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的西南方向有一处小屋叫南阙屋,南阙屋建于1900年,是书院最初的大门。它面对着文塔,希望文运昌盛,但后来人们认为大门朝山人才出不去,便改大门于北。北阙屋面对涟水河,吸收了水的浩气,希望源远流长。改建之后,书院吸取天地之精华,山的灵气水的浩气聚集于书院之内,因此学校英才辈出,生生不息。
书院前: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东山书院的主体部分,为典型南方清代古建筑群,砌有高大的马头封火墙,屋顶上是宝葫芦和祥云吉兽,中间有五幅灰塑,分别是:“岁寒三友”、“三官赐福”、“八仙过海”、“童子观音”、“一路莲科”,这些图案都蕴含着吉祥如意的内容。书院看上去更加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书院门额为汉白玉石,“东山书院”四个字是清朝榜眼、大书法家黄自元(湖南安化人)所书。黄自元是湖南安化人,当时他来到湘乡县衙,书院校董们听说后,派出一顶八抬大轿把他接过来,写了这四个大字,并付了一百两银子作为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