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吧 关注:367,375贴子:2,428,562

传统武术发展的秘密。(转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火器时代之前,中国是天下第一步战强国。动则数十万人的战争中,能活下来的人所凭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研究在世上活命之道二十年,不敢在擂台上说能打赢泰森,小光头,格雷西,但是自有自己独到之处。如今就完全免费地和各位分享一下。
本文会分析中国几大传统拳种的源流。看看它们的来历和用途。将分为如下几个章节。
1.战场之拳
2.义士之拳
3.暗杀之拳
4.飞贼之拳
5.擂台之拳
第一卷:战场之拳
中国古代战争的特点就是人多,多到什么地步呢?我打个比喻,一个足球场大概可以容纳5万人在那里密密麻麻地站着。一场较大规模的战争,大概就是好几个足球场的人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这么多人挤在一起,面临的最大危险是什么?
答案是个废话,就是被踩死。五万人中只要有1000人突然发了神经乱走路。至少一瞬间就能踩死2000人。踩残废的则不计其数。什么泰森小光头遇到这1000个发神经乱走路的人,可能可以一阵摆拳打倒四五个,但最后也只有死路一条。死得最快的是什么人?是格雷西家族的人,这个家族的人有个坏习惯,就是一打架就往地上趴。只见一阵大脚丫过后,顿时退货。
如果这发了神经乱走路的1000人,不是一般人,是骑着马拿着长矛的,死的人就更多了。什么?发了神经的不止1000人,是另外50000个骑马拿长矛的人?!?!
所以各位喜欢看穿越小说的兄弟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练了点什么无限制啊,k1啊,跑到古代就能吃香。真过去的话吃的估计都是烧的香。
在战场之中,对武功的第一要求是
1.重心低+平衡感(马步稳),否则一滑倒则万事休矣
2.保护要害。挨一刀一枪则省下娶老婆生孩子的费用了。
这里说的保护要害,可千万不要以为是像拳击手一样两手护着太阳穴和下巴。在战场上你摆这个姿势就是找死。
首先分析你是个什么兵种,你是长枪兵(排在最前面送死的就是你这个兵种)就摆个形意拳的三体式。前手防咽喉和胸,后手防腹+下阴,两手抓一支长枪,用趟泥步前进。形意拳号称是岳飞传下来的武功。岳飞用的肯定不是什么泰拳黑市拳。动脑想想就明白了。
你是刀盾兵(好不到哪里,也是个送死的兵种啊!)就一手在前持盾,一手在后持刀。摆个太极拳的白鹤亮翅的姿势。谁要是摆泰拳姿势死了不要怪我没指点啊!
你是弓箭兵……安心射箭吧,别想这么多了。士兵在该死的时候不死是一种耻辱。
如果你祖先积德,分配了个骑兵,也别太得意。你照样要练马步。那些喜欢蝴蝶步的兄弟还是在家和美女扑蝶嬉戏吧。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聪明的朋友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功夫实用不实用,关键看你在哪里用”
当年巴西有个小男生,学了日本的柔术。据他自己说“删除了一些不实用的技法,创编了无敌的格雷西柔术”
格雷西柔术现在已经到处挨打了。说明这世界上那有什么无敌的东西?那都是广告!我们分析一下日本柔术和格雷西柔术的异同,就不难发现格雷西删除的是什么技术。
日本柔术的针对对象,是双手持武士刀的铠甲武士(一般开始从小练刀,反应不会比你差)。面对这样的对手,你用什么鞭腿,什么下潜抱腿摔都是假的,你若用鞭腿,只见对方潇洒地大刀一挥,只见一条腿如鞭一样飞上半空去了。
吾观察街斗多年,未见有人敢对手持西瓜刀的对手使用高鞭腿,便是这个道理。
但如果对手是个空手的人,那便不可怕了,拼着挨几拳,也要把对方推倒凌辱一番。但这依然有危险,你永远不知道他身上是不是藏着把小刀,或者摸出把钥匙朝你脸上猛刺。
我观察了一下泰森的身板,在要害未被刺中的前提下,他大约能在挨5刀的情况下支持10分钟不死亡。超出10分钟则情形不乐观。
如果要害被刺中,没啥说的,当场毙命。
在街斗中,吾未见面对匕首者双手护头跳跃作泰森状的。反对的人请上视频证明。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10-17 14:47回复
    张三丰被元朝皇帝召见,路上杀山贼若干,他说他是夜梦神人授拳,鬼(元朝鬼子)才相信。实际上答案很简单,他就是传承战场之拳的人之一。但这要是明着和元朝皇帝说,元朝皇帝绝不会表扬张三丰热爱科学实事求是,而会命令御林军猛冲过来考验科学。
    跆拳道?呵呵。陈中可是跆拳道冠军,曾经踢断过男陪练的肋骨,应该比只练过两年跆拳道的人强吧?但她的陪练抵持着巨型脚靶,给她练侧踹,也没见陪练出什么事啊?再说冰箱那么大,谁费那么大劲抱着?这样吧,咱们也不赌多,就赌一千块。我抵着冰箱,你用脚踹,我死自认,不死只要你一千块。如何?
    陈中的这个例子恰好可以当我的案例,跆拳道护甲是很厚的,且内衬软绵能吸收冲击力,在这情况下还有人因此肋骨折断。可见透甲是常见的事情,
    其次,她的陪练持靶的时候是背后抵着墙(千军万马)吗?如果说持靶要背后靠墙,恐怕没几个人愿意当陪练。
    第三,我很愿意打这个赌,我没说1脚能死,以一小时为限如何?
    外篇:戚家军剿匪法
    有朋友提到,在战场上最实用的是武器而不是拳法,并且举出了戚继光为例子。
    但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实际上在古战场上,双方隔开距离对刺对砍,实在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状况。实际的状况是什么呢?是两军第一回合的对刺对砍之后,你还没来得及刺第二枪,砍第二刀,就已经被后面的人挤得和敌人脸贴脸,心连心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还没死,那么最可靠的不再是手中的大刀长矛,而是拳法,肘法。只要能一拳把对手打晕2秒,你就可能多活了两秒。
    戚家军的鸳鸯阵是一种剿匪阵法,适合对抗不能形成践踏性杀伤的小股的步兵倭寇势力。但是却不适合大规模军阵,戚继光的战友余大猷中后期被调去守北边,对付北方骑兵,他就没再使用鸳鸯阵,而是使用了其他更适合环境的阵法。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啊。
    战场之拳中还有些叫“劈拳”的招数,是单手从上到下砸对方的脸。这种拳法在手持刀柄的情况下威力特别强大。还有些叫大劈的招数,则是一手高一手低地同时往下砸,这一招的密码只需要手持长枪即可明白,这是用枪尾凿击近身对手的技术啊。
    以传承战场技术为目的的战场之拳在清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相当一部发展为更适合用来单兵/小规模作战的“义士之拳”这点会在后文再述。
    前言2
    闲言闲语,在这个时代,保守其实是没啥意义的,我的师父们教我的时候不是怕教会徒弟打师父,而是怕东西失传,恨不得先都塞到我脑子里。但东西还是在我这一代失传了不少,为什么?因为这东西不值钱。
    不值钱的东西就没人去学去练,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好比说我在讲武堂里毫不保留地说了破甲打的发力方法。在古代我估计就会因此被同门追杀,但是这样便宜地说出来,留意的人又有几个?
    中国功夫的名声,就是败在坛里终日大言炎炎,沉迷于自我心理满足的人手里。
    许多看官都在留意“古代打仗怎样才能赢”(其实很多看官一句都没提过战争的胜负问题)。而自动忽略其他内容,这就是功利心。这样的人适合当军师,但不适合当士兵,适合当票友,却不适合当拳手。
    下面我会专门用太极拳的一些秘奥义来讲解一下这一流派的战争之拳精髓。觉得不能理解或者声称自己没听说过的人也不用怀疑,当小说看即可。
    在说太极拳之前,先说一下巴西的华丽格斗术:卡波依拉
    卡波依拉的动作主要为腿技,其次是一些匪夷所思的翻滚跳跃技巧。这东西在现代人看来只是怪招,看起来好看。改成街舞能泡MM。但这种拳法的来历是什么呢?
    是几百年前,殖民者入侵巴西,将巴西男子列为奴隶,持有武器者杀杀杀。大部分奴隶还要带着较长的手铐工作。连晚上睡觉都不能解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巴西人发明了一种华丽的“传统舞蹈”,这种舞蹈实际上是专门利用手铐铁链为武器而研发的杀人拳。
    卡波依拉的基础格斗式是身体不断左右变换(尽量躲闪火枪)两手保持距离交错在面前划过(用铁链锁拿刺刀)一旦抓住机会,就用铁链锁住对方手臂或脖子,然后通过身体的跳跃和旋转勒断目标,这种包含体重和跳跃力的锁链技,加上攻击角度诡异,实在是奴隶们对抗火枪的最有效的方法。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10-17 14:48
    回复
      当统治渐渐稳定,战场之拳再难有用武之地,其中一部分战场之拳的传人沦为街头卖艺者,向高难度的华丽动作发展,一部分沦为拳手,专业角斗供吃饱了撑的观众取乐(或换个好听的说法说是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而其中一部分转变为义士之拳。
      义士这个词,在古代就是黑社会的意思。在元代,是明教,白莲教为主,在清代是以天地会,红花会等为主。这些秘密会社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大多数时候潜伏在民间,一般很少有大规模作战。打斗的对手一般也不是军人,而是衙役,捕头,密探,在这种情况下,战场之拳就不那么实用了。其中有一些实战高手发明了更实用与当前这种情况的技术。
      重心前倾走路,感觉快失重的时候拇指一顶,就像顶在别的物体上一样顺势把重心调整过来。
      语言表达有其极限,你可以试着坐公共汽车,扶着扶手,感受用手指轻轻借力来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平时练习,就把拇指当作其他手指扶着的扶手。以此保持身体平衡。或者把其他四个手指当作拇指顶着来维持平衡的物体。
      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个练八卦掌的朋友,这位朋友练了好几年的八卦掌,但是还是打不过拳击手,他十分苦恼。认为是他内力未到的原因,实际上按他那种练法,就算练十年,也打不过练了十年的拳击手,因为八卦掌这东西最早出现在商业社会的时候,虽然是在一次职业擂台赛上,但是八卦掌最早的诞生用途却绝非打擂台,而是反清复明。
      八卦掌的手法和身法让人眼花缭乱,打击力却不尽如人意。有很多八卦掌的朋友因此苦恼,都兼练铁砂掌之类的重手法,但是铁砂掌配合到这样灵活的身手上却又没了威力。所以当世很多八卦掌名家都遇到两难的境地。
      实际上八卦掌的可怕之处还是在兵器上,空手的掌法也是掩人耳目罢了,甚至连八卦掌这个名字也是掩人耳目。八卦掌的精华在其独门武器子午鸳鸯钺,这东西可以锁勾,可以划,可以抠,可以割。但这东西也只是和平年代用来表演的。子午鸳鸯钺的真正平民身份是——镰刀。
      在夕阳下的小树林里,一个双手持镰刀的农民,突然用极其诡异的身法,向着你的颈动脉,股动脉,脚筋,腕动脉等地方连续不断地袭击,你出一刀的时间他已经对你攻了五六刀。而当你反击的时候,他又躲到了树后,用匪夷所思的角度不断袭击你。八卦掌的“九宫步”,说穿了就是在人群中,树林里逃走或者躲闪反击的技术。在树林/无辜群众里的话,什么形意拳,什么太极拳,都不是八卦掌的对手。
      八卦掌其实是介乎暗杀拳和义士拳之间,
      真正招牌的义士之拳就是“洪拳”(前身为太祖长拳,后来者为国标武术长拳套路)
      太祖长拳,即托名宋太祖的黑社会拳法,在元朝就有出现。
      其特征如下
      1.注重王八拳(最符合人体本能的拳法,但此王八拳非彼王八拳,下面会详述)
      2.注重桥手(小臂运用技巧)
      3.注重移动,上一招向东打,下一招可能就向南跑了
      金庸大侠说的好,某些人一辈子就练一种拳法,美其名曰“贵精不贵多”,他们是否能做到“精”,那是很可疑的,至于“多”是肯定做不到的。所以只要有人说“贵精不贵多”,他们就油然而生知己之感。
      而养生刚好相反,所学的拳法能不能做到精这个很难说,但至少种类多是无可疑的。而且读书不少,所以绝不是他们的知己。
      养生认为太极拳为刀盾兵所创,证据嘛……比太极拳是张三丰夜梦神人所授,或者陈王庭在乡下种田时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要充足一点的。
      陈王庭创太极拳说,来源于陈氏族谱。而养生的说法,来源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错了,那个应该是神虎术。那么就来源于李景林将军的秘传日记本好了,李景林将军深明打仗之道。他日记里的记载应该比在座各位都有说服力吧?看谁还敢质疑?
      调侃就到这里好了。义士之拳是利用杂物,以少对多,克制古代**的一种拳法。
      依靠鲸鱼和鲨鱼样子长得像,是不能判断他们属于同族的,但是却能够判断出这两种东西都是在海里生活的。因为他们的样子都符合海洋生物原则,而不符合陆地生物原则。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10-17 14:49
      回复
        也许你这种横扫几个目标的拳法杀伤力不够大,但却能起到“荡开阵脚”的地步。在横扫的过程中,对手谁是最弱的,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用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局面来比喻一下,三英战吕布描述的不是军阵,而是小群殴,吕布单对单未必能绝对搞定关羽张飞,但是依靠赤兔马的移动和力量,却能和他们两个打得不落下风。等到刘备上阵,形成合围,吕布移动就有了困难,但刘备三人组中最弱的刘备还是成了吕布逃跑的突围点。
        这个突围法,是义士之拳的第三宝
        冲撞
        义士之拳中有很多冲捶类的拳法,冲捶之后还有靠撞的小动作。
        冲捶的原理和训练方法很简单,就是上半身硬梆梆的,把手和身体化为刚体,利用下身的快速移动把这个刚体向对手捅去。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简单速成,无需悟性。
        琉球人的空手道也是义士之拳的传承,他们最喜欢召集一大堆学生把这样硬梆梆的一个正拳练上N久,只有入室弟子花钱买了黑带才教身追手的破甲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功夫有时不需要精深,只需要够用就好。一名义士如果能用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技巧在人群中冲撞出一个缺口跑掉。就是捡回了自己的命,捡回了组织的命。捡回了红花会千千万万弟兄的命。
        这类不精深但是好用的拳还有很多精髓,例如“唯快不破”。
        人的反应神经最快的时间一般在0.2秒左右。很多拳击手出拳都比0.2秒快,那么对手怎么办呢?还是可以破,因为可以观察对手的身体变化,尤其是肩部或者脚步,可以判断出提前量。
        而大部分普通人出一拳至少要1秒,那些没时间进行职业训练的义士估计不会比普通人好到哪里。但是他们却能做到超越对手的神经反应能力,避开对手对自己的身体预估来对对手进行打击。
        待续,看看有没有兄弟猜到义士之拳中的“唯快不破”是如何解释和应用的。
        唯快不破
        在说这个技巧之前,我先埋下伏笔。说一下别的东西。
        1。李小龙的截拳道创立时期,李小龙主要的交手对象为中国南方的武师而非外国拳法,而李小龙的拳法架势非常特别。在这里估计没人不了解截拳道的架势,就不重复了。
        2.清末,埋藏数百年的战场之拳太极形意等纷纷重出江湖。和八卦掌一起横扫北方武林。
        3.王芗斋认为形意拳有不适合环境的地方,于是对形意拳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其独特架势为前手远远撑抱的矛盾桩。
        上述拳法在当时虽不能说中国无敌,但是却都是一方豪强。至少都是公开接受挑战的。而且挑战者众。证明其是有实战作用的。
        但这几种拳法到今天则再也不能横扫一方,为什么呢?
        继续扯
        义士之拳故老相传中常说“某招可破某招,某招可克制某招”。这些话,练现代搏击的人自然都不屑一顾,但是在一两百年前,这些话是谁都不怀疑的真理。
        原因就在唯快不破,唯硬不破这八个字上。
        上文说到人体反应一般最快就是0.2秒,义士们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纷纷退出江湖,成为“技击家”,作为技击家,一般对手就是单体攻击为主,虽然还有群战套路传下来,但是较技时一般不用群战套路,而是用门内秘传的“独门绝招”
        需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招,只有对方破不了的攻击。要对方破不了,只有更快。
        在肌肉能力有其极限的情况下,最快频率攻击对方的守则如下
        1.动作尽可能小,避免对手预读后躲避,小动作也有两条出路,一条出路是纯靠手法袭击对方面部脆弱器官,身体不参与出力。另一条是手先动,身体到最后一刻才参与作功。
        2.发力距离尽可能短,距离2米出手,就算再快也要0.7秒才打的到对手,距离10厘米出手就算不快也只要0.1秒。
        3.减少自己出拳时花费的思考和计划时间。南方之拳术家相角,则一二手,多亦不过五六手,势均力敌者,不互中要害,即相揪相扭,同时力竭罢角,或重整旗鼓,相与复角,曾未有角至若干手,尚不分胜负者,此其分别之点,在北拳尚气劲,南拳则不然,纯以技巧胜,功夫不到者无论已,有工夫者,其气劲不必惊人,然出手必能创敌,角时多不施展门户,临时落马,意到手随,每有胜负之分,非特旁观者,不知所以致胜之道,即被创之人,亦多不明敌手来去之路。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10-17 14:50
        回复
          ——平江不肖生前言:东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好比说某男失恋后迁怒,杀了他的教授,东方思维是:“如果他没失恋,就不会杀人了。”西方思维是“幸亏那女的没嫁给某男,不然也和教授一起被杀了。”
          这两种思维都是对的,也都不对。
          思维模式的差异,最终使东西方拳法开始走向不同的领域。如果按西方的思维看唯快不破,那么就是猛练速度,比对手更快到达目的地。按东方的思维就是减少距离,比对方更快到达目的地。
          我培训一批新下属时,常用一个手段,就是问对方认为自己的上限是每秒能打击多少次。有人回答1次,有人回答3次,有些经过锻炼对自己速度比较自信的人回答5次。我便拿着秒表给他计时10秒,让他尽全力高速鼓掌,自己数次数。结果是很出人意表的,一般普通人每秒鼓掌平均在7次以上,部分人达到12次以上,受训的人往往也被自己所数的次数所震撼。不相信是自己做出来的。
          这个鼓掌的原理,包含了许多纯技巧上的武学至理,例如什么同动近取,截拳中途,本能出击,贴身发力等。当然,这些只是博大精深的武学中的一个局部。但人都有走极端的时候,大约在清代中后期,中国拳法在整体上就走向了这样的一个极端。
          因为义士之拳普遍使用小兵器作战,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你只要手上拿一支小铁笔,用鼓掌的速度对对方眼睛,咽喉连续**,一般没练过的对手就铁定得死。
          而如果手上没有小铁笔怎么办呢?也有办法,就是将自己的手练得坚硬如铁。这也是现代内家拳的人往往不齿的“局部力、局部硬度。”以一对坚硬如铁的手,用练成了本能的鹤啄,虎爪,手刀,拍掌等手法,每秒7~12下地对对手脸部发动多角度攻击,如果配合马步突进,实际攻击速度还能翻倍。而人体反应速度的上限是每秒反应5次(做到这点的也是神人了)。外加眼睛受到威胁时的本能躲闪反应时间,理论上几乎是1秒内必分胜负。
          当双方都完全依靠“拳招”来形成鼓掌式攻击本能时,谁的招数(攻击角度次序)最能克制对方的攻击角度次序,谁就能先击中对手,一旦击中,则绵绵不绝。(如果手持武器,则一击必杀),在这种情况下,传说中的“拳招时代”就到来了。
          当然,每秒7~12下只是理论速度。实际上影响攻击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为了对抗这种“闪电手”,我国拳法家也发明了很多训练方法,例如“听劲”“粘手”“擒拿”“拔根”“控距”“地堂”等。
          清末,隐藏多年的战场之拳突然重出江湖,大杀三方。并不是战场之拳在街头打起来一定真的比这种义士之拳实用,而是因为“杀人时代”过去了,“比武时代”开始到来。在徒手比武中,因为前提是被对方轻攻击击中非要害部位不会死,那么战场之拳就能大行其道。
          战场之拳最擅长的就是用整劲使对方的锋锐(长枪或鹤啄手,砍刀或虎爪)的攻击偏移,使对方不能连击。例如形意拳的整劲硬打硬进,八卦掌的闪击,太极拳的缠绞。这些隐藏拳法的重出江湖,为一味追求“唯快不破”的武林带来了一片新的气息。但也是真正的战场之拳,义士之拳失传的开始。当战场之拳,义士之拳用于和平年代的比武,他们就像被阉割后的动物,只能发出瞬间的光辉了。一旦有其他更适合和平年代比武的拳法出现,这些旧时代的拳法就必然被淘汰或挂羊头卖狗肉。
          而除此以外,还有擅长距离控制的流派。例如大成拳和截拳道。
          大成拳王芗斋公然声称“一切局部硬度的手法打法,全不足取”,他在当时也未尝一败,主要原因还是他的对手主要是古拳法,他所发明的矛盾桩也是一种专门破解唯快不破拳法的架势,重心后倾,前手远撑不让对方近身,后手和脚等待机会给与打击。这样的架势适合对抗古拳法,却不适合对抗现代拳法。
          李小龙的截拳架势则是侧身对敌,用低端截踢控制距离。等待机会给与重击。这样的架势适合对抗古拳法,但也不适合对抗现代拳法。
          所谓的“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以无法为有法”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用最适合环境的打法去在这个环境里打”,在散打擂台上,最实用的拳法就是散打,在泰拳擂台上,最实用的拳法就是泰拳。
          在这个和平年代,最实用的拳法就是养生。如果以泡妞为目的,最实用的拳法就是跆拳道(不带I),如果想要保命,则最实用的是消除自己的一切心理盲点,让自己迅速进入环境,进入角色。
          没有最强的拳法,只有最适合环境的拳法。
          根据自己生存的环境,选择自己最需要和最喜欢的拳法就好了。
          如果要坚持追求“实用”,则必须对环境或者拳法进行改造。
          如果目的是传承,则要保持其原汁原味,并且了解所传承的拳法的本来面目和用法。1.传统武术有无数种,在传统武术里内外家就分别有好几种发力方式。我辛苦地分开几章来介绍不同的发力方式和打法,结果就有人在那里说“传统武术的发力就是如何如何。"
          我倒想问一下,谁敢说自己的发力代表传统武术?
          2.古代的环境有很多种,不同朝代和不同场合就有很多种环境,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战斗方法和打法。
          我倒想问一下,谁敢说什么朝代代表“古代”?
          3.为了避免粗人理解不到,全文我已经屏蔽了一些特殊用词和练法。连这个通篇不谈气,不谈内力的文章都说是玄虚,只能说阁下是把传统武术恶意简单化,以符合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10-17 14:50
          回复
            传统武术除了咏春拳以外,没有有用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10-17 19:27
            收起回复
              大神啊,受教了


              IP属地:四川10楼2013-10-17 21:17
              收起回复
                有道理


                IP属地:广东11楼2013-10-17 21:38
                回复
                  果然是大神,写的好,收藏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0-17 21:58
                  回复
                    古代的“武艺”=马术箭术,武举=射箭+举重+文化。无论是正史记载,还是演义小说,从未有XX拳、XX功之类大行其道。谢谢。


                    IP属地:山西13楼2013-10-17 22:03
                    收起回复
                      中国的古人打仗,就是“几个足球场的人密密麻麻挤着”。这是在侮辱老祖宗的智慧吧?多少代兵法家呕心沥血鼓捣的战略战术是个摆设么?


                      IP属地:山西14楼2013-10-17 22:05
                      收起回复
                        楼主黑的漂亮


                        IP属地:山东15楼2013-10-17 22:17
                        收起回复
                          说的不错,但是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18楼2013-10-18 15:45
                          收起回复
                            留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10-18 19: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