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荣膺“全省村级公路示范县”称号
http://www.laiyangnews.com.cn
2013-07-11 11:39 来源:莱阳传媒网 【大
中 小】
莱阳传媒网7月11日讯(通讯员
宋美艳)曾经颠簸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平坦敞亮的水泥公路,昔日光秃秃的路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小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已经成为历史,绿树掩映下,一条条平坦的农村公路,干支交错,衔村连落,宛如一条条飘带从一个个美丽乡村中穿过。如今的莱阳农村,因为“网化工程”的实施,到处呈现这样美丽的画卷。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农村公路工作现场会上,包括莱阳市在内的5个县市被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授予“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先进单位”称号,各获奖励200万元。莱阳市成为烟台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并作为两个县级市之一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集中力量为老百姓修路,下决心打一场道路建设的翻身仗。”莱阳市主要负责人态度坚定。自2011年10月被省交通运输厅列入全省首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以来,莱阳市委、市政府将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建设作为直接惠及全市90万梨乡人民的“为民实事”的头件大事,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体系,成立市、镇、村三级领导机构,并把“网化工程”建设确定为2012年“我爱我村”驻村强基工程的年度主题,开展了“农村道路建设年”活动,举全市之力推进“网化”建设。全年共投资2亿余元,新、改建村级公路660公里,全市村级公路硬化总里程达到1850公里,全市784个行政村进出村主要道路与邻近公路实现硬化连接,实现“村村通”、“村内通”全覆盖,“网化工程”已成为莱阳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
在美丽乡村的图画上,村级公路是促进农村“城市化”的第一个“桥头堡”,是连接城乡最强大的纽带。为确保村“网化工程”建设质量,莱阳市委、市政府分别与各镇街签订责任状,套上“紧箍咒”,明确责任和要求。该市还通过媒体每月公布18个镇街“网化工程”进展情况,在全市营造起“打擂台、扛红旗”的浓厚氛围。“作为‘网化工程’牵头单位,我们建立了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工作机制,现场督查、现场点评、现场整改。”该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董风波说,他们绝不放过每寸“硬”化路上的“软”细节。为此,该局组织工程建设和“异地监理”人员第一时间到施工工地,用卡尺丈量,用定位仪检测,精心搅拌每车材料,专注建好每米路面,发现不合格工程,坚决叫停返工,推倒重来。正是因为这样一条条高质量的“放心路”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在“网化工程”实施过程中,该市群众纷纷为工程建设自愿捐款、捐物5000余万元,“我爱我村”驻村工作队捐款、捐物1300余万元。今年5月份,该市“网化工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的联合验收。在此基础上,该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莱阳市村级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意见》,明确了市、镇、村管理养护责任主体,市财政每年将拨付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村路养护和大中修,全面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水平。
“网化工程”不仅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还为梨乡百姓织出了一张张致富网。河洛镇莱山夼村是莱阳北部的一个小山村,以前村里的农产品销售都是靠人扛肩挑、小车推,等运到山下,不仅会错过最好的销售期,水果还会出现大批磕碰伤。“偶尔来个采购商,看看净些土路,运输成本太大,人家又走了。”提到过去的路况,村民卢洪福有倒不完的苦水。“现在可不一样了,水泥路修到了果园门口,汽车直接开到果园里收购,不愁卖,还能卖上好价钱。”卢洪福满脸喜悦地说道。像卢洪福这样,梨乡50万农民都享受到了“网化工程”带来的实惠。特别是偏远农村因为“网化工程”破解了行路难、行车难。沿着一条条致富的联网公路,农业物资通过物流方便快捷地进入农村,该市300个标准农家店及原供销社代销点也因此降低物流成本10%以上。村子里的农特产品得以顺利外销,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的收入稳步提高,实实在在地印证了“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村民们看着家门口平坦的水泥路都由衷地说:“我们也享受到了城里人的交通环境,咱们的乡村也越来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