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对一切的娟子
走访篇
自己下乡期间走访了四次,共走访了八个孩子,每个孩子都给我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娟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始终微笑着的脸庞。
对娟子的走访非常非常不顺,她是我走访的孩子中唯一一位我有放弃想法的。
娟子是我们队走访第二天也就是2013年7月16号就走访的对象,但是,那天派出的走访组队员们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却仍未找到娟子的家,未能见到娟子,因而在表决时不得不搁置。时间一晃,到了走访的最后一日,也就是24,图图才决定让我们组去再次走访娟子。
我们组的人员有:主问兼组长海子,辅问兼记录若望和辣椒,拍照兼辅问校长。
当时自己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难办,因为之前走访的那组队员已经了解到了关于娟子的一些情况,我们这次只是找娟子补充一些信息;此外,娟子目前还在学校里补课,所以,我们直接去观庙高中找她就好了。
当时我乐观的估计,对娟子的走访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结果,当我们早上八点左右赶到她们学校时,她们刚刚放假,我们必须去她家找她,联系了她的班主任,问了她同学,但都不知道她家的具体住址和她的联系方式,我们又联系了她的奶奶,她奶奶不知道娟子申请资助这件事,因而不相信我们,不肯告诉我们她的地址,说娟子现在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会让娟子回家后跟我们联系。时间已经接近九点了,我们只得先去走访第二个孩子。当我们走访完第二个孩子,组内一致同意,若回到高中,再要不到娟子的地址,我们就只得放弃她。
回到观庙,时间已是十一点,我们再次联系,几经周折,终于争取到了娟子的一个亲戚送我们去娟子家。
我们先是在大中午的骄阳下走了一个半小时到了娟子的那位亲戚家,又和那位叔叔坐车一个小时才到了娟子的家里。我在起身前往娟子的亲戚家时和自己的组友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这个娟子不是一个值得我们花费如此大精力寻找的孩子,我会发火的!”坐在车上,自己的心情也不是很好,但当这辆车已经行驶了半个小时,窗外已经是非常偏僻的山区时,自己的心里又不禁泛起希望:这个孩子应该是需要我们帮助的吧。
终于到了娟子家,那时已是下午两点了,大家都很辛苦,而娟子是在早上七点多从观庙出发的,十二点半左右到的家,可想孩子每次往来于学校和家里的辛苦。迎接我们的,是娟子和她奶奶的笑容,她家的房子从外观看起来,还不错的(后来才知道那是她舅舅和她舅舅的亲戚共有的):一层三间,此外旁边还有一个破旧的独立的小土屋,是她家的厨房和鸭舍。但进入房子后才发现家里的摆设很简单:很便宜的小彩电,电冰箱,风扇,此外,就基本没什么大电器了,所谓的一层三间,其实是中间一间大屋,相当于客厅,客厅两面墙上分别开有一扇门,分别是两间卧室,在我看来,那三间房其实就是一间房。而且,那房是娟子的舅舅的,娟子家也就是属于她父亲的老房子已经严重损毁,不能居住了。
然后我们就开始了和娟子的聊天了。娟子的经历可谓不幸,父亲在自己三岁时去世,不久母亲改嫁,嫁的那个人很懒惰,又加上母亲嫁过去后又生了三个孩子,因此,母亲在那边的生活也不宽裕,基本帮不了娟子;娟子的奶奶八十岁左右,身体没有大病,但也只能种种菜,干不了重体力活,家里的蔬菜可以自给,但粮食是要靠买的,虽然家里很困难,但奶奶在尽自己的全力让这个家继续维持下去;娟子还有个舅舅,今年三十岁左右,在外务工,是在一个狐狸皮工厂里,收入并不高,一月两千多元。由于舅舅没有成家,因此和娟子她们生活在一起;也因为和娟子及奶奶生活在一起,舅舅没有成家,因为没有人愿意嫁给一个拖着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的人。听带我们来的娟子的那位亲戚说,娟子舅舅有过对象,但女方嫌弃娟子舅舅要照顾娟子和她奶奶,而娟子舅舅又不肯丢下祖孙俩,结果这桩婚事没有成。舅舅待娟子和她奶奶非常好,尤其是对娟子,娟子很懂事,成绩很好,舅舅对她就像对待亲生女儿,她和奶奶的生活也主要靠娟子舅舅汇钱回来,娟子舅舅实际在这个家庭里扮演父亲的角色。他对娟子寄予厚望。而娟子自己也很争气,尽可能的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在观庙高中的励志班里,也就是尖子班里读书,并争取到了免学费的权利,此外,娟子每月还有低保五十元左右,而她的生活费每月才三百多元。
娟子本人很有上进心,待人真诚,因此朋友也不少,她自己是学文科的,对建筑设计很感兴趣。
自己对娟子印象最深刻的,仍是她的笑容。记得那天坐了很久的车,晕晕乎乎下车后,又累又饿,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娟子的笑容,自己身上的疲乏顿时无影无踪;在和娟子聊天的过程中,娟子也总是微笑着,那平静的脸上不时出现的微笑中,蕴含了对生活的自信,对苦难的隐忍与坚韧。这次走访中遇到了很多的孩子以及家长,她们生活的状况很不容人乐观,但她们却仍能保持乐观,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如娟子,如娟子的奶奶,我想,她们,在与生活中苦难的较量中,无疑是真正的胜利者。
笑对一切的娟子,并非没有悲伤,也并非不知道现状的严峻,但她仍能微笑着,她仍能高傲的面对生活,我认为,她是值得我们帮助的。
通讯:海子
回访篇:
对于娟子的回访,收获是超出自己的意料的。
相比于其他人在走访时未见过面而言,自己在走访时已见过娟子,和她有一定的交流,因此,对于她的回访,自己不是很看重,但在对娟子在回访中,我又了解到了很多新的信息。
之前走访已经了解到了娟子的家庭状况,鉴于她的成长环境,而且那天在她家时她也表现得很文静,我本以为她应该是一个很内向、敏感的女孩子,但没想到的是,她乐观、外向,甚至,像我开玩笑说的那样,还有点“豪放”。
那天和娟子的聊天,是从我的紧张、手足无措开始的,见到娟子之前,我就不断提醒自己:没事的,千万不要紧张,不要冷场。事先反复看了往年老人孩子故事的回访篇的结构,梳理出了自己的聊天“大致流程”,但因为这是我回访的第一个孩子,结果聊天刚开始,自己就完全慌了,不知从何谈起,这时,娟子就在旁边,她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笑容让我慢慢的放松,既然死板地按照既定流程行不通,那就来个“天高任鸟飞”吧。我们开始完全没有章程的聊天,她谈到了她文综比较弱,尤其是地理,虽然很努力的学,进步却不大,恰巧地理是我最喜欢的,于是我们花了很久的时间聊地理······除了学习,我们聊到比较多的是她对未来的打算,娟子告诉我,她现在对于未来没有打算,不过在问到她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时,她却很肯定:自己想要过一种不平淡的生活,一种处处有惊喜的生活,当娟子知道我是免费师范生,未来将要回老家当老师时,她说自己不想当老师,看得出来,她对于平平淡淡、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并不怎么感兴趣。
关于娟子的家人,我们在走访时就聊了很多,而且就是和娟子本人聊的,所以当时就没就这方面与她聊。
我们聊天时占用了她们的午休时间,本以为只需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结果聊到了两点二十分,却仍然意犹未尽,但考虑到不能耽误她们上课,我们的聊天只得结束。
下午晚自习前,我又找到她,和她聊了一会,在我的主动要求下,她拿了一张自己的地理试卷,并且问了我一道地理题,但丢人的是我居然没有解出来。
最后,她希望我回去后能给我寄我们学校风景的照片,她说希望自己累了时可以看看,看的出来,她和她的同学们对于大学生活非常向往,当然也非常羡慕我们。
一个细节:这次和娟子以及观庙的5名高三孩子的回访是一起的,在刚见到我们时,几乎所有孩子都很紧张,很害羞,我们这些见过了大风大浪的人也很是放不开,记得其中最内向的彭登敏一直就挽着娟子的手,而娟子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是:“居然不认得我了!”(虽然之前是我走访她的,但我当时没把她认出来)
通讯: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