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的狄仁杰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人。通晓吏治、兵刑等典章及法律制度,武则天时任宰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点七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狄仁杰还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上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的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终于迫使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杰被任命为待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格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坚决反对,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四年,博州刺史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五千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建议特赦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
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狄仁杰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人。通晓吏治、兵刑等典章及法律制度,武则天时任宰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点七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狄仁杰还敢于犯颜直谏。仪凤元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上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的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终于迫使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杰被任命为待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格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坚决反对,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四年,博州刺史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五千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建议特赦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
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狄仁杰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