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故土难离”,作为库区移民,一边要支持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一边要承受永诀故土所带来的情感别离之痛。但是为了国家的重点项目建设,淳朴善良的农民还是以其博大宽厚的胸襟予以支持。对政府而言,库区移民搬迁难度大,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做好移民搬迁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仔细和认真,更重要的是做好移民的思想工作,严格执行制定的移民搬迁补偿政策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移民搬迁工作井然有序平稳搬迁。但是,对于省市重点项目的蓝田县李家河水库淹没区的移民来说,从2008年李家河水库建设项目落地伊始,处在库区淹没区的村民不仅要承受“故土难离”的情感折磨,还要为移民搬迁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补偿上的不公而纠结。近日,针对蓝田县李家河水库淹没区移民的多次情况反映,记者对淹没区移民进行了走访。
移民:平均分配太不公
据库区移民反映,移民于政府只见对立情绪的产生,首先是源于补偿政策上的不公所致。据了解,导致移民搬迁难的问题之一是政府在对集体林山的补偿方面。据移民讲,针对林山问题,政府在项目落地之初,就有市水利规划设计院作出补偿规划设计方案。但是政府在后期处理过程中,不知何故一举推翻了最初的补偿方案,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所执行集体财产林山的平均政策让广大移民难以接受。就两河街一组来说,这里林山广袤,平均每人林山18亩,而玉川村移民的林山只有3亩,这样的林山地亩的差异必然导致赔偿上的差异。甚至还有没有林山的人在平均政策下渔翁得利。平均制使占有大量林山的一组移民的心理失衡。拥有18亩林山的移民和拥有3亩林山的移民所得到的补偿一样多,这就难免引起移民不满情绪。以本村一位侯姓村民为例,他家原有四口人,按照当时有关政策,自家拥有林山60多亩。经济林20余亩。20余亩的经济林属于承包的荒山。多年来为了发展自家经济,他们一家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经济林木,甚至连自留地里也载上了林果,原本在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设计当初,经济林木也在赔偿之列,谁知后来政府说经济林一概不予赔偿,一棵也不赔,这样的政策给这位村民带来情绪上的很大波动,以至于村民以不签订搬迁协议而与政府对抗。还有两河街二组一位苏姓的村民讲,政府做法太粗暴,签完字就变卦,原本说的经济林给予补偿在签完字后被告知集体林山统一按照人均分配。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二次土改。此外,执行平均制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个秘密,那就是为了照顾在停建令(即: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李家河水库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2008年10月6日政府公告))发出之后通过不正当手段和途径新迁进来人口享受与本村村民同等补偿政策(个人财产除外)。
在淹没区移民手中都有一本2010年3月12日蓝田县人民政府印发的搬迁政策宣传手册,在这本搬迁政策宣传手册中,有一份由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设计的《西安市辋川河引水李家河水库工程建设蓝田境内征迁补偿标准》,在这份标准中,对于征迁补偿标准可谓精细,有房屋主体、房屋装修、附属建筑物、零星树木、药材、林地、土地等补偿项目,其中零星树木中又有果树、经济树、经济林、用材树等,其中又有树种以及幼树成材树之分,乃至树的胸径补偿标准。可谓精细到家。村民说,如果严格按照当初的补偿标准执行,移民早已搬迁了。何苦迟迟不动啊。
移民增多回迁、外来是主因
在两河街村口,一位周末刚刚回家的中年男子对记者说,因为他的户口不在村上,因而全家四口人只有三个人享受补偿资格,自己却无法享受搬迁补偿政策。同样在两河街到中间,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说,她也属于非农人员,也享受不到补偿政策。在两河街一组,一位妇女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刚刚增添了孙子,可是去报户口的时候,政府不予批准上报。上述侯姓移民对记者说,自己女儿嫁到了蓝田县,也不能享受补偿政策。与此相反的是,同样在一组,有两位已出嫁到河南十五年以上的出嫁女居然回迁到本村。甚至是连孩子丈夫一起迁回本村。其中一位张姓回迁女是通过村民小组会回迁的。而在村民小组会上,张姓回迁女曾公开表示自己不享受集体财产的补偿政策。最近一次回迁的是本村一位张姓出嫁女,大致是在前年回迁的。回迁时还找村民商量,后来大部分村民表示不愿意,但是最终还是回迁了回来。其中原委可能只有村干部和其他领导知道了。移民们说,有关本组人口的变化,是在08年设计院等级财产信息时公布出来的时候,当时村民就从中发现十多位出嫁女和陌生的外来户,大家这才发现有些蹊跷。移民说,上面的禁停令,禁迁令在干部手里成了阴阳扇。还有村民讲要查人数并不难,公开分配名单,让本村村民辨别,就能看出谁在享受补偿范围之内,谁在补偿范围之外的。
扑朔迷离的搬迁人口
移民搬迁名额,应该是在库区建设之初,按照当时本村实际在册人口统计下公布的。但是,记者根据各方信息汇总,却发现官方发布的移民人数颇有差距。按照西安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最初公布数据显示,移民425户,1665人。而在陕西省水利建设管理局网站显示项目处于2012年3月31日刊文第三段显示:按照移民规划,李家河水库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主要采取本村后靠和出村集中安置方式安置510户,1982人。而在2010年2月22日,有省政府公告中,即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西安市李家河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批复(陕政函201227号文件)第二条显示规划基准年2008搬迁安置人口1790人,生产安置795人。规划水平年2012年搬迁安置人口1832人,生产安置814人。另据2012年7月20日媒体公开报道,李家河水库工程涉及蓝田县玉川镇、葛牌镇的4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需要搬迁503户、1788人。而据村民说,从2008年登记的时候,享受安置人口大约1700多人,而现在已经到了2026人(据一组刘姓村民讲),平白的增加了几百人,这些平白增加近来的人除了私人财产,享受与村民同样的集体财产补偿标准,村民怎能没有怨言?栽树的与没有栽树的同样可以享受集体林山补偿,这样公平吗?
工期临近搬迁迫在眉睫政策失公百姓不温不火
据了解,李家河水库预计2014年建成主体工程,2015年试蓄水运行。这也标志着库区移民搬迁时日不多。因而,为了早日完成西安市民的优质安全水源地项目,移民搬迁已是刻不容缓。据相关媒体报道:早在2010年11月25日,有媒体报道市长在李家河水库建设工地调研时就要求,蓝田县要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确保明年汛期(即2011年汛期注)前完成围堰淹没区移民搬迁。此后,2011年11月3日,副市长2011年11月2日在李家河水库检查工作时要求,确保明年6月底(即2012年6月底注)前全部搬迁完毕。2012年7月19日,董市长在李家河水库调研时要求,要安排好移民搬迁,要在10月底(即2012年10月底注)之前完成搬迁,以免进入冬季影响人民生活。市上领导多次敦促,而当地政府工作成效缓慢,实为尴尬。而库区移民则说,政府工作作风粗暴,政令善变,补偿政策朝令夕改,甚至是简单粗暴的平均制导致移民情绪化,使得搬迁工作举步维艰,民怨沸腾。
记者在采访途中,巧遇辋川镇政府一位杨姓工作人员,据他讲,最近,县上抽调成立了五百人的搬迁协调队伍,自己所幸未被抽调。据他讲,前些时日,县上先后组织司法局、包村领导、以及公职人员对库区移民进行劝搬。在这些协调队伍中,有的甚至被告知,如果不能说服所包对象搬迁,就不要回来上班的“铁腕”政策。
政府政令能否上情下达,甚至是令行禁止,都必须是在于群众的沟通,宣传,耐心细致的解释的基础上,还有就是严格执行既定的执政方案,做到群众满意,也是考核政府公信力的法宝。
有关李家河水库移民搬迁工作,本报将继续予以深层次的调查。
移民:平均分配太不公
据库区移民反映,移民于政府只见对立情绪的产生,首先是源于补偿政策上的不公所致。据了解,导致移民搬迁难的问题之一是政府在对集体林山的补偿方面。据移民讲,针对林山问题,政府在项目落地之初,就有市水利规划设计院作出补偿规划设计方案。但是政府在后期处理过程中,不知何故一举推翻了最初的补偿方案,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所执行集体财产林山的平均政策让广大移民难以接受。就两河街一组来说,这里林山广袤,平均每人林山18亩,而玉川村移民的林山只有3亩,这样的林山地亩的差异必然导致赔偿上的差异。甚至还有没有林山的人在平均政策下渔翁得利。平均制使占有大量林山的一组移民的心理失衡。拥有18亩林山的移民和拥有3亩林山的移民所得到的补偿一样多,这就难免引起移民不满情绪。以本村一位侯姓村民为例,他家原有四口人,按照当时有关政策,自家拥有林山60多亩。经济林20余亩。20余亩的经济林属于承包的荒山。多年来为了发展自家经济,他们一家起早贪黑,苦心经营经济林木,甚至连自留地里也载上了林果,原本在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设计当初,经济林木也在赔偿之列,谁知后来政府说经济林一概不予赔偿,一棵也不赔,这样的政策给这位村民带来情绪上的很大波动,以至于村民以不签订搬迁协议而与政府对抗。还有两河街二组一位苏姓的村民讲,政府做法太粗暴,签完字就变卦,原本说的经济林给予补偿在签完字后被告知集体林山统一按照人均分配。这样的做法无异于二次土改。此外,执行平均制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个秘密,那就是为了照顾在停建令(即: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李家河水库工程占地和淹没区新增建设项目和迁入人口的通告(2008年10月6日政府公告))发出之后通过不正当手段和途径新迁进来人口享受与本村村民同等补偿政策(个人财产除外)。
在淹没区移民手中都有一本2010年3月12日蓝田县人民政府印发的搬迁政策宣传手册,在这本搬迁政策宣传手册中,有一份由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设计的《西安市辋川河引水李家河水库工程建设蓝田境内征迁补偿标准》,在这份标准中,对于征迁补偿标准可谓精细,有房屋主体、房屋装修、附属建筑物、零星树木、药材、林地、土地等补偿项目,其中零星树木中又有果树、经济树、经济林、用材树等,其中又有树种以及幼树成材树之分,乃至树的胸径补偿标准。可谓精细到家。村民说,如果严格按照当初的补偿标准执行,移民早已搬迁了。何苦迟迟不动啊。
移民增多回迁、外来是主因
在两河街村口,一位周末刚刚回家的中年男子对记者说,因为他的户口不在村上,因而全家四口人只有三个人享受补偿资格,自己却无法享受搬迁补偿政策。同样在两河街到中间,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说,她也属于非农人员,也享受不到补偿政策。在两河街一组,一位妇女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刚刚增添了孙子,可是去报户口的时候,政府不予批准上报。上述侯姓移民对记者说,自己女儿嫁到了蓝田县,也不能享受补偿政策。与此相反的是,同样在一组,有两位已出嫁到河南十五年以上的出嫁女居然回迁到本村。甚至是连孩子丈夫一起迁回本村。其中一位张姓回迁女是通过村民小组会回迁的。而在村民小组会上,张姓回迁女曾公开表示自己不享受集体财产的补偿政策。最近一次回迁的是本村一位张姓出嫁女,大致是在前年回迁的。回迁时还找村民商量,后来大部分村民表示不愿意,但是最终还是回迁了回来。其中原委可能只有村干部和其他领导知道了。移民们说,有关本组人口的变化,是在08年设计院等级财产信息时公布出来的时候,当时村民就从中发现十多位出嫁女和陌生的外来户,大家这才发现有些蹊跷。移民说,上面的禁停令,禁迁令在干部手里成了阴阳扇。还有村民讲要查人数并不难,公开分配名单,让本村村民辨别,就能看出谁在享受补偿范围之内,谁在补偿范围之外的。
扑朔迷离的搬迁人口
移民搬迁名额,应该是在库区建设之初,按照当时本村实际在册人口统计下公布的。但是,记者根据各方信息汇总,却发现官方发布的移民人数颇有差距。按照西安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最初公布数据显示,移民425户,1665人。而在陕西省水利建设管理局网站显示项目处于2012年3月31日刊文第三段显示:按照移民规划,李家河水库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主要采取本村后靠和出村集中安置方式安置510户,1982人。而在2010年2月22日,有省政府公告中,即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西安市李家河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的批复(陕政函201227号文件)第二条显示规划基准年2008搬迁安置人口1790人,生产安置795人。规划水平年2012年搬迁安置人口1832人,生产安置814人。另据2012年7月20日媒体公开报道,李家河水库工程涉及蓝田县玉川镇、葛牌镇的4个行政村、14个村民小组,需要搬迁503户、1788人。而据村民说,从2008年登记的时候,享受安置人口大约1700多人,而现在已经到了2026人(据一组刘姓村民讲),平白的增加了几百人,这些平白增加近来的人除了私人财产,享受与村民同样的集体财产补偿标准,村民怎能没有怨言?栽树的与没有栽树的同样可以享受集体林山补偿,这样公平吗?
工期临近搬迁迫在眉睫政策失公百姓不温不火
据了解,李家河水库预计2014年建成主体工程,2015年试蓄水运行。这也标志着库区移民搬迁时日不多。因而,为了早日完成西安市民的优质安全水源地项目,移民搬迁已是刻不容缓。据相关媒体报道:早在2010年11月25日,有媒体报道市长在李家河水库建设工地调研时就要求,蓝田县要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确保明年汛期(即2011年汛期注)前完成围堰淹没区移民搬迁。此后,2011年11月3日,副市长2011年11月2日在李家河水库检查工作时要求,确保明年6月底(即2012年6月底注)前全部搬迁完毕。2012年7月19日,董市长在李家河水库调研时要求,要安排好移民搬迁,要在10月底(即2012年10月底注)之前完成搬迁,以免进入冬季影响人民生活。市上领导多次敦促,而当地政府工作成效缓慢,实为尴尬。而库区移民则说,政府工作作风粗暴,政令善变,补偿政策朝令夕改,甚至是简单粗暴的平均制导致移民情绪化,使得搬迁工作举步维艰,民怨沸腾。
记者在采访途中,巧遇辋川镇政府一位杨姓工作人员,据他讲,最近,县上抽调成立了五百人的搬迁协调队伍,自己所幸未被抽调。据他讲,前些时日,县上先后组织司法局、包村领导、以及公职人员对库区移民进行劝搬。在这些协调队伍中,有的甚至被告知,如果不能说服所包对象搬迁,就不要回来上班的“铁腕”政策。
政府政令能否上情下达,甚至是令行禁止,都必须是在于群众的沟通,宣传,耐心细致的解释的基础上,还有就是严格执行既定的执政方案,做到群众满意,也是考核政府公信力的法宝。
有关李家河水库移民搬迁工作,本报将继续予以深层次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