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吧 关注:1,917贴子:12,576
  • 16回复贴,共1

【脑洞】若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格外喜欢晚来芳,被戳中灵感于是写了这篇……
视频来自:土豆



IP属地:北京1楼2013-09-09 19:41回复
    荀彧已经在这世上漂泊了几千年,或是入朝,或是隐逸,或是富贵,或是清贫。
    他也曾探究过,为何自己游历尘世,但终不得果。看着改朝换代,风流人物惊艳一时终究不过湮灭。自己的经历,渐渐模糊苍白。
    最终,他累了,选择在一个清幽的小城,开了一家古董店。这里民风淳朴,经济并不繁荣,与其说是古董店,不如说是做自己的收藏,积淀历年风尘。政治的颠覆与变革风暴,并没有波及这里。大概是……没什么价值吧。
    后来,很久很久之后,迁来一所大学。城里多了很多人,也多了很多学生。但很少有人会知道,深深的巷子里有个小院,风雅幽静的环境,丰富的收藏与渊博的儒者。很多人猜测,这或许是个古老家族——没有人知道,这个院子只有一个人。这倒也是,去留无痕。
    知晓这里的人,都会下意识地保留这份清幽。风雅之士,相逢即是有缘,没人问对方姓字名谁,只是推开小门,默契相视一笑。
    文若平日里和结交的老友们品品茶,回忆过往,谈论文学,或只是悠闲地晒晒书。有时偶发感慨笔墨落地化作文章,请人阅读。有时老友们也引进些可交可教之士,为天井旁增添几分热闹。有时文若也捧出一件古物供人把玩品味。但没有人知道,那正屋内究竟收藏着什么,也无人知晓,那言笑淡然的君子心中有什么。
    白驹往来之间,新人变为故人,老友或是不知音信,或是驾鹤而去。但文若在心中,只呼老友而非故人。
    某天老友忽然提及了自己带的学生,风神俊秀气度不凡值得一教。文若挑眉看了看老友,“倒是不知你什么时候有如此热心。”便应允了。
    那少年,确如友人所言,学识可钦,风神俊秀。容貌之间竟令人有相熟之意。言谈之间,气度雍容。
    那少年,渐渐成了这里的常客——或许是风尘之中净地实得难觅。但天下并无不散之筵席,他终究是要离开的。
    送别那日,荀彧携琴相送,以曲相赠,末了似是玩笑地说了一句,“若幸留命他年陋巷笑落魄。”老友相视垂目无言,身处现代的都市,却衣袂潇洒,疏离清远毫不突兀。
    不知过了多少年,荀彧在院中乘凉,闲弄琴弦香烟袅绕。忽然一人携满身风尘推门而入,自然地坐到树下散落的藤椅上,轻笑一声,“在下依旧落魄如此。”
    荀彧微微一笑,将琴抱起。
    ——“感君共我,愿以一室风雅相传。”
    他带着那不复年少的少年走进从未开放的藏室。光线并不明朗,却也不昏暗,温柔地拂过瓷器银瓶利剑古琴,透过山水画屏,轻柔地照在册册旧书之上,惊起涟漪。
    ——“攸……在下定不负所托。”
    后来,老友们发现主人变成了并不年长却博学见识可钦的潇洒男子,先前儒者已不知所终。
    荀彧并不知道——或许是不记得,这在尘世的千年漂泊,只因曾对公达说过的一句话。
    ——“若幸留命他年陋巷相逢笑落魄。”
    ——若幸。


    IP属地:北京2楼2013-09-09 19:44
    回复
      其实我看不懂 ,歌曲是不错的 。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9-09 22:01
      回复
        没想到很久不来的地方竟然看到了如此漂亮的文章。
        明明按理是很冷清的文,但是却不由的染上了一层暖意,没有多余的描述,行文很流畅,但是却恰到好处。就像是在这样变化的浮生中,还剩了最后一抹宁静的暖意。
        我想,文若最后是回归那摊古物之中了,或者他从来没有存在过?只是文中荀攸的影子比较淡,这更像是荀彧的文章,为什么不发到荀彧吧里?


        IP属地:陕西4楼2013-09-10 21:05
        收起回复
          啊啊啊 为什么我没有看懂啊 那个少年是荀攸?那荀彧后来去哪了?莫名其妙的觉得好悲伤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9-11 21:38
          收起回复
            再来个王国维的。


            6楼2013-12-25 1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