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吧 关注:17贴子:467
  • 4回复贴,共1

《憩园》巴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13-12-28 11:54回复
    【背景及主题】
    小说创作缘于巴金先生在抗战期间两次回到成都老家所得印象,这部小说可以看作是《激流三部曲》的一个精致的续篇,讲述的是大家庭败落以后的事情。同时,作者又不露声色地写出了“憩园”的新主人——一个新时代的新富贵的人生困境,实际上作品导向了对理想失落、金钱对人性腐蚀以及家族制度的反思。在节制的文字叙述中小说传达出忧郁的抒情气息,使得《憩园》别具魅力,实际上也标志着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成熟。
    《憩园》以抗战时期国统区的中心城市重庆为背景,通过对一个叫“憩园”的花园豪宅的精细叙述,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寄生生活对人的生存能力以及精神空间的巨大腐蚀。它表达的是一种人对自身命运无力主宰也不想主宰的生存状态,是生命本体被封建寄生生活彻底蛀空后的失重情形。这里,憩园不仅是一种权利阶级的代表,优越的生存地位的象征,而且也是一种深厚的封建文化的隐喻,陈腐的、毫无生机的传统价值秩序的符号。


    IP属地:江苏2楼2013-12-28 11:57
    回复
      【内容】
      小说是从“我”写起的,我住进了和自己同窗几年的同学——姚国栋家里,住进的院子就叫“憩园”。之后,姚国栋的第二人妻子万昭华、儿子小虎也相继登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闯入憩园的杨家小孩,并从姚国栋口中得知了杨家与憩园的历史渊源。故事由此全屏式地拉开序幕。后来,“我”与万昭华在创作赏读方面志同道合,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与杨家小孩心与心地不断拉近也使其倾诉了许久以来的秘密……小说最终以小虎和杨梦痴的死亡收场,“我”离开了憩园。


      IP属地:江苏3楼2013-12-28 12:15
      回复
        【价值】
        《憩园》虽然从叙事艺术本身来看,文本上的确没有多少新鲜的探索,但是它的审美内蕴却是相当丰厚的。它的艺术价值在于:以一种超越历史、超越阶级的生命之爱,写出了那个时代最底层的平民百姓的生存之苦和精神之痛;以一种人类景仰已久的悲悯情怀和体恤之心,展示了作家内心深处圣洁的人道思想和良知愿望;以一种诚挚的叙事态度直面着沉重的时代,直面着不幸的命运,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明确的独立意志和自由的精神立场。诚如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所说:“您却用自己对于人们及其脆弱命运的巨大同情,用这种面对压迫最贫贱者的非正义所抱的反抗之情,用这种——正如您的一位最引人注目的人物绝妙言之的‘揩干每只流泪的眼睛’使您的著作富有力量与世界性意义的敏锐力与清醒感,在注视生活。而这,正是一个作家具有世界意义的核心品质,也是整个二十世纪现代知识分子伦理操守和卓越人格的代表。


        IP属地:江苏4楼2013-12-28 12:16
        回复
          【内容简介】
          小说通过一位作家重归故土,寄居憩园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一所大公馆新旧两代主人共同的悲剧命运。
          旧主义杨老三在嫖赌饮吹中荡尽了祖传的遗产,沦落为乞丐,长期寄生虫式的生活,使他丧失了最起码的谋生能力;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又使他不屑于自食其力,只好靠偷窃为生,结果在监狱中默默死去。
          新主人姚国栋又重蹈覆辙,靠父辈的遗产过着庸俗、懒散、奢侈的寄生生活,在他们的娇纵和金钱的腐蚀下,儿子小虎又变成蛮横邪恶的纨绔子弟。姚家虽然是“新式”家庭,但那种腐朽的寄生生活以及长宜子孙的封建意识,和“憩园”旧主人是没有什么两样的。
          作者把姚家小虎作为杨老三的对应人物来写,让读者思考他们的共同命运和造成这种命运的罪恶根源。


          IP属地:江苏6楼2014-01-05 15: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