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回归:企业家与宗教
作者:刘建强 原载《中国企业家》
“信佛使我快乐自信,犹如流浪的孩子听到父母的召唤。我时刻感受着佛爱的温暖。”
在中国,如果某位老板当众说出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人诧异。但事实是,在我们身边,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有着宗教信仰或者对宗教文化感兴趣,他们或虔诚信仰,或以之修身,或用之企业经营,且大多成绩斐然。
很多人认为中国除道教外没有自生的宗教,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的宗教就是传承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准则,推崇道德的自我完善。它的目的与佛教、基督教并无本质不同,均是劝人互爱向善,只是后二者因为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原罪”、“末日审判”之说,所以更具震慑性和针对性。
儒家思想并未真正深入人心,它实际上是不成功的宗教,否则我们就不会到现在还没完没了地谈“诚信”问题。而在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这类问题本身就是多余。
经济学者赵晓博士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出,西方商人的经商动力来自于“净欲”,而中国企业家则更多出自“贪欲”。这种说法未免尖刻,但是中国企业家缺少自我约束却是事实。
中国社会曾经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狂人逻辑鼓吹下高歌猛进,至今余音不断。这种理论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群“无知者无畏”的暴徒。种瓜得瓜,种斗得斗,最终还是自己吃亏。回头看看,得到的东西远比失去的多。
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不少企业家们谈到了宗教带给他们的宁静和快乐。“我们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而佛教让我们安静下来。”广州某投资公司董事长李先生说。
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起伏跌宕原属平常,宗教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慰藉。很多企业家从宗教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
除此,像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海南航空副董事长王健那样把宗教文化用于企业管理上的也大有人在。
虔诚的“信徒”
当一个企业家与宗教发生关系,他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变得新颖而深刻。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意义更是一种生命哲学。
“人生的幸福与不幸,实际上,就看你道德积累、功德积累得怎样了。这种积累不仅是今生今世的,还有过去若干世的。过去的积累,决定着今世的福报;今世的积累,决定着来世的报应。真正的福报都是这样修积来的,不是不择手段就可抢夺得到。因此,我们说,道德修养以及德行的积累,才是人生的原始资本的积累。”恩威集团董事长薛永新认为,高尚的品德是人最重要的财富,而信奉佛教和道教是其途径。因为从事医药行业,薛的信仰看上去顺理成章。
“如果有人对你说,现在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大家残酷一点,不择手段夺取财富,不要道德了,你千万不要听信,他是在害你。你现在把道德丢掉容易,到时候你再想拿起来时,恐怕已经晚了。这种道理在佛学的因果观里是了了分明的。你种下恶因,就只能结成恶果。”
“信仰不是工具,与人从事的职业、是不是企业家没有关系。”博闻投资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对《中国企业家》说。
《圣经》是吴远之“生活、做人、处事的指南”。他喜欢看各类宗教书籍,“可惜国内太少”。吴的母亲是一位佛教徒,对儿子的信仰曾有过一些疑虑,但“她也实实在在感受到我信主后的平安与欢愉。”
与吴远之一样,健康园集团副总顾悦悦告诉记者,她完全反对把自己的信仰叫作哲学甚至宗教,认为那些都是有碍接近神的看法。“神绝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宗教,只是造了一点点的理论和逻辑,只是人造的一个偶像而已。它和我们的关系是葡萄树和枝子的关系。枝子要一天一天想,我明天会不会发芽,长叶子,会不会长出果子来,担心得要命。其实不需要的。如果这个枝子在葡萄树上,所有的养分、水分就会不断地进到枝子里面来,这个枝子就多结果子。如果这个枝子离开了葡萄树,就什么都不能做。”有人评价说,顾悦悦来到健康园集团,更大的原因是她要布道,让更多的人相信给了她安宁喜乐的主。事实上,在顾的周围,有许多人接受了她的信仰,成为基督徒。
作者:刘建强 原载《中国企业家》
“信佛使我快乐自信,犹如流浪的孩子听到父母的召唤。我时刻感受着佛爱的温暖。”
在中国,如果某位老板当众说出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人诧异。但事实是,在我们身边,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有着宗教信仰或者对宗教文化感兴趣,他们或虔诚信仰,或以之修身,或用之企业经营,且大多成绩斐然。
很多人认为中国除道教外没有自生的宗教,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人的宗教就是传承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准则,推崇道德的自我完善。它的目的与佛教、基督教并无本质不同,均是劝人互爱向善,只是后二者因为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原罪”、“末日审判”之说,所以更具震慑性和针对性。
儒家思想并未真正深入人心,它实际上是不成功的宗教,否则我们就不会到现在还没完没了地谈“诚信”问题。而在有基督教传统的国家,这类问题本身就是多余。
经济学者赵晓博士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出,西方商人的经商动力来自于“净欲”,而中国企业家则更多出自“贪欲”。这种说法未免尖刻,但是中国企业家缺少自我约束却是事实。
中国社会曾经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狂人逻辑鼓吹下高歌猛进,至今余音不断。这种理论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群“无知者无畏”的暴徒。种瓜得瓜,种斗得斗,最终还是自己吃亏。回头看看,得到的东西远比失去的多。
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不少企业家们谈到了宗教带给他们的宁静和快乐。“我们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而佛教让我们安静下来。”广州某投资公司董事长李先生说。
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起伏跌宕原属平常,宗教给了他们相当大的慰藉。很多企业家从宗教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
除此,像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海南航空副董事长王健那样把宗教文化用于企业管理上的也大有人在。
虔诚的“信徒”
当一个企业家与宗教发生关系,他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变得新颖而深刻。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意义更是一种生命哲学。
“人生的幸福与不幸,实际上,就看你道德积累、功德积累得怎样了。这种积累不仅是今生今世的,还有过去若干世的。过去的积累,决定着今世的福报;今世的积累,决定着来世的报应。真正的福报都是这样修积来的,不是不择手段就可抢夺得到。因此,我们说,道德修养以及德行的积累,才是人生的原始资本的积累。”恩威集团董事长薛永新认为,高尚的品德是人最重要的财富,而信奉佛教和道教是其途径。因为从事医药行业,薛的信仰看上去顺理成章。
“如果有人对你说,现在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大家残酷一点,不择手段夺取财富,不要道德了,你千万不要听信,他是在害你。你现在把道德丢掉容易,到时候你再想拿起来时,恐怕已经晚了。这种道理在佛学的因果观里是了了分明的。你种下恶因,就只能结成恶果。”
“信仰不是工具,与人从事的职业、是不是企业家没有关系。”博闻投资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对《中国企业家》说。
《圣经》是吴远之“生活、做人、处事的指南”。他喜欢看各类宗教书籍,“可惜国内太少”。吴的母亲是一位佛教徒,对儿子的信仰曾有过一些疑虑,但“她也实实在在感受到我信主后的平安与欢愉。”
与吴远之一样,健康园集团副总顾悦悦告诉记者,她完全反对把自己的信仰叫作哲学甚至宗教,认为那些都是有碍接近神的看法。“神绝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宗教,只是造了一点点的理论和逻辑,只是人造的一个偶像而已。它和我们的关系是葡萄树和枝子的关系。枝子要一天一天想,我明天会不会发芽,长叶子,会不会长出果子来,担心得要命。其实不需要的。如果这个枝子在葡萄树上,所有的养分、水分就会不断地进到枝子里面来,这个枝子就多结果子。如果这个枝子离开了葡萄树,就什么都不能做。”有人评价说,顾悦悦来到健康园集团,更大的原因是她要布道,让更多的人相信给了她安宁喜乐的主。事实上,在顾的周围,有许多人接受了她的信仰,成为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