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著的《大本营陆军部,下册》(以下简称“大本营”)第520-521页,日军曾“下达了中国派遣军关于基本任务的命令和有关老河口、芷江作战的命令。……决心实施攻占老河口、芷江作战。”
众所周知,日军从未踏上芷江一步。这是抗战结束前最后的一场大规模会战,据新华网,死亡比是中国7737人对日军12498人,可惜网上的《大本营》影印本缺了关于此战最后的第588页,无法确认日军12498是日方数据。此战是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在1945年1月成编以来第一场大战,书多处描述日军困境,并说“重庆军以发烟弹指示我军部队位置,其迫击炮及轻重机枪,有如暴雨向我军阵地倾泻而来。其弹药之充足,令人吃惊。”,而在以前的战斗中,该书从未说过中国军队弹药让日军“吃惊”。
由此可见,张发奎的“感觉”很不全面。芷江是日军“想要的目标”,命令都下了,但“他们没有占领”。
关于老河口,网上几乎众口一词:日军在4月8日攻占,直到日本投降后的8月25日才光复。例如:
1,百度百科的《老河口保卫战》:“8月25日,老河口光复”
2,湖北新闻网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成老河口市今秋文化主题》:“8月25日光复时,全城蒿草过人”
3,襄阳市政府网的《李宗仁在老河口的抗战岁月》:“4月8日老河口沦陷。8月25日,老河口光复。”
其他的论坛、博客文章就不用说了。细读这些文章,都说从4月8日到8月25日,日军一直控制老河口。
但是,据《中华民国史事日志》,4月8日“鄂北日军陷老河口”;4月13日“鄂北我军克老河口”。而且,《大本营》第554页持同样说法:“第110、115、坦克三师团、骑兵第4旅团等于3月22日发起攻击。……于4月8日占领。……但在占领老河口后,又返回驻地。”虽然中日双方用词不同,但双方记载均表明,在日军攻占老河口后不久,日军就离开老河口。
《大本营》引人注意的还有几处:
第433页:“击沉舰母8艘、… 注:战后判明,此次发布的战果过分夸大。”——连航母都数错,敌方阵亡数那就更不用说了。
第512页:“(1945年)3月10日……约130架B29(日本方面数字,美方起飞334架)空袭东京”。——估算数少了一大半,大概是为了防止民心浮动。
第606页:“中华民国政府编《抗战简史》……所载日军的损失,大约增加两成,但大体看来可能无误。”
综合以上几点可见:中华民国政府对战果的统计比较严谨,事实上《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二卷一分册也披露了蒋介石的命令:“所有宣传应努力报导事实,慎勿夸张”;对比之下,日军的所谓战果水分就大得多。日方宣布的数字,只有己方损失数才有参考意义。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三卷二分册,P57):“直到作战前退避着的中共军,在作战开始后当日军转向追击时,和日军并进急追重庆军”。
是否说明了共才是货真价实的“皇协军”?
众所周知,日军从未踏上芷江一步。这是抗战结束前最后的一场大规模会战,据新华网,死亡比是中国7737人对日军12498人,可惜网上的《大本营》影印本缺了关于此战最后的第588页,无法确认日军12498是日方数据。此战是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在1945年1月成编以来第一场大战,书多处描述日军困境,并说“重庆军以发烟弹指示我军部队位置,其迫击炮及轻重机枪,有如暴雨向我军阵地倾泻而来。其弹药之充足,令人吃惊。”,而在以前的战斗中,该书从未说过中国军队弹药让日军“吃惊”。
由此可见,张发奎的“感觉”很不全面。芷江是日军“想要的目标”,命令都下了,但“他们没有占领”。
关于老河口,网上几乎众口一词:日军在4月8日攻占,直到日本投降后的8月25日才光复。例如:
1,百度百科的《老河口保卫战》:“8月25日,老河口光复”
2,湖北新闻网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成老河口市今秋文化主题》:“8月25日光复时,全城蒿草过人”
3,襄阳市政府网的《李宗仁在老河口的抗战岁月》:“4月8日老河口沦陷。8月25日,老河口光复。”
其他的论坛、博客文章就不用说了。细读这些文章,都说从4月8日到8月25日,日军一直控制老河口。
但是,据《中华民国史事日志》,4月8日“鄂北日军陷老河口”;4月13日“鄂北我军克老河口”。而且,《大本营》第554页持同样说法:“第110、115、坦克三师团、骑兵第4旅团等于3月22日发起攻击。……于4月8日占领。……但在占领老河口后,又返回驻地。”虽然中日双方用词不同,但双方记载均表明,在日军攻占老河口后不久,日军就离开老河口。
《大本营》引人注意的还有几处:
第433页:“击沉舰母8艘、… 注:战后判明,此次发布的战果过分夸大。”——连航母都数错,敌方阵亡数那就更不用说了。
第512页:“(1945年)3月10日……约130架B29(日本方面数字,美方起飞334架)空袭东京”。——估算数少了一大半,大概是为了防止民心浮动。
第606页:“中华民国政府编《抗战简史》……所载日军的损失,大约增加两成,但大体看来可能无误。”
综合以上几点可见:中华民国政府对战果的统计比较严谨,事实上《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二卷一分册也披露了蒋介石的命令:“所有宣传应努力报导事实,慎勿夸张”;对比之下,日军的所谓战果水分就大得多。日方宣布的数字,只有己方损失数才有参考意义。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三卷二分册,P57):“直到作战前退避着的中共军,在作战开始后当日军转向追击时,和日军并进急追重庆军”。
是否说明了共才是货真价实的“皇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