,举大军攻打徐州。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巩固了曹操的大后方。
当听到陶谦病死,刘备做了徐州牧后,曹操又要起兵讨伐刘备。在这个关键时刻,荀彧谏曰:
“昔高祖(刘邦)保关中,光武(刘秀)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
从这段谏词中可以看出荀彧目光长远,工于谋略。而后荀彧劝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致使曹操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以中央的名义进行征伐,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为其讨伐诸侯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官渡定决心】
官渡之战前,曹操因为军力与粮草不济,萌生退兵避袁绍之锋锐的想法。正当犹豫不决之际,荀彧至书曹操提出:“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公今划地而守, 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从而彻底稳定了曹操的开战之决心,于是有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基本统一北方。小说中荀彧尽管很少跟随曹操出现在战争第一线,却知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不得不让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