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心理吧 关注:18贴子:121
  • 1回复贴,共1

活着的理由——济南心理咨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活着的第一个动机,就是求生。有了生命,才可以谈到衣食住行或其他更崇高的理想。
可惜的是,在我们现在这个丰衣足食的社会里,却越来越多的人不想继续活下去。
求生,越来越不足以构成活着的理由。求死,反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抗议!这种生不如死的想法,究竟怎样形成的?是一时想不开,还是真的生无可恋?又或许是两者以外,还有很多旁人无法想象的因素?
有经验的辅导员都知道,自杀是最难猜测的问题。很多现有的辅导指标,都只是名副其实的一个“指标”,其准确率与赌大小一样,只有一半对一半。
最常见的现象是:在辅导谈话暂告终结时,病人与你握手道别,若无其事地与你闲话家常,并且欣然与你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
谁知,一返回家,就从高楼跳下。
又或者,病人不断向辅导员说要自杀,让你日日紧张,却始终没有真正行动。
问题是,真正想死的人是防不胜防的,他们终会成功地行事。
一位母亲,多次企图寻死,身旁的人多次把她从枉死城拯救出来,并且把她盯得紧紧的,不让她有任何寻死的工具。一天,女儿到医院探望母亲时,发觉母亲在洗手间内,用大毛巾把自己勒死了。
母亲的死,成为女儿一辈子的心结,二十年后,她仍不断懊悔,早知要死的那么辛苦,不如让她去得安乐。
但世上最令人困恼的事,就是由太多“早知如此”。
自杀是最残酷的一种死亡,除了苦心安排的“安乐死”,其他所有的方式均对活着的亲人留下一个一生难忘的烙印。
对生者最大的惩罚,莫如死者的一句“我为你而死”。
我常引用这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哀伤的母亲上吊身亡,留下字句说是被儿女气死的。
子女背负着这个遗下的咒语,一辈子都翻不了身,到最后,其中一人也是上吊而终。
从家庭系统看自杀,更是千丝万缕。很多父母以为子女真的是自己的部分,因此寻死时必要带着“骨肉”一同上路。但奇怪的是,有些儿女也会与父母至死不分。
相关阅读:创伤后应激障碍I


1楼2013-09-16 15:45回复
    想进行心理咨询请问如何联系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6-05-12 2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