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流放吧 关注:3,839贴子:66,757
  • 19回复贴,共1

天生好人---摘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帖子我早就想写了。不过虽然是摘抄,但还是需要手打,想想就没高兴。
今天游戏里做了一段时间的考古作业后觉得无聊,就找本书看看,随手抽出的就是这本,然后,感觉闲来无事就把这帖子写了吧。
重申,这只是摘录。
还有标题不是书名只是我摘录的这段文字的标题。
道德,好比艺术
归根结底
不过是你心中的底线
------奥斯卡 王尔德


IP属地:江苏1楼2013-08-16 22:05回复
    我们每个人生来便具有道德器官——即人类至高无上的荣耀和辉煌。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曾这样写道:“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越历久弥新——我头顶上浩瀚是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种“器官”并非可以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虽然它的一部分位于大脑某处),它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与人类的语言,数学和艺术的天赋极为相似。在与猿类分道扬镳后的二十万年间,人类已进化成一个新物种,而道德器官的出现使我们这些超级社会物种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居住在一起。虽然复仇,愤怒和贪婪所引发的冲突使得“世界正处于熊熊烈焰之中”这句话显得十分真实,但正如佛陀说言,比起书籍上那些层出不穷的丑行恶事,每天有更多的善良,容忍,宽恕及坚忍的行为发生。“善行的总数要远远大于卑劣行径,”当我和科学作家丹尼尔 格尔曼在访谈会面时,他这样告诉我,“在这一年当中的任意一天,将潜在的恶行和已发生的卑劣行为相比较,其比率都姐姐于零。”虽然人类继承的生物学物质使我们感受到愤怒,嫉妒,自私,和羡慕,但是我们会更加趋向于美好的感情,如善良,怜悯,协作,热忱,教养和爱意,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管存在惊恐和憎恶(新闻业的规则是“出血才能出彩”),但真实依然存在,而我们大部分人在多数情况下都恪守着基本道德。


    IP属地:江苏2楼2013-08-16 22:33
    回复
      对于食肉的灵长类动物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人类是智慧进步的产物。即便如此,道德器官却依然潜藏着最为悲观厌世的想法和情绪。你会惊喜的发现,人类最主要的情感使我们恪守道德规范。也左脑所教授的有所不同,被逻辑性的右脑所主导文化及情感是伦理生活的基本原则,而并非是理性。如果没有以上这些,即使是最为理智的人也无法移情或变得更有道义。你会发现,我们的伦理生活被“它”说控制,而“它”便是大脑最古老的部分,即储藏情感的边缘系统与最新进化的部分——产生理智,语言和分析的新皮质之间那种复杂多元却即时即刻的相互作用。新皮质也是道德想象力,即摆脱自我,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的发源地。这种能力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忍受自身的疼痛,还要顾及他人的痛楚——前一种与基本神经系统有关,而后一种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人性的精华。利他主义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词根alter,或英文词“0ther”,如果没有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区别,那么这个词可能并不存在。


      IP属地:江苏3楼2013-08-16 22:51
      收起回复
        不能更喜欢!是哪个牛逼的王尔德?写快乐王子的那位?明天好好拜读!无论如何,请继续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3-08-17 00:36
        回复
          奥斯卡·王尔德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8-17 08:27
          回复
            道德器官建立在五种基础之上,与语言机制极为相似。我们知道将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这些词类巧妙地组合成句子时,表达的含义比单个词语梗加丰富,甚至更美好。同样的道理,道德职能也可以从自身的五种价值中获取智慧和意义。最先普及这种理论的是心理学家乔纳森·海德特,根据他的观点,在所有的历史记载中,这五种普世的道德基础似乎从未改变。也就是说,从布须曼人,博伊西的足球妈妈一直到在街头徘徊找工作的日本股票交易员,全部遵循这些道德基础:


            IP属地:江苏8楼2013-08-17 21:09
            回复
              第一,伤害和关怀与我们有关。那些“发肤之下皆兄弟”的社群主义者会通过互连来谋求生存,并且不愿意看到或感受到他人的痛楚。与他们一样,我们的道德情感对于伤害和关怀格外敏锐。这成了善良及各类情感和物质援助及保护的基础
              第二,我们会致力于公平与正义,即互惠,自治,声誉管理,复仇和惩罚的规则等,这些让我们得以以个体身份生活在群体中。这一基础可以衍生出法律和权力,依靠潜在的,不可避免的,有事甚至是自私的信念来体现罪有应得。
              第三,我们通过团体效忠来谋求生存。这一基础会引发爱国主义,部族自豪感以及社区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无意识德将外群体成员与自己人区别对待,并且总是对前者更为严厉恶劣的原因。忠诚对于道德规范至关重要,然而团体偏袒也将是一种惩罚,因为它会引发部族冲突,战争和侵略。
              第四,我们在意权势和尊重。作为将阶层纳入思考范畴的动物,我们对于领导权有着本能而强烈的向往,并且对长辈表示尊重,于传统充满虔诚。当“高明”的权威人物带领我们走向更高的权位时,这一基础便会成为巨大的助力,然而当权力狂人以感召力愚弄我们,或者我们为了顺从可疑的人或理由而放弃道德时,它会成为道德风险。
              第五,我们对于纯洁和神圣有着天生强烈的需求。这一基础源于我们的核心情感——憎恶。它可以将我们的兽性转变为神性,并且很好地解释了我们对于宗教经久不变的虔诚。与其他四种道德受体相似的是,我们对于纯洁的渴求也会被无度滥用。比如在反犹太人及同性恋的案例中,个人,国家和宗教信仰会利用我们的厌恶反射,进而将对手描述成道德不洁者。


              IP属地:江苏9楼2013-08-17 21:33
              回复
                随着我们对于道德器官的了解加深,铭记如下的归类将有很大帮助:前两个基础——伤害,关怀及公平,正义,与个人保护有关,而其他三个基础的目的在于约束团体。


                IP属地:江苏10楼2013-08-17 21:36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11楼2013-08-17 21:43
                  回复
                    我想我们都同意 过去已经结束了


                    IP属地:浙江12楼2013-08-18 10:33
                    收起回复
                      在决定如何遣词造句或讲述何种特定语言之前,语言天赋会让作为幼童的我们获得口语能力,同样的,在并不具备全部语言能力或者对选择的后果一无所知时,普遍道德语法会使我们做出伦理选择。虽然刚刚描述符这五种先天原则会指引我们进行道德判断,但它们大多数与自我意识没有管理。拥有强烈道德反应,且无法去合理的解释这一反应,海德特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道德错愕”——进一步证明情感形成了道德冲动而非理性。让我们举例说明(这里举了2个例子,一个是把美帝国旗当抹布。没啥感觉。还有一个是当一只喵咪横死在你面前,鉴于某些地方把猫肉奉作美食,你会不会去做一顿猫咪大餐。对此感觉无疑有点厌恶和反感)
                      大多数人都对以上建议感到恶心——我们觉得这种做法让人憎恶和反感,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会由此想法?当我们深入探究理性的答案时,发现情感正在伪装成事实。这是道德错愕的运作方式。


                      IP属地:江苏14楼2013-08-23 22:40
                      回复
                        噗,


                        IP属地:江苏15楼2013-08-27 21:35
                        回复
                          昨天去把盖茨比看了。拿到那个坑爹的眼镜就特么有点火,重不啦叽不说镜片还特小,和我近视眼镜镜片差不多大。特么这种电影你拍3d有个蛋意思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9-02 14:20
                          回复
                            牢骚发完,来谈谈电影。看之前大致阅览了下人人上的简介,有种伟大的盖茨比的感觉,观影后我却只能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9-02 14: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