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文学社吧 关注:32贴子:808
  • 13回复贴,共1

【节气の谷雨】二十四节气资料来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宣传签镇楼


1楼2013-08-30 14:33回复
    推算节气规律歌:
    立春五日三时头,惊蛰倒退三时首。
    一时一刻清时节,立夏九时三刻收。
    芒种两日退一时,小暑三日五时求。
    五日退三立秋节,白露六日退一周。
    寒露六日加六时,立冬六日七时游。
    大雪六日四时到,小寒五日九时收。


    2楼2013-08-30 14:35
    回复
      节气歌:
      1.广为流传版本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2. 天下之二十四节气(网游版本)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褥小雪吟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4楼2013-08-30 14:40
      回复
        来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大都表示气候变化,物象差异,与农业结合得十分密切。因此,当时从八节二十四节气上就可以掌握季节的变化,决定对农作物的适时播种与收割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古代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把二十四节气名称的一个字,用字连接起来编成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至今仍然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受到广大农民喜爱。


        5楼2013-08-30 14:41
        回复
          节气与年:
          根据上面一天内二十四小时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将一天分为四段,即一天之春夏秋冬。凌晨三点立春,到早九点立夏,这段时间为一天的春天。早九点立夏到下午三点立秋,这段时间为一天的夏天。下午三点立秋到晚九点立冬,这段时间为一天的秋天。晚九点立冬到凌晨三点立春,这段时间为一天的冬天。


          7楼2013-08-30 14:42
          回复
            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节气特点: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
            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节气特点: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
            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9月7-9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65°。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每年八月中(西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之后,在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节气特点: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飞来;二候元鸟归巢;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
            秋分: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节气特点: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另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
            寒露: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节气特点:每年10月8日或9日是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1]。《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
            霜降:2012年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秋季—完】------------------------------------


            10楼2013-08-30 15:21
            回复
              以上大部分资料选自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12楼2013-08-30 15:30
              回复
                占个楼。好厉害


                13楼2013-08-30 15: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