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吧 关注:2,328,183贴子:19,992,094

【松风】寻隐者不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刚才忘记取名字不能加阁之类的东西了】
单纯的喜欢中国隐士,故为此建楼,搜集一些诗词文句,同时也希望诸位多指教交流
说起“寻隐者不遇”此句,很多人第一想到的便是贾岛的那首《寻隐者不遇》,而这里想首先放出的是邱为的这首《寻西山隐者不遇》,更加生动的描写了隐士居住的环境和其心境,虽不比贾浪仙之短小隽永,但是也别有一番风情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 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 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 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 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 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 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 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 何必待之子。


1楼2013-07-15 16:07回复
    隐士是中国文化里必不可缺少的一块,他作为皇权以外的政治力量存在着,他们有的人是为了寻道,有些人是为了修行,有些人的出世界是为了更好的入世,有些人是为了专心修学,但出人意料的是,历代的统治者对这些隐士都表示很大的尊重。
    南怀瑾先生在其《禅宗与道家》一书中认为,隐士思想和历史上的隐士们,实际上是操持中国文化的幕后主角。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论断。在总过复杂多派的传统思想中,道家思想与隐士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即使作为儒家开山祖师的孔夫子,在几级入世的强硬外表下面,也有一颗时刻准备归隐的柔软之心。
    凡在非大治则大乱的历史档口,或者见过创业的初期,身在中国文化幕后的隐士们,就会临危受命,挺身而出;而到了治平时期,便又默默无闻,销声匿迹。所以,历来的统治者对隐士既尊重又畏惧,感情颇为复杂,而历代隐士们的命运也常常随之斑驳多变,难以尽说。


    2楼2013-07-15 16:08
    回复
      孔子《论语》中曾写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威行言逊。”
      “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3楼2013-07-15 16:08
      回复
        孔子曾问颜回:地位低贱,居家贫困,为何不出去谋个一官半职呢?
        颜回直接说:“不愿仕。”为什麽不仕呢?
        他又说:“回有廊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廓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父子之道,足以自乐也。”(《庄子.让王》)
        孔子叹息著说:“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庄子.让王》)


        4楼2013-07-15 16:08
        回复
          人生来是主宰物的,而不是被物所主宰。“不物于物”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的自由本性,这样看来,天下之大,帝王之尊,也不过是身外之物,何必为其所累?
          《庄子.让王》里写:“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为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5楼2013-07-15 16:09
          回复
            难道人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吗?就不要志向了吗?志向是什麽?庄子的答案是:快乐。
            《庄子.缮性》里写:“古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姓名也,物之傥也,寄著也。寄之,其来不可%,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这,谓之倒置之民。”


            6楼2013-07-15 16:09
            回复
              欢迎大家光临补充,诗词也好,短文短句也好,可以是古人的也可以是自创的,在下恭候光临


              8楼2013-07-15 16:11
              回复
                有心去寻,无心相见。


                9楼2013-07-15 16:13
                回复
                  推进一本写隐士的书
                  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描写了他在终南山寻找隐士的经过,并记录了现在中国仍然存在的一些隐士的生活言行,语言简单易懂,值得一读


                  10楼2013-07-15 16:14
                  回复
                    若有心去寻,必能寻见的
                    所谓大隐隐于市,说不定身边就有隐士哦


                    11楼2013-07-15 16:17
                    回复
                      …你好。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7-15 16:20
                      收起回复
                        隐士既已隐,如何相见。


                        13楼2013-07-15 16:21
                        回复
                          似乎见过。。。阿盏?


                          14楼2013-07-15 16:24
                          收起回复
                            @哨遍丶
                            隐士也像常人一样要说话交流,只不过追求不同罢了
                            【PS:你的名字真是高贵冷艳


                            15楼2013-07-15 16:27
                            回复
                              心已归隐,自是不会让寻常人发现。
                              兄台抬举。


                              16楼2013-07-15 16:28
                              回复