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福安吧 关注:250贴子:1,338
  • 10回复贴,共1

【曲裾】转小将的帖子 刍议曲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是曲裾的用途,根据大量的造像,绘画,实物和史书记载,可以确定曲裾是一种不分性别使用
的礼服。
曲裾的流行年代非常的久远,大胆推测为战国—魏晋,保守一点的估计是战国—东汉。因为我非常
怀疑魏晋的“杂裾”实际上是同时穿了几件“短后燕尾曲裾”造成的效果。
曲裾的起源,个人观点,曲裾起源于楚国,并且是由直裾演变而来的。但最终的极端化发展使曲裾
又被直裾和襦裙取代。
曲裾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首先是楚国的疆域很广,首先它在国内的流行很容易,但随着秦汉的统
一,使得这一服饰可以在全国多个区域大面积流行。就我目前通过考察或翻阅考古简报,可以确定曲裾
在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陕西省出现过。当然这是一个极其不严谨的统计数据,
因为我去过的博物馆也不过20余个,手中的考古简报也不可能像档案馆一样丰富。
曲裾的长度,根据马王堆的实物来看,马王堆的曲裾几乎都是拖地的长度。当然根据其他资料来看
,也有刚好到脚背的长度。


1楼2013-08-16 14:01回复

    关于“短曲”,短曲也就是“短曲裾”的缩写。这更多的是一个现代造出来的名词,目的在于区别
    那些长度到脚背或者是拖地的曲裾,但并不见于史书。现在我们姑且不去讨论短曲裾这次是否合理,但
    短曲裾这个东西是毫无疑问存在的,并且我还发现了大量充分的证据。但是有一点,这个短曲裾的短法
    和现在我们普遍看到的有所不同。实际上叫“短后曲裾”更合理一些。这类曲裾有个典型特征,就是背
    面明显短了一截,有的一些可以短到小腿上部的位置。而前面又是长度达到脚背的一种款式。总是各种
    短后衣在汉代非常流行,不仅曲裾如此,直裾也是一样。当然造成“短后”的原理有很多种,有衣襟自
    然重力下垂,还有剪切法。衣襟自然重力下垂造成的短后比较轻微,剪切法可造成非常明显的短后。
    关于“小曲”,这个东西也可以说有。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个东西不应该叫做“小曲”。
    而是一种特殊的襦,即对前摆进行了特殊修剪的襦。很幸运的是,这次我拍到了这批文物的照片。我知道很多人指的“小曲”是指那些“入”字摆的衣服。这个衣服的下摆走势看上去有点像曲裾,但实际结构原理却和曲裾有差别。我觉得划分到襦里面会更合理一些。
    最后说说被误认的曲裾,因为有一些特别宽大而且加小腰的直裾,由于在穿着是时候会发生一些量的转移,会形成一些酷似曲裾的特征。这个我在后面给图会好一些,飘过沂州和我都先后对这个进行了实验测试。


    2楼2013-08-16 14:02
    回复

      上海博物馆 战国木俑

      五福楚墓 陶俑 战国 浙江出土



      3楼2013-08-16 14:03
      回复

        长沙马王堆汉墓 曲裾实物

        话说这张图在历史书上看过= =和另外一张很薄 的这个…… 呃~~ -______-" 纱衣?
        同墓出土的多重绕曲裾木俑


        4楼2013-08-16 14:05
        回复

          陕西省汉阳陵博物馆陶俑 “短后曲裾”

          看到这里,我要说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防止自己被一些直裾欺骗,关键就是要看俑的背面。这点一下就可以分辨出来。
          江苏省 徐州博物馆 陶俑 “短后曲裾”这个更明显



          5楼2013-08-16 14:07
          回复
            表示以前看过这篇帖子~
            ------烧吧,让长锋破开了火焰,
            熊熊烈焰爬上了这命运的丝线。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8楼2013-08-16 14:17
            收起回复
              然后是百科
              概述
              曲裾(读音qūjū)是华夏衣冠(汉服)体系中深衣的一种。深衣根据衣裾绕襟与否可分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符合理并合礼得多,因此,曲裾深衣在未发明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着。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以便于行走;而女子的则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很多女子曲裾下摆都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慢慢地,男子曲裾越来越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直到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始兴,曲裾深衣自然也几乎销声匿迹。后来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9楼2013-08-16 14:21
              回复
                款式 在古代款式的基础上,汉服现代创新版曲裾根据一些不太清晰的历史资料,加入现代人的想象对传统曲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了新的发展,有了现代的特设,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与汉服中的有确凿历史依据的真正曲裾相差较大,这种现代曲裾更倾向于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出现,如要于一些有关汉服的活动场面穿着,请慎重选择!根据下摆绕的圈数基本款式可划分成单绕曲裾,双绕曲裾,或其他。现代曲裾共同特点:应属于深衣体系,常常做礼服,裙摆曲线,三重衣袖,宽腰带 双绕长曲 特点:下摆绕两圈,衣裙一体,下摆是及地的
                双绕长曲 双绕三重广袖 特点:下摆绕两圈,衣裙一体,,内穿有下裙,三重广袖。
                体系:汉服——深衣——曲裾体系 单绕三重广袖 特点:下摆两层绕一圈,衣裙一体,,内穿有下裙,三重广袖
                垂胡袖 特点:下摆绕两圈,衣裙一体,,内穿有下裙,垂胡袖两绕长曲


                10楼2013-08-16 14:23
                回复
                  再扔几张曲裾图= =




                  11楼2013-08-16 14: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