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章吧 关注:155贴子:398
  • 8回复贴,共1

【转】龙生九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囚牛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f864dc48718367aad897fd51e718b68/4795f8345982b2b7af75b92930adcbef74099b43.jpg老大囚牛(qiú niú)是龙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传说,龙头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万物声音,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塑像。这个装饰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这位富有音乐天赋的龙子,不仅出现在汉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有刻着囚牛扬头张口的形象。
——因缘醉忘风流尽,释道归来锦绣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1-10 20:03回复
    睚眦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000175686d6277fe912323018391f63/ade7f9af2edda3ccfbd83bcd00e93901203f9275.jpg老二睚眦(yá zì),是老二,传说生得龙首豺身,平生性格刚烈、好斗喜杀,是龙子的战神。睚眦发怒时瞪起的凶恶眼神,也被古人用来描述“怒目而视”,《史记》司马迁对“范雎报仇”一段的评价,便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于是,诞生了“睚眦必报”这个成语。睚眦好杀戮,所以古人常把它刻在刀剑刃身与手柄接合的吞口处,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因为帝王们都相信睚眦能克煞一切邪恶。
    ——因缘醉忘风流尽,释道归来锦绣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1-10 20:04
    回复
      嘲风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61a2752a1ec08fa260013af69ef3d4d/1b2bfa51f3deb48f2d4d2233f11f3a292cf5780d.jpg老三嘲风(cháo fēng),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有它的塑像。排列成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领头的是一位“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嘲风便是第二位。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这10只神异,取意“十全十美”,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因缘醉忘风流尽,释道归来锦绣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1-10 20:05
      回复
        蒲牢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a74c4d30df3d7ca0cf63f7ec21ebe3c/af855c23dd54564e200e67d4b2de9c82d3584fc2.jpg老四蒲牢(pú láo),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钮是它的塑像。人们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如今,在全国大地,几乎每一口古钟上,都有蒲牢的身影。
        ——因缘醉忘风流尽,释道归来锦绣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1-10 20:06
        回复
          狻猊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335b7343801213fcf334ed464e636f8/b4b785160924ab18790e62da34fae6cd7a890b11.jpg老五狻猊(suān ní),又名金猊、灵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虽然相貌凶悍,但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塑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狻猊也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如今,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还留着古人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排行第五,这座庙又名“五爷庙”。
          ——因缘醉忘风流尽,释道归来锦绣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1-10 20:07
          回复
            霸下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形似龟,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2b71bb3dcc451daf6f60ce386fc52a5/a5c738224f4a20a40f41bf2a91529822700ed0d6.jpg老六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塑像。第一种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立碑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下面塑着霸下(赑屃)的形象,示意霸下是治水功绩的根基,没有霸下就没有这功绩。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因缘醉忘风流尽,释道归来锦绣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1-10 20:09
            回复
              狴犴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af8cd3155e736d158138c00ab524ffc/71fa810735fae6cd897f288c0eb30f2440a70f62.jpg老七狴犴(bì àn),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塑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对作奸犯科之人极有震慑力。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古时牢狱的大门上,都刻有狴犴头像,因此监狱也被民间俗称为“虎头牢”。
              ——因缘醉忘风流尽,释道归来锦绣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1-10 20:10
              回复
                负屃负屃,(fù xì)身似龙,头似狮,排行老八,平生好文,是龙子中另一位好风雅的——专爱书法。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99bbf2a91529822053339cbe7c87b3b/b80ed8b1cb134954a69b6b89574e9258d3094aac.jpg老八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塑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因缘醉忘风流尽,释道归来锦绣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1-10 20:11
                回复
                  螭吻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8711fdc4d086e066aa83f43320a7b5a/5edf2eec54e736d1bfc60fe59a504fc2d762695c.jpg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传说中它生得龙首鱼身,它的形态最早出现在汉武帝修建的“柏梁殿”上。当时,有大臣建议说:大海中有一种鱼,尾部好像鸱,它能喷浪降雨,不妨将其形象塑于殿上,以保佑大殿免生火灾。武帝应允。等到大殿建成之时,群臣争相询问殿脊之上为何物,汉武帝不知如何作答,便以它长得像鸱的尾巴给起名“鸱尾”,后来渐渐演化成了谐音的“螭吻”。又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螭吻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塑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 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因缘醉忘风流尽,释道归来锦绣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1-10 2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