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简而言之,就是“ 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
崇洋媚外是一种自卑,而过于强烈的民族意识又未必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不自信。文化自觉,即要有自知之明,自己对自己尚不熟悉,只凭感情判断,或被人言语左右,又怎么有任何说服力呢?有时,我们或许会艳羡,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可我们有细细品味过故乡的月么?又或者,我们一直在奇怪,我天朝的月亮那么圆,怎么就没人懂得欣赏呢?那么,我们能否告诉那些我们认为没眼光也好,没文化也好,甚至忘本也好,我们能否告诉那些人,中华文化她怎么好,她有哪些历史闪烁着怎样的智慧,她有各种美食起源于哪种传说,她的四书五经,她的服饰刺绣,她的楼台水榭,她的民族融合。中华,是个那么大的概念;文化,又从来广阔无垠。价值观很重要,如果想要别人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就要使得自己有价值,有说服别人的价值,而这价值,不是尽沉浸在自己爱国的情感中就可以得到的。
评价哪儿的月亮比较好看,那得真真切切到过那地儿端详过它。又或者我们说人家不好看,那咱也得细看了再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善与不善,从来都是在一个矛盾个体中共存的。于文化,道理也是一样的。
又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包容度体现了某种文化的张力和活力。孤芳自赏,似乎总是寂寞而欲颓。窗外面的世界,还有那么绮丽的文明存在着,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感叹。眼界,开阔点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咱也可以说,人心本来就是偏长的,老子就是偏爱中华文化,怎么着?!好啊,别总说怨别人不爱,哪怕冰山一角,说出个所以然来,惊艳死他们,要他们也自觉自觉呗~
急吼吼地跑到爱国的制高点上,咆哮着:“觉醒吧,你们这群愚蠢的凡人!”
凡人只会低调奢华地瞥你一眼,心想,卧槽,谁啊你,这么浮夸,果然还是自己比较深沉有内涵。
这也大概就是个笑话罢了。
简而言之,就是“ 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
崇洋媚外是一种自卑,而过于强烈的民族意识又未必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不自信。文化自觉,即要有自知之明,自己对自己尚不熟悉,只凭感情判断,或被人言语左右,又怎么有任何说服力呢?有时,我们或许会艳羡,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可我们有细细品味过故乡的月么?又或者,我们一直在奇怪,我天朝的月亮那么圆,怎么就没人懂得欣赏呢?那么,我们能否告诉那些我们认为没眼光也好,没文化也好,甚至忘本也好,我们能否告诉那些人,中华文化她怎么好,她有哪些历史闪烁着怎样的智慧,她有各种美食起源于哪种传说,她的四书五经,她的服饰刺绣,她的楼台水榭,她的民族融合。中华,是个那么大的概念;文化,又从来广阔无垠。价值观很重要,如果想要别人认同自己的价值观,就要使得自己有价值,有说服别人的价值,而这价值,不是尽沉浸在自己爱国的情感中就可以得到的。
评价哪儿的月亮比较好看,那得真真切切到过那地儿端详过它。又或者我们说人家不好看,那咱也得细看了再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善与不善,从来都是在一个矛盾个体中共存的。于文化,道理也是一样的。
又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包容度体现了某种文化的张力和活力。孤芳自赏,似乎总是寂寞而欲颓。窗外面的世界,还有那么绮丽的文明存在着,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感叹。眼界,开阔点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咱也可以说,人心本来就是偏长的,老子就是偏爱中华文化,怎么着?!好啊,别总说怨别人不爱,哪怕冰山一角,说出个所以然来,惊艳死他们,要他们也自觉自觉呗~
急吼吼地跑到爱国的制高点上,咆哮着:“觉醒吧,你们这群愚蠢的凡人!”
凡人只会低调奢华地瞥你一眼,心想,卧槽,谁啊你,这么浮夸,果然还是自己比较深沉有内涵。
这也大概就是个笑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